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挑担担到开大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2:03 东南早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西街钟楼片区改造工程拆迁工作,已于10月9日起正式开始。在那最古老的钟声中,泉州最古老的街道上的一些建筑将消失。

  逝去的永不再生。今日起,早报记者将用相机记录这里的影像,用文字述说这里的故事。

  我们的镜头和笔墨不仅将涉及西街钟楼片区的历史、经济、文化,还将涉及惟一的狗洞,西洋进口的地砖,闺房的天窗,古时的木猫眼……希望读者喜欢,并成为你永久的回忆。

  如果你也曾是这里的居民、住客,如果你有故事要讲给大伙儿听,请与我们联系:22669230

  访“东街肉粽”创始人赖世琴

  此次钟楼片区改造,几家极富泉州特色的名小吃:侯阿婆肉粽、老记面线糊、螺子芬都在拆迁范围之内。这些店现状如何、何时搬迁、迁往何处?请看早报记者的独家报道———

  早报记者颜鹏陈雷文/图

  “东街肉粽”现在开在西街?从老泉州那里打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多少有点意外。有幸的是,在影剧院旁的“侯阿婆”店中,记者见到了现已77岁高龄的赖世琴老人,里面的老主顾都在指点我们,他就是“东街肉粽”的创始人。

  “侯阿婆”是我老伴

  郭老告诉记者,“侯阿婆”店,正是以前的“东街肉粽店”搬过来的。泉州人认准的正宗肉粽,如所谓的“美英肉粽”、“罗溪肉粽”,其实都是一个店,也就是他们开的这个。

  说到为什么现在要用“侯阿婆”这个店名,赖老介绍,最早他们本来也是想申请“东街肉粽”做注册商标的,可是由于东街是泉州地名,按规定不允许。后来,他们就想到了用“侯阿婆”这个名字。侯阿婆其实是郭老的老伴,一开始帮忙绑粽子,后来店里生意就基本上是她在招呼了。由于侯阿婆为人慈祥,服务态度也特别好,在泉州地方上很有名气,所以索性将她的称呼注册为商标。

  “美英就是侯阿婆的名字了”,郭老继续介绍说。以前侯阿婆在店里的时候,客人来都是叫“美英,来个肉粽。”美英肉粽的名气就开始叫响了。至于“罗溪肉粽”,名字来得更早,“这个罗溪肉粽,就跟我有关了,因为我是罗溪人。”

  卖肉粽从挑担担开始

  说起创造肉粽的历史,郭老还记得十分详细。“我最早到泉州,在当时南门一家名叫远芳菜馆的店里工作,所以比较熟悉餐饮业。解放后我到机关单位工作,而老伴原本就是在帮人绑肉粽的,当时工作一天,只能赚到三个粽子的钱。”

  后来,郭老就寻思着要做点生意。“大约在1978年的时候吧,我就担了一个担子在西街摆摊开始卖肉粽了,老伴给我帮忙。”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天只卖了一个,第二天只卖了三个,以后一个多月,生意也没见起色。”

  郭老一直在寻思,是什么原因呢?“要让别人爱吃,总要自己先觉得好吃。”那时候,泉州的肉粽其实并不怎么样,倒是泉州周边的石狮、厦门、福州等地的肉粽比较有名气。“不是说那里肉粽好吃吗,我就跑去一个一个吃吃看。”

  就在样,郭老几乎走遍了泉州附近卖肉粽的地方,包括石狮、洪濑、官桥、虾尾等地,一一尝下来。由于郭老是餐饮业出身,所以不用问,一吃就能知道各样风味不同的肉粽香料怎么配。终于,他取百家之长,做出了“自己觉得特别好吃”的肉粽。一拿出去卖,果然大不相同。

  “没多久,到我摊上吃肉粽的顾客就要排队了,许多顾客都是一吃之后,往后天天要光顾,从那时到现在,都是每天有多少卖多少。甚至有对头怀疑,我们粽子中下了鸦片呢。”

  按照政府要求开店

  生意好了,挑担的历史不得不改变了,原因是“顾客太多,摊边的桌椅都摆到大街上,阻碍了交通”。后来,政府要求他们开店。

  “店就选在东街,现在的公安局对面。东街那时就我们一家肉粽店,‘东街肉粽店’的名号也是在那时叫响的。我们的管理在那时也逐渐正规化了,当时还规定一分钟要包4个粽子,因为一分钟也刚刚好卖4个。”

  从1980年到1996年,东街肉粽店经营了16年,连个招牌都没有,不过“美英肉粽”等“俗称”都叫得很响了。1996年遇到东街改造,才迁到西街这里来,向影剧院租的场地。

  “到西街以后,生意基本上都交给儿媳妇料理了。”郭老现在得以颐养天年,对他儿媳妇也相当放心。“我们走后,东街又冒出许多‘东街肉粽店’,还有很多人想冒我们的名字,有的人甚至自称是我儿子啊,是我女婿啊。所以,我现在放手让我儿媳妇去打出‘侯阿婆肉粽’的新牌子。”

  谈到这几十年来做大肉粽这块市场的感觉,郭老就说了两句话,“怕人嫌我难吃,不怕人嫌我贵”。还有一句是,“以前是靠着肉粽谋生,现在是打肉粽品牌的时候了”。对于侯阿婆肉粽的未来,他有信心。

  侯阿婆现在香港 继承人想开大饭店

  早报记者陈雷颜鹏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泉州影剧院旁的钟楼侯阿婆肉棕店,刚走到店门口,就闻到了店里飘出来肉棕的香气。

  粽香不怕路途远

  几名服务员不停地在餐桌之间穿梭。记者在店里见到了该店的老板王雪霞。她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她就在六灌路津淮综合楼找了一家店面,新店的内部装修将和西街这家老店风格相同,过几天就要把店迁过去。王女士说:“如果老城区的顾客想吃肉棕嫌六灌路远的话,可以到东街的侯阿婆肉棕店。”

  “生意最好的时候,应该是每年的五月初五,我们店反而是没肉棕卖的。”王女生说,一到端午节,生意太好了,无论绑得再怎么快,也被抢光。今年的五月初四,店里面的粽子就被抢购一空了。端午节那天,买粽子的客人从店里面一直排到了店外,造成交通堵塞。客人说,如果今天买不到粽子,就不回去了。这些客人里面,还有专门从厦门赶来的。

  将来要开大饭店

  “虽然这里不久就要拆了,但生意还是很好。”王女士说起西街老店,仍恋恋不舍,“现在,我已经把‘侯阿婆’这个名字注册成商标。以后,我还想继续扩大经营,想把这个名牌小吃打出泉州。如果这个计划成功,就把‘侯阿婆’开成大饭店。”

  “侯阿婆现在怎么样了?我们能不能见见她?”记者关心起阿婆现在的情况。

  “阿婆今年76岁了,最近身体欠佳,不久前被她的女儿接到香港去调养了。”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