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谨防房地产市场诈骗犯罪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09:20 公安部网站

  去年六月起,本市某区公安机关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受理房产买卖、租赁涉骗案件案件36起,案值达568万余元。36起案件大都是合同诈骗案件,有33起,另3起是租房欺诈案件。笔者借对本市某区去年发生的各类房产涉骗案件进行剖析,提醒广大购房者和银行放贷部门谨防受骗。

  这些房地产交易中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一) 虚假按揭

  虚假按揭指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内部职工或其他关系人的名义,将暂时无法售出的房子购入,多以高于市场价格办理按揭,从而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不少开发商为了从银行套取现金,大多采取“内部认购”的方法,即与并未真正买房的内部职工或开发商的朋友签订所谓的购房合同,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有的开发商则以拍广告支付好处费为名,诱骗一些持有失业证的下岗工人,让他们装扮成购房者,谎称是拍广告需要履行有关手续,诱其在按揭贷款合同中签名、盖章,更有甚者,干脆伪造证件制造虚假买主,以此骗过银行,从银行取得比市场价格要高的资金。

  (二) 无中生有

  即卖房者声称卖房,实际上根本无房可卖,只是通过虚假要约的形式骗取购房者钱财的行为。虚假要约,即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不法分子选用要约的手段,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做法,欺骗购房者前来购房,从而牟取非法利益。

  (三) 虚假承诺

  不少不法开发商或中介公司为了吸引购房者买房,往往在商品房合同订立前或订立时,有意采取口头方式或合同约定形式做出某种承诺,但实际上却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以致给购房者造成风险。他们一般都在广告上做文章玩“障眼法”,对其预售房产大加粉饰,以低价为诱饵,让购房者自落陷阱。在虚假承诺时,其承诺实现的条件可以包括购房者关心的任何预期应该得到的利益,主要以硬性条件和绿化面积大、小区配套建筑齐全、与商业中心距离近、装饰好等软性条件为诱饵,蒙骗购房者签订履行合同,以此实现其待售房产变现的目的。

  (四) 一女多嫁

  即一房多售,是指开发商、原房屋产权人以及中介公司将同一套商品房出售给两个以上购房者的行为,它所造成的后果是在多个购房者中除某一个购房者可能取得房屋所有权外,其余的购房者均不能取得该商品房所有权,甚至有可能无法要回购房款。

  (五) 虚假产权

  有些产权人或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为了欺骗消费者,在未合法取得国有房屋产权证书的情况下,不惜采用非法手段,伪造、变造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以欺骗购房者。有的购房者因购买的房屋缺少土地使用权证书而长时间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房屋产权长时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我们还在侦破涉及房产诈骗的案件中发现,事先制造假证是其普遍采用的主要作案手段,当被害人去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证确认时,作案者早已逃之夭夭,使被害人损失巨大。

  综上所述,房产涉骗案件手段多样,欺骗性大,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为防止不法开发商、中介人行骗,广大群众和有关单位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密防范,此外,购房者应做好一看、二查、三办证。

  看,即购房者在购房前必须要求开发商出示预售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和各项规费单据等;如果是二手房买卖,则要原产权人提供房产权证原件。

  查,是指在确认开发商和原产权人提供了相应的证件后,购房者亲自去房地产管理部门咨询预购房和在建工程的有关情况,认真审查、核实开发商或原产权人提供的证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同时还要查清该房是否已被查封、抵押等情况。

  办证,是指购房者与开发商或购房者与原房屋产权人签订预售合同后,为防止开发商或原产权人再次将该房抵押贷款或重复出售,必须尽快办理预售合同的备案登记或产权登记。此外,对于开发商、中介人的口头承诺,不能轻信,因为口头承诺和宣传广告资料上的承诺或者商品房的具体情况并非书面合同,很难制约开发商,可与开发商在合同中约定将其作为合同附件并规定违约责任。提高购房者的识骗能力。(顾鸣)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