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产生专利--上海重大工程成知识产权富矿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9:23 浙江在线 |
正在施工的中环线工程出现一个新气象:知识产权专家几乎与设计、施工人员同时进场。工程遇到了哪些技术难题?确立了哪些攻关项目?知识产权专家一一记录在案,然后与科技人员一起,分析哪些重点科研项目可能萌生自主知识产权。 上述场景今后会更多出现。记者日前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知识产权战略将全程介入重大工程建设。洋山深水港、中环线、沪崇苏越江工程已成为先行试点项目。 上海每年立项的重大工程有数十项,投资达数百亿元。技术难度大、科技攻关多,诞生的创新技术水平高,是重大工程的共性。但以往,上海重大工程普遍重质量、重进度,轻知识产权。工程结束后,创新技术和成果有的汇编发表,成为人人可免费使用的公开技术,有的甚至被别人抢先申请专利,而发明者反倒成为侵权者。 让重大工程成为知识产权的富矿。洋山深水港指挥部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共同制订知识产权战略,在港口、大桥、物流和港城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网络,在各施工、承建单位中指定管理知识产权工作的“特派员”;对各分指挥部指挥长、项目承建单位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利知识突击补课。同时,知识产权专家深入工地,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可专利性”分析,将深海筑坝、超强混凝土、深层地基加固等科研项目列入知识产权孵化区域。当科研项目获得进展后,专利代理机构又上门服务。这一系列举措,推动洋山深水港工程已形成了8项自主知识产权,后续的专利萌芽也已初露端倪。 “不重视知识产权,工程进展就可能受制于人,并影响工程质量和技术高度。”这是磁浮工程技术人员的切身体会。上海磁浮工程建设时,需要铺设一种特殊钢材,外商为了抬升钢材价格,开打知识产权之战,用已经失效的国外专利加一些常识性的配方,重新在我国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磁浮工程指挥部用知识产权战略维权,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该项专利无效请求并获批准,迫使外商降低钢材售价,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数百万元。最近,上海磁浮科技人员已开始品尝知识产权战略的甜头:不少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申请国际专利后,已被国外建设项目列入引进技术范畴。 为了建立重大工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长效机制,上海知识产权局已将招投标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科研、承建各方如何共享知识产权权益等问题,作为重大软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有关建议性措施将逐步形成。(记者汪敏华)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