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代蒲氏宗祠竟是阿拉伯人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9:18 金羊网-新快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同治年间迁徙至广州,久居中国连宗祠也被汉化

  新快报讯(记者 陈琦钿 实习生 吴燕燕 通讯员 温朝辉)位于广州珠江村的清代“蒲氏宗祠”,一副“汉式”建筑外表,本无特别之处。但近日,市文物普查办的专家经调研后惊喜地发现,该宗祠身份非同寻常:它竟是西亚阿拉伯人后裔的宗祠,对研究中外文化交往、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奇怪族谱暴露宗祠身份

  昨日,记者随市文物普查办的专家前往“蒲氏宗祠”采访。乍一看,宗祠毫无“异国风情”的建筑格调,与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祠堂倒是如出一辙:祠深二进,硬山顶,青砖灰瓦,木雕短柱。不过,门口一幅霸气十足的对联———“龙从塞北”、“鳌占川西”却耐人寻味。

  从祠堂正中所悬挂的《蒲氏族谱》上,记者发现了一连串晦涩拗口的名字:蒲氏初太祖叫“玛稪阿”,其子孙有叫“阿嘟嗻咭”的,有叫“啪”的,有叫“嗨哒耴”的……显然这些不可能是中国人的名字。

  据专家介绍:正是祖谱上的“奇怪”名字暴露了宗祠的特殊身份。原来蒲氏老祖宗是西亚阿拉伯人,正如祠堂门前的对联所说,他们从“塞北”内蒙古一路迁徙。至清朝同治癸亥年,蒲氏阿拉伯人的后裔来到广州珠江村,兴建了“蒲氏宗祠”,并从此落地生根。现在村内姓蒲的人有两百多名。“蒲氏宗祠”曾在日军侵华时受损,1997年进行了维修,现作蒲氏族人喜庆和商讨大事之地。

  为什么宗祠没有一点阿拉伯建筑风格呢?专家在《族谱》上找到了答案:自蒲氏初太祖起,蒲氏四代都娶汉族妇女为妻,世代混血,再加上世居中国,子孙早被“汉化”了。这样一来,宗祠不具异域特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宋代大富商蒲寿庚是“同族”

  市文物普查办专家组成员之一、广东文物专家黎显衡告诉记者,在众多定居中国的阿拉伯后裔中,以宋代著名的大富商蒲寿庚影响最大。他南宋时随其家由广州移居泉州,曾官拜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闽广招抚使,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人物。黎显衡经调查发现,“蒲氏宗祠”中的族谱与蒲寿庚的族谱竟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建“蒲氏宗祠”的蒲氏族人与蒲寿庚是“同出一族”。这一发现成为“蒲氏一族是当时留在广州并移居到黄埔的阿拉伯人后裔”的有力佐证。

  据悉,蒲氏一族的迁徙,是以广州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为背景的。从汉朝始,广州的对外贸易繁荣,不断有各国外商到广州定居。他们被称为“蕃客”,尤以阿拉伯、波斯商人为多,大多聚居在今光塔街一带。蒲氏就出自其中的“蒲宜人巷”,即今天的普宁巷。元代海外贸易中心移至泉州,很多蕃客便迁离广州。而蒲氏宗祠确认为西亚阿拉伯人后裔的宗祠,对研究中外文化交往、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图:珠江村的蒲氏族人“龙从塞北”
清代蒲氏宗祠竟是阿拉伯人建(图)
(夏天/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