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网:取消借读费,捐款当“后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6日15:56 红网

  作者:俞洲

  9月28日,辽宁省教育厅正式对外宣布:从2004年秋季开学起,取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借读费”。 针对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因取消借读费带来的经费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除政府财政部门在教育附加费中安排一部分经费,改善其办学条件外,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时代商报》10月5日)

  让进城农民工子女享受法定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政府责任之所在,更是维系和保障教育公正的需要。而“借读费”的存在,事实上不仅使数目庞大的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时频遭拒收之痛,徒增经济负担,更可能使一部分孩子因之而失去启蒙教育的机会,可谓遗祸久远。辽宁省等一些地方取消“借读费”的举措,是在教育平等上迈出的可喜步伐,无疑值得称道。然而,在取消“借读费”后,如果政府不是从财政上对学校经费予以足额补偿,反而把单位和个人的捐款、捐物当成弥补接收学校经费缺口的补充和“后盾”,实在令人不解。

  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广大进城农民工作出的巨大贡献。事实上,农民工在所在城市缴纳的税款,已包含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从法理上说已没有理由再额外承担不合理的教育支出。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环境,才能更利于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如果简单地采用一刀切措施取消“借读费”后,却缺乏必要的足额的财政保证,容易引发学校的经费缺口,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形成“谁接收农民工子女越多,谁最吃亏”的恶性怪圈。而单位、个人捐款捐物之类民间捐助,完全有赖于捐助人的道德责任,容易出现随意性和非连续性的弊端,奢望其成为解决“取消借读费”后学校经费缺口的一大后盾,如果不是出于天真,更可能是在为改换名目补偿收费寻找借口。

  应该看到,取消“借读费”,减轻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却造成了学校经费的困难,给学校带来的冲击将是何等剧烈。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势必逼迫相关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铤而走险,靠违规收费来找米下锅。在此背景下,以“自愿赞助”为名不交捐款不收人,必然成为一些学校换汤不换药的新把戏。而地方政府因自身投入不足,丧失了严加管理的话语权,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甚至乐见其成,使所谓“好事”最终流于形式。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使取消借读费的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让进城农民工子女一视同仁地享受义务教育,有必要确保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足额补偿,建立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筹措保障机制,而不应将解决经费缺口的责任过高地期望于民间捐款之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