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缓解“洋”节冲击 唤醒民族意识中国开始重视传统节日(附图片1张)(第三只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12:18 环球时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已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民间及官方对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也提上了日程。

  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

  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年轻人中大行其道,这让各界人士大为担忧。北京大学的一位教师说,一些人向外国学习,过圣诞节、情人节,无可厚非,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节日。看到现在的孩子大过洋节,心里感觉挺别扭。传统的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渐渐淡化,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长期得不到重视的结果。由于受商业大潮的冲击,中秋节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它本来的文化底蕴渐渐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忽略。

  民间文学家吕先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西方节日不可能代替。中国重视传统节日,看似是前不久因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引发中韩之争的延续,实际上,这是中国开始重视民俗文化的结果。近几年来,一股民俗热在中国上下风起云涌,民俗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人需要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端午节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中秋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有“庆丰收”、“人团圆”之意,并以赏月吃月饼的形式,把中华文化中的真善美发挥到了极致;元宵节和重阳节则充分体现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很多人指出,传统节日之所以在中国流传,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它独具的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需要心灵的安慰、精神的支撑和情感的流露。随着人们内心世界需求的增多,有着丰富精神资源累积的历史传统,就越有可能和必要再现。可以说,传统节日的那些仪式,也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祥和进步的动力。

  要给老百姓参与的机会

  不过,一些老百姓对重视传统节日表示担心,因为有的地方为营造所谓的节日气氛,大搞形式主义,浪费人力物力,而老百姓根本无法从庆祝活动中找到乐趣。至于那些借过节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等恶习,与节日气氛和普通群众更不沾边儿了。

  由此可见,眼下可供老百姓共同参与的活动不多。由于大多数城市禁止用爆竹声辞旧迎新,老百姓只好关起房门自娱自乐,或者贴贴春联拜拜年。游园、赏灯等活动越来越少,孩子们只有买盏花灯自个儿拎着;玩的地方实在太少,他们就吃顿好的来凑数。看来,要寻回传统节日的味道,必须增加节日欢庆的内容。

  社会学家邸先生认为,要让传统节日与时俱进、传承光大,就要还每个节日的本来面目,让每个节日过得更独特些、传统元素更丰富些,需要向传统文化回归,需要更多的庆祝方式。古时候,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不少。现代中秋节城市里应该多些灯会和游园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当务之急是重新认识这些传统节日,并通过多种形式还原它们的文化内涵。节日民俗应该是盛典,而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

  政府支持是保障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创造环境和条件来唤醒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意识。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年轻一代没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没有机会体会传统文化的美,他们与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就会越来越强烈。

  此外,不少人呼吁传统节日应该放假。中国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公众希望中秋节能放假一天,以此提醒人们中秋节的存在。同时,今年3月,中国人代会、政协会上,许多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日。据悉,关于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而且意见基本倾向于设置公众假期。也许过不了多久,在中秋、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里,中国人也将和西方人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一样,享受到公众假期了。

  (摘自德国《每日镜报》)图片:

  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
缓解“洋”节冲击唤醒民族意识中国开始重视传统节日(附图片1张)(第三只眼)
《环球时报》〔20041008 第23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