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展翅腾飞看河口—河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7:35 大众网

  名 片

  河口区属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市辖区,成立于1984年,土地面积2365.13平方公里,辖3乡3镇,一街道办事处,178个行政村,23万人。

  河口区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富集,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天然气储量170亿立 方米,境内油气年产量占胜利油田的50%左右,为胜利油田的主产区。

  黄河冲积使这里拥有广阔的滩涂面积和浅海海域,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的美称。

  十月的河口,风光旖旎,秋意盎然。远处,片片芦苇正在吐絮扬花,迎风摇曳;近处,一幢幢厂房错落有致,一处处脚手架井然林立。20年前这里还是水乡泽国一片荒芜,如今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主、水绿天蓝的现代化城区正在急速成长。这里,正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三方合力筑伟业

  河口区的土地面积为2365.13平方公里,就在这片土地上,驻有胜利油田二级单位9个,三级连同三级以上单位24个,油气产量占胜利油田总产量的50%以上。这样的密度,全国绝无仅有。

  20年前,还没有河口这个区的时候,胜利油田的石油老大哥们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奋战了,与石油老大哥差不多同时到来的还有济军生产基地的子弟兵们。几乎从那时候起,地方、油田和部队就已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同亲兄弟一样,手挽手,肩并肩,与天斗,与地斗,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共同的梦想。

  地方和油田的关系确切地说应该是40年,因为从1964年胜利油田打出第一口油井开始,河口区地方和油田的联姻就开始了。油田的发展突飞猛进,河口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他们像一对孪生姐妹,在这片热土上共同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

  这是河口区境内特有的和谐一面。这种和谐的场面曾让全国各地的油区羡慕不已。很多外地来参观的油区领导都很纳闷,河口人有什么诀窍?还有的人问,河口这个地方是否有一种魔力,让在别处难以处理的油地关系在这里变成兄弟般的感情?面对这种疑惑,坦诚的河口人总是笑笑说:“我们没有诀窍,更没有魔力,我们只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罢了。”其实,河口真没有魔力,他们有的只是真诚和信念,互相帮助的真诚和共荣同进的信念。时代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之间的交往,有一种足以统领所有关系的精神理念,那就是备受推崇的团队精神,而河口油地关系中这种互相帮助与共荣共进的信念,无疑正是这种团队精神的最好的阐释。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从一开始,河口油地双方高举“团结、开发、建设”的旗帜,突出“工农共建,油地结合,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油地双方唇齿相依,相互支持,携手共建,兴油富民,共同发展,在项目联办、生产联营、治安联防、设施联建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结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今天,来到河口区的城镇和乡村,最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那高高耸立的钻塔和俯首工作的提油机。而只要你留心,也随时会在河口发现油田机关的办公场所。昔日渤海滩上那片人烟稀少的荒原,如今已是矿井农田纵横交错,工人农民比邻而居,工业农业同步发展……

  油与地,亲兄弟,这是河口地方政府与胜利油田关系的真实写照;地与军,根上亲,则是河口地方政府与济军生产基地最确切的描述。

  20年来,河口区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军地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1999年,河口区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东营市委、市政府、东营军分区命名为“市级双拥模范城”。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民拥军,军爱民,鱼水情深的关系也让驻军驻警官兵把河口当作第二故乡,他们充分发挥部队科技、人才优势,积极支持地方两个文明建设。近年来,河口区边防大队成立了海上“110”,先后打掉偷盗团伙数十个,抓获犯罪分子近百名,调解各类纠纷百余起。济军生产基地与油田单位签订治安联防协议书,看护共建区域内油气井和油田物资,保证了油区生产秩序稳定。

  20年来,在河口这片土地上,油地军三方顾大局,识大体,始终坚持高举团结旗帜,把团结思想不断向下深入,把结合工作向全方位拓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油地军三方开展了多种共建活动,每年通过定期召开油地军联席会议,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共同分析油区治安形势,研究解决油区治安中的重大问题。在最近5年里,油地军共创“山东人居环境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共建基础设施,共兴工业农业,共同参与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共同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共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年共饮黄河水,20年共走同兴路。在河口,地方、油田和部队,20年如一日,共同谱写了一曲动听的繁荣之曲。

  生态经济兴河口

  河口南临黄河,北依渤海,位于环渤海湾中心地带的黄河冲积平原上。土壤为多年来的黄河泥沙,多数属于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生态系统脆弱,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土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防护功能,成为建区以来河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河口人明确提出定位高效生态经济,把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作为今后河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的探索实践,河口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这样两个字:生态!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更让河口人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生态农业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如何突破?河口人把重点放在了结构调整上;调整到哪里去?河口人把焦点瞄准了生态农业。

  20年来,河口人靠着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河口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建起冬枣、水产、畜牧和芦苇这四大产业。河口人明白,只有大力培植具有本地优势的特色产业和绿色名牌产品,才有出路。截至2003年底,全区已建成5万亩绿色冬枣高效生态示范区,“冬映红”牌冬枣、“黄河口”牌大米等多种农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食品认证,“黄河入海口”文蛤通过国家级无公害食品认证。

  冬枣业,这是河口区近年来发展最为成功的一项特色产业。如果你留意过超市水果专柜摆放显眼的地方,有一种叫做“冬映红”的冬枣总能映入你的眼帘。这就是河口区的特产之一。短短5年的时间,在人们一片惊奇的目光中,写有河口字样的冬枣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由于特殊的土质、气候和较长的生长期,河口冬枣形成了个大、味甜、肉脆的品质。1998年以来,河口区把冬枣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投资900余万元用于冬枣园建设,引进了河口金瀚林果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建起了冬枣科研机构,以此来辐射带动全区冬枣业的发展。目前,河口冬枣面积已达10多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如今的河口区流行这样一句话:种什么都不如种草。他们说的草,就是芦苇。最先投资芦苇业的是当地的农民。丰厚的经济效益,优良的投资环境,让许多外地客商也盯上了这块宝地,纷纷前来投资建厂。福建客商叶延青投资建立的新世元芦苇有限公司已成为当地芦苇产业的龙头企业。东营华泰集团、潍坊晨鸣集团也分别与河口区签订了芦苇购销合同。为使芦苇品种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河口区从江苏、浙江等地引进芦竹试种并获得成功,目前,芦竹正在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项支柱产业。如今,芦苇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经过大水漫灌、人工播种后,白茫茫的盐碱荒地上已经长出了优质芦苇,让河口人感到骄傲的是,在这片曾被人称为荒碱滩的土地上,崛起了长江以北最大的芦苇生产加工基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口靠海,自然而然,水产业成了河口特色产业中的亮点,也成了河口人可以炫耀的资本。河口区海岸线长254.37公里,滩涂面积97万亩,荒碱地面积100余万亩,—5米浅海等深线的浅海面积150万亩,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海域约60万亩,发展渔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年的经验教训,河口人总结出了一套坚持海淡水并重,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方针,耕海牧渔,实施科技兴渔战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他们还重点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进行名优品种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不断提高以浅海贝类养殖、滩涂养殖、卤虫养殖和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的四大水产养殖基地的规模和水平。目前,全区已建成60万亩渔业高效生态示范园。2003年,全区共完成水产品总量7.92万吨,实现渔业产值6.57亿元,全区渔业人均纯收入1786.05元。昔日荒废的滩涂上今天已建起了一个个文蛤、对虾养殖场,广阔的海面变成了海上牧场。

  畜牧业是河口生态农业的另一处精彩之笔。河口区拥有我国沿海地区独一无二的天然草场,20年的发展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河口人用品牌理念、标准化生产理念、成本理念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为重点,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目前全区已经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户1236户,建成畜牧示范小区30处,畜牧业年产值近2亿元,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由过去的25%提高到现在的35%,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48%以上,畜牧业生产成为了全区农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2003年全区肉蛋奶产量达到2.02万吨,比5年前增长21.7%;实现畜牧业产值1.48亿元,比5年前增长22%;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316元。

  如今,冬枣、芦苇、水产、畜牧四大产业已经成为河口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从生态看特色,从特色看农业,从农业看成效。成效让河口人感慨万千,因为这骄人的成绩来之不易,正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团结奋斗的结果,正是全区集思广益、上下一心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创出的一片天地。

  生态之城美如画

  20年前,河口现在所在的土地上,是一片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原;20年后,河口现在所在的土地上,是一片充满了人文气息,大绿地、大空间、大水面的现代化生态城区。

  如今到过河口的人都会发现,作为一个厂矿城区,河口区的城市建设却没有像一些厂矿城区那样的杂乱无章,城市格外靓丽,环境格外优美,一切都让人感觉到格外温馨,格外舒畅。

  20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河口人坚持“城建未动,规划先行”的原则,他们在城区规划中实施了“阳光规划”,成立了由专家、群众代表和公务员组成的城区规划委员会,对涉及规划变更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多渠道、多形式吸收群众意见,使城区规划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了城区各项建设的顺利实施。他们注重城区特色研究,深入探索新淤地自然风貌及黄河口文化底蕴,突出了“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特色,创造了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城区空间。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他们既是城市社会文化的创建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市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程度如何,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因此,河口区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紧抓不放,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引导、教育市民摒弃小农意识、市井习气和封闭保守意识,不断增强公民意识、诚信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等,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城区建设建什么,怎么建,最终由决策者决定,但决策只有体现区民的意愿,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河口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层深知此理。

  在河口城建中,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河口的小城镇建设。

  走进河口区仙河镇,但见街衢纵横有序,楼房高低错落有致,林荫夹道,芳菲弥漫。小城生活区域分成16个方块,每一个方块都是一个汉字,坐在飞机上从空中俯瞰小城,呈现在眼前的是16个大字:“振兴中华,团结友爱,光明幸福,建设文明。”小城极其幽静,无论白天或夜晚,这里像一片明净的湖水,轻轻地荡漾着生活的波纹。风从荒原上吹来,带着阳光的芬芳,带着绿草的清新,裹挟着淡淡的湿湿的海的气息。绿树、红瓦,小城沉浸在田园诗的乐章里,处处给人一种安闲的感觉。在这里,倚西窗可望荒原落日;临东窗可看海天迷蒙处。正如一位诗人描述的那样:“小城没有历史,没有沧桑,年轻得像一首抒情诗,一个诗节,像一曲乐章的小序曲。”

  仙河镇是河口区小城镇建设的缩影。20年来河口区把小城镇建设提到了一个足够高的高度。他们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具有河口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他们还以推进城镇化为中心,以示范镇、中心镇、城中村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依据小城镇自身特点灵活建设,形成了“四星捧月”式发展格局。

  2002年7月,河口区委、区政府作出一项决定:创建生态城区!提出了“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区远景规划,缩短区民生活与绿色的距离。

  目前,河口区小城镇驻地主要道路总长192.7公里,硬化面积172.18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46.6万平方米。路灯、排水等设施基本配套,主次干道全部达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标准,综合开发率均在60%以上。

  区委书记韩吉顺经常说:“起步晚了,当然速度要快点。但发展不能光看盖多少房、建多少厂,而要看是不是上了档次,是不是协调。”河口人的努力没有白费,近年来,各项荣誉先后毫无争议地送给了河口:孤岛镇被评为“全国绿化达标先进单位”;仙河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河口区也分别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20年来,河口区立足区情实际,积极探索“油地共建”和“经营城区”两条腿走路的城建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效能管理,变建设生活、生产型城区为建设生态型城区,变政府建设为社会建设,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变多头管理为归口管理。目前,已经初步凸现“一个龙头”、“三个城镇群”城区形态布局的轮廓。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创业与安居相得益彰、石油产业与地方工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良性循环的现代化生态城区呼之欲出。这是河口人生息的地方,这是河口人的家园。

  20年了,从一个刚刚睁开懵懂双眼的婴儿到如今成长为一个虎步生风的青年,河口初长成。有人说,河口的崛起是成功个案,是一个记录山东沿海城市对外开放20年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鲜活标本,是黄河三角洲勃兴嬗变、改革发展的缩影。毫无疑问,河口的发展历程,记下了黄河三角洲善良勤劳的人们前进的足迹,也记下了他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历史。

  河口,经历了20年的风雨洗礼后,今天,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征程开始了冲刺!

  (东河宣)

  喜看商潮滚滚来

  金秋十月,走进河口这片热土,招商的气息随处可闻,浓郁的发展氛围犹如飒爽秋风扑面而来。绿色葱茏的黄河广场、宽阔整洁的城市街道、繁华热闹的工业园、斑斓多彩的城市夜色……人们惊叹,短短几年,招商引资使河口城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自1999年底河口区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支持下,招商引资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招商引资战略的实施,给河口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全区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经济总量得到膨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仅最近5年来就引进区外投资项目2391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相当于从建区初到招商引资前15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10倍。招商项目涉及工业、农业、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在引进投产和注册在建项目中,计划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38个,东营大成厨具、大中南实业、渤海纺织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河口,有效地解决了影响河口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借助招商引资新上一批石油化工、木器制造、纺织、机械电子、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项目,并通过整合济军生产基地和胜利油田工业资源,实现了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河口工业的格局,增加了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想方设法谋发展成为主流。“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谋求发展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三是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环境日益完善。按照“不建企业建环境,不管企业搞服务”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投资软环境治理整顿活动,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环境,逐步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实现了接轨。四是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河口区的外在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

  鲲鹏展翅起渤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位于渤海岸边、黄河尾闾的这座河口小城,正如威压渤海的巨鹰,借助滚滚商潮蓄势待飞。它的前方,是春光满目、鹏程万里!

  (王振乐)

  新淤地上高奏平安曲

  一个富庶的区域首先在于法令的严明,社会的稳定。20年来,河口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为己任,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实施和延伸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四个工程,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社会稳定的程度较好地适应了当前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1989年、2002年先后两次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河口是个油区,外来人口多,地域广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果仅靠打击来保证,依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实践使河口区的决策者们认识到,综合治理的关键在“综合”,重点在“预防”。为此,该区建立了以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体制,1995年,成立了河口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1991年7月成立了河口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目前,区综治委成员部门已增加到40余个。全区在综合治理上全面实施了齐抓共管的群防工程、标本兼治的法教工程、化解矛盾的鱼水工程、强化基础的细胞工程,并作为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工程和特色工程来抓,相继成立了实施四个工程的领导小组,各级签订责任书。全区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村五支队伍为骨干,以公安派出所为依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2004年,全区实现了市区乡三级综治联网,编织成更加严密无隙的群防网络,形成全民关心稳定的大气候。

  社会治安的稳定在于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又直接作用于法制建设。这种关系要求政法部门的职责必须做到打击和防范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调处机制建立,架起了党群干群沟通桥梁,打造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联合舰队。20年来,全区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防止民转刑110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0年来,政法各部门毫不动摇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思想统一于大局,工作服务于大局,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20年来,全区共打击各类经济犯罪260件,审理经济纠纷1500余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秩序。

  (王玉广)(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