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种树破坏草原风景 缘于防风固沙实出无奈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09:59 石家庄日报 |
由于过度的垦荒放牧,坝上草原正经历着一场“生死磨难”:人们不得不在已经出现沙化的地方种上树木来防风固沙,随着沙化的蔓延,一排排的树木自然会出现在大草原上。也许不久的将来,大草原会从游客的视野里消失。 “当地正在坝上栽树,‘草原’正在失去她应有的内涵。”河北省承德市水务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宋秀清忧心忡忡地说。 风景秀丽的坝上草原 坝上草原,西起张家口市的张北县、尚义县,中夹沽源县、丰宁县,东至承德市围场县。 据资料显示:坝上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接的地方陡然升高,呈阶梯状,故名“坝上”;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到2100米,所在纬度为41度到42度之间,年平均气温约14摄氏度到5摄氏度。雨量相对充沛,坝上长满了茵茵绿草,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国家林业局林科院的王博士介绍,坝上草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天然大草原,行车距离也就260公里左右,草原总面积约3 5万公顷,是内蒙古草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486米,同时还是滦河、潮白河的发源地。 “我去过那里好几次,草原确实有明显的变化,现在已经能在草原上看到树木。”王的结论是:这些都与人的活动有关系。 草原上该不该种树 林业局的王博士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坝上草原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86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51万公顷;耕地面积由50年代的40万公顷增加到目前的70万公顷。 王博士分析说,“草原面积的急剧减少明显缘于当地的过度垦荒,几万公顷草原面积差则是在盲目的垦荒过程中被沙化,变成了沙漠。”“这也不能完全归责于当地政府或百姓,毕竟都要发展经济。”他说,如今当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回过头来才发现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了,而且草原也开始萎缩。“怎么办呢?只有退耕还林还草。” 据了解,我省已经在坝上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试点。处在坝上的张家口市的一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是:将在坝上地区退耕还林100万亩,退耕还草200万亩。 专家们认为,随着树木的持续种植,草原将逐渐失去她的内涵。但基层干部也有苦衷:“我们也知道在草原上种树是不行的,但坝上草原一年四季都刮着大风。当草原上出现沙化时,首当其冲的选择是种树防风固沙。” “实际上我们也有种草的规划。”据张家口市一位干部介绍,从2000年起,张家口市就在坝上开始实施每年退耕还林、还草6万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项政策具体的内容是:农民把自己的耕地退出来,不再种以往那些低产量的粮食作物,而是按国家的要求种树、种草。树苗和草籽由国家提供,到年底验收合格,国家给农民补贴粮食和一定的费用。 “这项政策对保护当地和北京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该干部表示,实际上,由于种草的经济效益比种树快,而且也很简单,所以老百姓更愿意种草,但为了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政府的规划决定草地和林地的比例为2 1,“现在可能更偏重种树。” 承德市丰宁县的一位副处级干部也表示,坝上植被确实不好,土层薄,没法种草,只有栽树保水保土。 据该干部透露,在坝上草原和坝下之间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上世纪70年代由于人为过度垦荒,现在基本上处在生态崩溃的边缘,如果不通过种树的方式来保持水土,很难保证“沙化现象不向坝上延伸”。 草原会不会消失 不断种树对草原风貌肯定会产生破坏,美丽的坝上草原会不会消失呢? 张家口市的那位官员笑着说:“种树的目的就是为了种草,只有树长起来了,能够起到一定的防风固沙作用,才能大量种草。那时,我们或许要推出一项‘退林还草’计划。” 在这位干部看来,面对土地的沙化,最首要的问题是考虑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而不是能不能看到美丽的草原。 他说,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通过飞播和人工造林种草,建设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 水利部的高娟认为,草原土质与其他土质有很大差别,并不适合树木生长,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说,现在种树只是权宜之策,完全是为了防风沙。 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当地政府除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外,还采取了很多灵活政策,比如农牧民不仅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树种草,还可以承包荒山、荒地种树种草,实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责权利挂钩,把退耕的农民变成造林专业户,由此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处坝上草原的承德市也不例外。据丰宁县水务局的一位干部介绍,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比如对承包草原严格限定最高载畜量,严禁超载放牧,实行严格的奖惩办法。 “坝上草原有如今这些变化,根本的原因在于曾经的过度放牧,但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狠抓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草原监管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水利部的高娟指出,在落实好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坝上草原荒芜的地方终究有一天会长出草来的。 汪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