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周国知,十里八乡百姓都来送你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4:17 解放日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国知,你走了一年了!”

  9月26日,周国知的妻子汪碧秀一早起身,拉着一双儿女,沿着雨后湿滑的小路上了山。

  在半山腰丈夫的墓前,她默默地摆上一张张彩色照片。照片上,是一家家乡亲的新房
子。“你看,他们都住进新屋了,你放心吧。”她说。

  墓前墓后,坡上坳里,挤满了和她一样前来祭坟的人。有的捧一把野花,有的带一挂鞭炮;有的背着孩子,有的扶着老人。哭声、喊声、鞭炮声,打破了小山谷的寂静。

  一声声呼唤着的是同一个名字,汪碧秀再也忍不住心底的哀恸。她用双手把最后一张照片摆在墓前正中,那是他们一家4口唯一的合影———只不过,全家人簇拥着的,她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却是一张遗像。

  “国知,咱们有了‘全家福’了!”她一头扑倒坟前,泪流满面。

  山路

  羊年春节刚过,还在正月里,海拔1650多米的椿木营寒风料峭。但一条条山间小路上,人们却越来越多地看到乡民政助理周国知行色匆匆的身影。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刚刚通过决定,决心年内在全州范围彻底消灭茅草房和岩洞屋,让所有贫困农民都能居者有其屋。这个消息让周国知像孩子过年似的高兴。他兴奋得急不可耐。上级的具体布置还没下来,他就开始提前行动。无论谁都不曾想到,天天起早贪黑的周国知这时已重病在身。

  5月8日这天,周国知起床时就觉得“胃疼得格外厉害”,但他忍一忍,还是照样出发。晌午过后,他走进勾腰坝村特困户胡柏春家。

  从胡家出来,他觉得实在支持不住,走几步就蹲下身子歇歇气。走走停停捱了两三公里,突然间一阵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路边。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终于,天将擦黑时,村民赵海青路过这里猛然发现路边躺着个人,近前一看,天哪,这不是周助理吗?

  赵海青是个哑巴。他急忙跑回村子,一边疯狂地“哇哇”大叫,一边挥动双臂比划,带着乡亲们奔往村外,把奄奄一息的周国知抬到村委会,又是喂水又是灌药。

  总算醒过来了,周国知看到一张张围着他的焦急的脸,反安慰大家说:“打扰你们了,我这是老胃病,痛过一阵就没事了,你们放心吧。”

  一场生死边缘的挣扎,没能停滞他的脚步。第二天一早,周国知揣上几片止痛药,拄一根木棍,又上路了。

  周国知去世后,人们粗粗算了一下,从“消茅”工作开始到病倒住院,椿木营127家“消茅”户,就算每家跑一趟,他至少也走了1500多公里。

  账本

  周国知病倒住院后,乡里让魏光荣暂时接替他的工作。财务交接,清点完毕,涉及的83万多元资金以及各种救济物资,分毫不差,就是多出来3床棉被,那是上任民政助理忘记入账所致。

  魏光荣一点也不奇怪,多年来他与周国知先后4次工作交接,财务涉及金额有千把元的,也有近百万元的,每次的账目都是这样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周国知20年来先后任过乡长、民政办助理等职务,都是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岗位。对这份“职权”,周国知看得很重,上要对国家负责,下要让百姓满意。这么多年,无论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理由,他自家和自己的亲属没从中得到过一分好处。

  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在周国知身上显现得近乎“不近人情”。为“消茅”工程,乡里给周国知配了一部二手相机,他为茅棚户拍了上千张照片建档留资。回到家里,已经9岁还从没照过一张相的儿子周辉,缠着爸爸给自己照一张。妻子汪碧秀和他结婚17年没照过合影,全家更没有一张全家福。汪碧秀嘴上不说,心里也同样巴望着。但周国知还是不肯:这是公家的相机,公家的胶卷,我们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一张也不能照。

  周国知家的4间木瓦房,从1986年开始盖到现在还未完工,整个堂屋的一面没有门板,用一张红蓝相间的塑料纤维布聊遮风雨。曾当过30多年村支书的黎青山老人感慨说,周国知每年都负责救济灾民和贫困户建房,“但凡他有一点私心,只要每次从每户人家抽半块板子,他家的塑料布早就换下来了”。

  可周国知却从没这么想,更没这么做。至死,他的家还缺着一面墙。

  病榻2003年6月9日,周国知将127家消茅户的实地调查、合同签订和归档工作全部完成,面交乡党委书记李明山,这时候的周国知,又黑又瘦,1米7的个头只剩下不到90斤的分量。两天后,他被乡里送进县医院。检查的结果:肝癌晚期!家人和同事瞒着他,说得了肝炎。周国知对陪着他的大哥周灵知说:“哥,让医生开点药我带回去吧,住院太花钱。”周灵知抬出乡党委镇住弟弟,要他安心治疗。

  走不了,他只好一一交办给哥哥:“乡福利院烧火的煤已经不多了,你一定要上山一趟,找黄书记取1000元钱,给福利院买上煤啊。”“哥,勾腰坝2组的军属汤生彭那,你得抽空上山替我捎句话。我已经在沙道沟镇为他联系到建房的便宜瓦,现在我不能帮他去拉了,让他带上我写的这张条子去找人,快把瓦拉回来。”

  一天深夜,周国知让大哥坐到他床边,问道:“哥,你实话告诉我,我到底是啥病?”再也瞒不下去的周灵知哽咽了,说:“国知,你是肝癌,已经到了晚期!”面对如此噩耗,周国知的第一反应却是埋怨大哥:“你们早知道这病治不好,为啥还要送我住院,为啥还要叫乡里为我花冤枉钱?1天100多块,能给群众办多少事呢!”

  9月3日,在周国知的坚持下他出院回到家中,只带了10支止痛的杜冷丁。自知时日无多的他,心里越发有万千放不下的牵挂。

  他最后一次为自己的“消茅”联系户胡柏春家落实了100元救济款。接任他的民政助理魏光荣,周国知交代他办的事最多。“孤老冯卓然生活无着落,要接到福利院来”“消茅户盖房子的事,要抓紧”……

  但,只有最后一件,周国知反复思量才开了口说:“你看我家里的情况,我担心我老婆的风湿病会瘫得站不起来,两个孩子都还小。真到了那一天,请组织上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给她们、给我父亲适当照顾。”

  还没听完,魏光荣已是双眼泪流,这“照顾”二字,是20年来第一次从周国知嘴里说出来啊!

  丰碑

  2003年9月27日深夜,周国知永远告别了椿木营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年仅42岁。在这个偏远的山乡,从不曾有哪个人的死,惊动了那么多非亲非故的百姓。10里、20里,40里远的山路上,扶着、搀着、还有让人背着赶来的群众络绎不绝。周家屋子坐不下,邻居们腾出房子,大家轮流到灵前坐一坐,站一站。漫天大雨里,几家村民毫不犹豫地砍掉自己正在生长的苞谷,开出几米宽的通道,无数乡亲伸出手臂,托起棺木送他走向长眠之地。

  周国知走了,生前身后,没留下什么财产,也几乎没留下任何记述自己的东西。没有日记,没有发言,没有形形色色的材料,更没有豪言壮语。她妻子,翻遍全家,甚至找不出一张丈夫的照片。

  但在全乡百姓心中,却刻骨铭心地记着他的名字,记着他带来的温暖和帮助,记着他掏心掏肺的关爱之情。我们写下的关于他的每一个故事,全来自椿木营百姓的叙述。关于他的一切事迹,都是椿木营群众从心里掏出来的记忆。

  十几年前,乡亲们为了感谢周国知在悬崖峭壁间背水泥,在彻骨冰凉的河水里淘沙子,带领他们建起“幸福桥”,在桥头立了一座功德碑,但周国知却悄悄地把碑上自己的名字抹去了。他对前来“抗议”的村民熊昌余说:“共产党人的功德碑,应该建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为此,他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力,燃尽了自己赤诚的生命。周国知,像生他养他的鄂西大山一样,静默无语,却巍然耸立。唯山里百姓的口传心念,让他的事迹和他的名字,像土家人的山歌一样,愈唱愈远,绵延不绝……

  这就是他的碑。(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杨希伟 曲志红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