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索执政规律的最新成果指导执政实践的重要纲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08:46 天津日报

  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何毅亭

  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审议通过了相应的决定。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党组织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日前,本报记者张建星就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采访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何毅亭同志。

  张建星(以下简称“张”):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作出了部署,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请您谈谈四中全会为什么确定研究这个问题?

  何毅亭(以下简称“何”):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也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重要议题,专门进行研究并作出部署,看准了要害、抓住了关键、把握了根本,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时代要求。这次全会之所以专门研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我体会这是由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所决定的。具体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如何,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只有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我们党才能真正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主要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夺取政权又丧失政权惨痛教训的历史昭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比如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南斯拉夫联盟社会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等,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是长期忽视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教训十分深刻。《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论断,正是在科学总结和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党执政半个多世纪来,执政成就有目共睹,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决定》从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等六个方面列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符合实际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必须抓紧解决,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先进性,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里顺便介绍一点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届内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这已成为惯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召开过四次全会,其中十一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的议题,都是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其后,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这四次代表大会届内,都各有一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决定。这就是: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9月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央全会这样的布局和安排,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客观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和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也是对以往惯例和成功做法的坚持。

  总之,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任务的清醒认识,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总揽全局的领导艺术,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张: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请您谈谈如何从总体上领会和把握这个文件的基本精神?

  何:学习四中全会《决定》,感到这个文件框架结构合理,九个部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块。第一、二、三部分是总论,分别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第四至第八部分,是第三部分提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的依次展开,分别从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九部分紧紧围绕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强调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整个《决定》读下来,感到文件立意深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论述精辟,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思想理论的深刻性、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性和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略。这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最新成果,是一个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文件,一个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文件,必将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行动纲领。

  这个《决定》,科学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决定》的基本精神,集中到一点,我体会就是: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很不安宁的世界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不断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更好地肩负起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决定》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基本精神展开的。

  《决定》内容丰富,需要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应当努力做到“六个充分认识”:第一,充分认识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把自己所从事和担负的工作与党执政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第二,充分认识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主要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自觉运用执政规律的基础之上。第三,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使执政能力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第四,充分认识《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事务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出的全面部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五,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辩证关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第六,充分认识《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认真学习贯穿《决定》全篇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张:《决定》概括和阐明了我们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强调这些经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对这方面的内容如何理解?

  何:善于总结经验,并善于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自己的经验,这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亮点,就是科学总结了党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主要经验,这再一次显示出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

  《决定》把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总结概括为六条,即: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六条主要经验,突出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要思想,科学阐明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根本问题。它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执政地位和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必须始终依靠全体人民执政;中国共产党要走在时代前列,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过程,也是不断探寻共产党执政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自觉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应该采取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应该巩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等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全面地论述了战争规律、革命战争规律和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而政党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也是相互联系的。《决定》总结的六条主要经验,科学揭示了我们党执政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乃至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从更大的范围看,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从共产党在一个国家执政到共产党在多个国家执政再到一些执政多年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这期间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误的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课题,着眼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在复杂环境下执政,科学总结八十多年来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实践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张:《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请谈谈这个总体目标与以往确定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有什么不同?

  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就是确立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决定》强调,要“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个总体目标,既与以往我们党提出的党的建设总目标相衔接、相统一,又反映了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我们党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根据这一思想,十三大、十四大都明确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核心这一总目标。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其总目标,十五大把这一总目标进一步确定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六大明确提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上这些关于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我理解都是从我们党的性质、从我们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这样的角度确定的。

  《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则是着重从我们党执政这个角度提出来的,突出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素质,从根本上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的问题。展开一点说,党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宗旨,回答的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方式,回答的是怎样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作风,回答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问题;归根到底党要“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归总的,主要讲的是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回答的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怎样才算合格的问题。可见,这是一个全面反映我们党的宗旨、性质和纲领,全面反映时代要求的目标,是一个充分体现我们党博大胸怀、深远眼光和雄心壮志的目标。按照这个总体目标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执政使命。

  张:《决定》在总结执政经验时明确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并且把坚持这“三个执政”确定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请您谈谈怎样理解这个重要思想。

  何:科学、民主、法制,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成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造和达到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科学、民主和法制水平。从我们党的实践看,尊重和运用科学规律,发扬民主,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些重要思想不仅在党中央过去的文件中都分别提出过,而且也是我们党长期遵循的原则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与执政联系起来,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决定》还是第一次。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宝库的一大贡献。

  这里很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根据《决定》精神,科学执政,就是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实践表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我们要在贯彻《决定》的实践中,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既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又使党的执政实践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什么需要提高的执政能力是《决定》提出的那五个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其他方面的能力?怎样理解“五个方面的能力”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五种能力”的关系?

  何:我认为,《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客观反映了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党执政的要求。具体说来:(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为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讲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首要的是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无疑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要任务。(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同样是我们党执政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必须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目标。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5)我们党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进行执政活动的。党要领导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执政能力建设的这五项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覆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这表明,《决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和部署,是站在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两个方面的,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

  我们知道,十六大报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这五种能力,富有新意。这次《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与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无论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也好,《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也好,都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具备和不断提高的能力,应当把它们统一起来加以贯彻,结合起来加以落实。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阐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而《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则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阐明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相关的重大任务,应该说内涵比前者更丰富、要求比前者更全面。从提出五种能力到提出五个方面的能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张:不少同志认为,《决定》对如何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是一个重大进展。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何: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关键在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决定》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决定》指出,“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把握方向,就是引导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的方向,推动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谋划全局,就是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从全局上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把握发展趋势,解决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战略,就是按照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制定政策,就是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总方针、总政策和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大政策,如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等。推动立法,就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就是通过党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这六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方向、抓大事、管全局。

  《决定》在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职责的同时,也明确了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即: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决定》还明确提出:地方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决定》的这些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任务、重点和机制,也明确了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范围、任务和职责,有利于规范党委和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张:《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对这个新任务、新提法应当如何理解?

  何: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始终把握社会运动规律,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党执政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尤其要看到,去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后,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我国在这个关键时期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根据《决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决定》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的任务,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政策思想和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领会和贯彻。

  张:《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怎样理解这个重要思想?

  何: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这是从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决定》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贯要求,是学习贯彻《决定》精神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党是执政党,党执政以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执政为民、执政兴国展开的,党执政以后的基本奋斗目标都是通过执政活动实现的。同样,党执政以后的各个方面建设必须按照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来进行。党的各方面建设搞得好不好,都要在党的执政实践中去检验,都要在党的执政能力上去体现。抓住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可以有力地带动党的各方面建设。另一方面,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在增强执政意识、坚持执政宗旨、把握执政要务、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整合执政资源、完善执政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正因为如此,《决定》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根据《决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定要贯穿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定要贯穿到党的干部工作中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定要贯穿到培养和造就党的执政骨干的工作中去,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一定要贯穿到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工作中去,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一定要贯穿到党的制度建设中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一定要贯穿到打牢党执政的根基的工作中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贯穿到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的工作中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好以上七个方面的工作,是《决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经常性工作。

  张:您在前面谈到学习《决定》要做到“六个充分认识”时说,要充分认识《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请您谈谈《决定》到底提出了哪些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何:《决定》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下面,我根据个人的理解,从新的思想观点和新的举措这两个方面,集中列举一些主要内容。

  在新的思想观点方面,《决定》提出了关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的思想观点;关于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思想观点;关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思想观点;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的思想观点;关于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职责的思想观点;关于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的思想观点;关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的思想观点;关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思想观点;关于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思想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观点;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思想观点;关于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的思想观点;关于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思想观点;关于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思想观点;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团结的思想观点,等等。

  在新的举措方面,《决定》提出了关于研究制定到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举措;关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举措;关于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举措;关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的举措;关于建立健全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机制的举措;关于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的举措;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举措;关于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的举措;关于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的举措;关于加强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研究的举措;关于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举措;关于抓紧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举措;关于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的举措;关于加快建立互联网管理体制的举措;关于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举措;关于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的举措;关于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的举措;关于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举措;关于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的举措;关于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的举措;关于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的举措;关于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班子结构,逐步减少领导职数的举措;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举措;关于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的举措;关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党代表提案制度的举措;关于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的举措;关于从中央做起改革会议制度和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待制度的举措;关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的举措;关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举措,等等。

  《决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都是我们党在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决定》之所以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思想性强的文件,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决定》之所以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比较实的文件,从根本上说也是因为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重要举措。因此,认真学习《决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深刻领会贯穿和蕴涵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对于全面、系统、深入地领会《决定》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张:《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全党的团结,加强党同人民的团结,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请谈谈加强团结对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何:对于执政党来说,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执政能力。《决定》把团结同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揭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自觉维护团结,倍加珍视团结,尤为重要。全党的团结,党同人民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

  增强“三个团结”,核心是维护和加强全党的团结。我们党是执政党,全党的团结不仅是增强党的活力和战斗力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的团结,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是社会稳定、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正因为我们党始终是坚强团结的,所以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胜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团结的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团结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维护和增强党的团结的组织原则和重要保证;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是全党团结的前提。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不懈奋斗!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