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关注)莫让“人祸”猛于“天灾”(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7:24 荆楚网-湖北日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中是这样评说的。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切肤体验的。

  今日刊出的本报记者采写的这两篇稿件,再次生动、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人与自然,共处共生。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需要顺应自然,也需要依照科学的发展观改造自然。在崩塌、滑坡、地陷这些被称作“天灾”的灾害面前,为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可以依靠“万物之灵长”的聪慧,依靠日益进步的科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大前提下,想千方设百计,积极预防,科学避让,有效保护。因此,近8年来,我省地灾预警系统建设卓有成效,灾害损失大大减少。

  但是,如果为了短期利益,特别是为了少数人的贪欲与私利,不惜牺牲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自然规律瞎干蛮干,违法违规胡作非为,大自然就会对人类还以颜色。大冶水南湾地灾即是一例。

  正所谓人们的感叹:“天灾好预,人祸难防!”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天灾”得预,“人祸”更得防!因为实践早已证明:背离群众根本利益,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利益的行为,都无异于饮鸩止渴,其行径终不能长久,“为祸者”也必将受罚!水南湾地灾谁之过

  湖北日报记者李剑军 实习生姚娟

  一片片地面塌陷、一栋栋房屋开裂变形、一口口水井干枯……
(特别关注)莫让“人祸”猛于“天灾”(组图)
地陷塌坑,田地荒芜
(特别关注)莫让“人祸”猛于“天灾”(组图)
裂缝绵延

(特别关注)莫让“人祸”猛于“天灾”(组图)
墙体开裂

  9月下旬,大冶市100多位村民联名向本报反映:自2000年以来,该市大箕铺镇大志山联营铜矿采矿抽水,致使周边的水南湾村地面大片塌陷,156户房屋裂口或屋基下沉,多口水井干枯,数户房屋摇摇欲坠,上百亩良田弃耕。记者随即展开调查。

  房裂,地塌,校舍受威胁

  水南湾,是大箕铺镇东南面的一个山村,共有400多户1700余人。

  9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水南湾村,发现路边几乎是清一色的两层小楼,但许多房屋都出现了裂缝,有些靠近窗台,细似蚯蚓;有些则粗似水蛇,从二楼外墙赫然“游”下一楼,绵延数米。

  59岁的村民曹树普要求记者去他家看看。在一楼厨房,只见灶台裂了多处口子,烟囱严重倾斜。老曹抱怨说:“一下雨,厨房就多处漏水,锅碗瓢盆齐上阵,用水泥糊了多少遍都不顶事!”上到二楼平台,只见墙体裂缝宽可插进中指,把砖都扯断了一长溜。

  经村民带领,记者走进受灾最严重的曹海门家。其实这已不能算“家”了:大门已封死,只能从后门进去,一楼堂屋堆满了油菜秆,潮气、霉气扑鼻。左右两房空空如也,手指宽的裂缝随处可见。靠右的一间,地面沉降,裂开了一条约20厘米宽的大口子,天花板和一面外墙各有约3厘米宽的裂缝,纵横数米长,可透光。

  出门时,记者正遇曹海门68岁的伯父曹树祥,老人颤巍巍地警告说:“危险,快走!”记者赶紧往外走。据了解,大志山矿开采前的10来年,曹海门家的房子一直没事,但自从该矿开采后,房子就不断出问题,直到不能住人,全家被迫搬到原村水泥厂去住。

  据悉,村里还有一户军属也因房屋开裂不能住了,后被组织安排到村办公楼居住。更严重的是,水南湾小学校舍出现12条裂缝,严重威胁着400余名师生的安全。

  水南湾有座古亭名“凉亭”,旁边有口古井,历时400余年未枯,是村里的重要水源。然而自2000年后,古井水越来越少,去年已彻底干枯。记者看到,古井现余1米多深,落叶覆底,不见滴水。据称,周围村民吃水要跑几里路采集山泉。

  在大志山矿周边,许多农田出现地陷。记者看到,村民曹祥兴的承包田里塌了2个大坑,大的直径约3米深,周围荒草疯长尺把高。类似的地陷塌坑,全村共有170多个,上百亩农田荒芜。

  “大志山矿无证开采,违法越界开采!”

  大志山铜矿原名“叶花香铜矿”,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原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下属国营矿山企业,1978年停产。2000年初,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将该矿移交给大箕铺镇政府。同年3月,该矿开始疏排地下水,8月开始试开采。

  该矿采取股份制形式运作,大箕铺镇政府以矿产资源和当时资产占股52%,水南湾村等3个村的村民及个体老板入股48%。据该矿监事曹茂胜介绍,目前,镇政府已将其52%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个人,水南湾村村民占有总股本的近一半。

  但水南湾村民说,真正控制该矿的还是冯生波、曹庭甲、曹树贵等几个大股东,小股东基本上没什么发言权。“大志山矿无证开采,违法越界开采!”据村民举证披露,大志山矿直到2001年7月20日才取得采矿许可证,获准的开采标高为20米至-10米,但之前该矿已开采一年多,且开采标高推进到-60米。

  有关证据还显示,大志山矿的开采许可证2001年12月就到期了,但直到2002年8月,该矿才办延期手续,开采标高不变。但随后该矿又擅自将开采标高推进到-160米。去年8月开采期满后,该矿直到今年元月才办理延期和标高变更手续。

  从2001年起,该村村民不断向上反映情况,强烈要求大志山矿停产。

  数百位村民的期盼

  今年7月,大冶市国土资源局派人现场勘查,发现村民反映情况基本属实。

  勘查表明:近两年,大志山矿地下水疏排、矿体开采均已违规推进到-160米,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水南湾村边缘和村中间已产生塌陷,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南湾村出现房屋开裂的农户共计156户,开裂总条数为1075条,最多的一户有9条,最宽裂缝为5厘米。岩溶水位较2001年下降15.84米。

  7月27日,该局专门发函给大箕铺镇镇政府,要求大志山矿在未完成矿防治水工程前应停止-60米水平以下开采活动和地下水疏排,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该矿承担。对已发生的地面塌坑,大志山矿应组织人员充填,对未及时充填的塌坑应设立警示标志。

  8月31日,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召集黄石市、大冶市、大箕铺镇有关负责人及水南湾村上访村民召开协调会,形成的《会议纪要》要求大冶市国土资源局收回大志山铜矿的采矿许可证,停止有关采矿活动。

  但这一要求并未落实。9月23日,记者在大志山矿看到:水仍在排,矿仍在采。大志山矿一位负责人对记者称:停采不大可能,水南湾地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该矿顶多只能承担四分之一的责任。

  大志山矿开采与水南湾地灾,到底有无因果关系呢?9月中旬,鄂东南地质大队提交的调查报告经省专家组审查后确认:水南湾村房屋开裂是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因素、水文因素、矿山排水因素、房屋建筑工程因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疏排地下水是岩溶塌陷的诱发因素,也是造成水南湾村民房屋开裂和加剧的原因之一。

  9月下旬,大冶市政府已成立工作专班着手处理此事。眼下,水南湾村数百村民仍苦苦等待着、期盼着!地灾预警:减灾利器

  湖北日报记者李剑军 通讯员韩亚卿 晏丽

  崩塌、滑坡、地陷等地质灾害威胁近40万人生命安全,近5年来我省成功预报200多起地灾,避免近4000人伤亡———

  地灾频袭,“预警”建奇功

  近段时间,刘忠华腿都跑细了,怪就怪烦人的地质灾害。

  罕见的秋雨浇透了鄂西山区,许多地质灾害点又“不安分”起来,仅8月份以来,保康县就发生10多处滑坡险情。身为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的刘忠华不得不带领技术人员四处奔走。

  8月16日,寺坪镇简家坪村8组山体开裂活动扩大,13户53人受威胁。接到预警报告后,刘忠华迅速带人冒险勘查,发现情况危急!他们立即会同镇政府迅速组织群众撤离。18日晚6时,当53位村民刚刚撤离滑坡现场时,滑坡加剧,至次日凌晨,200多万立方米的滑坡体狂泻450余米,52间民居瞬时被“包了饺子”。

  8月中旬,马桥镇熬头山村2组两个滑坡体变形范围扩大,部分房屋墙体多处开裂。经勘查,县、镇两级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紧急避险,将滑坡体上的23户101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9月15日,黄堡镇黄堡街村2组滑坡体活动加剧。接报后,保康县国土资源局和襄樊地质环境站先后派人现场踏勘,发现滑坡体上有大小裂缝30余条,其中最宽的裂缝2.5米左右,最深的7米左右,一旦滑坡,将堵塞山下河道,危及上游几十户村民及2000多亩基本农田。

  刻不容缓,县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方面紧急制定了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和监测预警,转移村民。

  “事实证明,地灾预警非常有效。”刘忠华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群众及时观测、报告,政府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损失也就难以降到最低。”

  近5年来,我省上千处重点监测点,共成功预报地灾200多起,避免了近4000人的伤亡,减少财产损失3亿多元。

  从“群测群防”到“群专结合”

  我省是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03年,全省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6218处,主要分布在鄂西、鄂东南及三峡库区,其中危害特别重大的200多处分布在巴东、秭归、竹山等36个县市区,威胁着近40万人的生命安全。

  “我省地灾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其中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灾最严重。”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处长田大佑分析说,仅1990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灾3600多起,直接经济损失逾10亿元。

  有关专家称,尽管地灾有突发性、偶然性,但地灾是可监测、可预防的,尤其是工程建设、矿产与地下水开采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灾,只要事先做好评估与防范预警,完全可以避免或有效掌控。

  我省启动地灾预警系统建设,核心是“群测群防”。而今,我省县市区以上的重点监测点有1200多个,其中省级38个,群众观测员2000多人。在此基础上,我省建立、健全地灾防治专业机构,形成“群专结合”的地灾监测网络。宜昌、恩施、十堰等市州都建立了省、市两级应急互动指挥系统。

  在竹山,建有县、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457个地质灾害点都配备一名专(兼)职监测员,并设立监测桩1216个,全天候监控。

  在竹溪,有关部门印制了8000多张“逃生图”,发到全县210个地灾点农户手中,图上详细标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灾体走向和安全撤离路线。拿着逃生图,天宝乡建丰村村民刘世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遇到地灾,我们再也不会瞎跑了!”

  在三峡库区,国家投资上亿元的地灾预警系统去年建成。包括我省巴东、秭归、兴山、夷陵在内的20个库区县(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均已投入运行,对136处重大崩塌、滑坡隐患点和重点库岸实施专业监测,1216处地灾监测点被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秭归县千将坪等90处滑坡因预警及时,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年5月,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合作,在湖北卫视“天气预报”栏目中增播地灾预报节目,地灾防治更加深入人心。

  经费短缺,减灾意识亟待提高

  地灾预警成绩显著,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

  “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云生说,除日常工作经费短缺外,一些重大地灾隐患体也得不到有效勘查和治理。

  据悉,我省地灾防治经费多年来只有几十万元,去年才增加到500万元,但这笔钱很大一部分要用于应急勘查,真正用于预警系统建设和勘查治理的费用很少,地方配套资金更少,因而人员培训、购买仪器、网络建设等经费投入尚属杯水车薪。

  省长罗清泉为此强调,各级政府要将必要的地灾防治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地灾隐患及时勘查治理。

  据调查,一些地灾较严重的县市,干群的地质环保意识比较淡漠,缺乏基本的防灾知识,致使原有灾害未消除,又不断产生新的灾害。

  省地质环境总站总工程师肖尚德认为,防灾重在树立“预防意识”,应急机制重在建设“预警机制”。事实证明:加大宣传培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搞好地灾防治的基础。

  不久前,省领导明确要求,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地灾监测网点,对影响特别重大的地灾隐患体要实施专业监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使地灾防治从分散、被动应急的状态,转变为有组织、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资料链接]

  近5年来,我国已完成了545个地灾严重县市、150万平方公里的调查工作,初步建成我国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地灾防治的被动局面,2002年至2003年成功预报地灾1100多次,避免3.6万多人伤亡。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