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区民警百家熟系列-2:跟“片儿警”“串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02:33 燕赵都市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新闻提示:今年41岁的张连铎是河东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辖区有2700多户、8100口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社区,熟悉户情。昨日上午,记者随张连铎走进他所辖的社区,敲门入户,认识居民。

  片儿警的“老交情”:“居民中我有不少‘老交情’”

  准备:张连铎穿好警服,手里拿着个包,还拿着件西装。他说,西装也是工作服。他敲门入户时会考虑居民心理———到普通居民家,一般穿警服;如果到受过处理的居民家里,一般穿便装。这是他入户总结出的一个经验。

  上午9时许,张连铎来到化研宿舍区。时值上班时间,多数居民都不在家。他选择了一些可能有人在的家庭。“祖先生是搞建筑的,应该在家。”张连铎摁响祖先生家的门铃,祖先生果然在。“这一段工作怎么样?”张连铎聊起了建筑。他认识祖先生一家很久了,是“老交情”。

  从祖先生家出来,张连铎走进另一个“老交情”谢先生家。谢正在家洗菜,张连铎进门后没说两句话,也跟着去洗菜。“我还在这儿吃过饭呢。”张连铎说。他又问谢:“你们单位改制进展如何?反响大不大?”张连铎下社区时认识了谢先生,现在谢负责门卫工作,两人接触更多了。

  片儿警的“新相识”:“我没有吃过‘闭门羹’”

  提问:除办案、巡逻认识,张连铎熟悉居民的办法是:敲门入户。记者问:“你敲不认识的居民的家门,居民开门吗?让你进吗?”张连铎笑着说:“我马上到一些不认识的居民家,你可以看看。”

  敲响一家房门后,一位老人见是警察,热情地打开门,并看了看警官证。老人说,家里没有什么困难,小区治安也好。老人说,退休后挺忙,搞搞家务,还要接小孩。临别时,老人说:“你这样的警察好!”

  在一栋旧楼,张连铎敲响一家的防盗门。一名女士打开里面的木门,隔着防盗门仔细看了看张连铎,然后打开防盗门。这名女士姓薄,和一位老人在家。他们对民警到访有点意外。张连铎出示警官证并说明来意,薄女士说,家里挺好。张连铎说,他是来熟悉一下普通居民。薄女士说,可以,民警到家来也可以。

  入户心得:张连铎说,社区民警要研究居民心理,针对不同的居民说不同的话。一般情况下,居民是欢迎民警的,愿意反映情况。

  就这样,张连铎在小区里敲开成百上千个陌生家庭的门,并与这些陌生的居民成为朋友。

  片儿警“背户口”:户口底册都“装”在脑子里

  工作小结:中午回到派出所,张连铎开始在脑子里“过电影”。他把上午走访的几户居民,与自己脑中的户口底册一一对号。祖某、谢某、薄某家等走访过的家庭情况如何,与户口底册是否一致,他都要熟记在心。张连铎还在户口底册里做些标记,像哪个家庭没有人,哪个家庭虽已走访但没见到成年男子,都要记下来。在下次走访中,他还要设法去熟悉。

  张连铎说,他熟悉普通居民是从熟悉户口底册开始的。如某宿舍楼1单元101住户是“张三”,他就要熟悉“张三”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等,如果他家里有其他成年男性,他还要记住该成员的情况。这个熟悉户口登记表的过程,社区民警叫“背户口”。他们一户挨一户地“背户口”,背完一栋再换一栋。

  张连铎说,仅仅“背户口”是不够的,社区民警必须认识居民,而且说出他的户口信息。此外,民警要了解他的现实表现、经常交往人员,也要求民警与居民面对面。

  今年,河东刑警中队合并到河东派出所,这是一项重要的体制改革。新的河东派出所设“五队”:刑警中队、治安中队、社区中队、警务中队、巡防中队。张连铎属社区中队,社区民警不再兼管其他工作,主要的任务就是熟悉户情。这样,张连铎泡在社区的时间就更多了。

  现在,张连铎的管辖范围也减小了,为2700多户、8100口人。但这仍比公安部的标准要多得多。根据规定,一个社区民警管辖人口在1000户,或3000人左右。张连铎现在一个人干了两个多人的活。

  记者手记:社区民警该是啥样?

  张连铎敲门进入居民家时,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腰稍稍有些弯,并主动掏出警官证,居民说话时他还不断地点头。这些细节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记者问他,抓歹徒时是不是这样子?“抓歹徒时当然不是这样,”张连铎说,“到普通居民家,需要放下架子,千万不能生硬。否则,很难与居民打交道。”

  提到警察,人们脑海中呈现的警察“画像”,有多少与张连铎敲门入户时的情形一样?一名公安机关领导说,过去不少警察习惯以执法者自居,把其他人都当作他的执法对象,不善于交朋友。

  一些社区民警也认为,熟悉户情,最大的困难就是放下警察架子,真心和居民交朋友。如果社区民警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或以审讯疑犯的口气,去敲门入户,居民肯定不会向民警敞开心扉。

  民警不熟悉户情,常见的一个“挡箭牌”是其他任务重,没有足够时间到社区。记者认为,如果一个社区警察的工作观念没有变化,仍以处理人教训人的形象自居,他即使有再多的时间,也难以熟悉千家万户,难以成为普通居民的朋友。

  :读者声音

  华药宿舍曹先生:公安机关采取的这个措施很不错,片儿警起到了桥梁作用。邻里之间出现问题可直接找他们解决,既方便又快捷,我相信以后小区内的治安会渐渐好起来。我十分希望和民警交朋友,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负责管辖该片的社区民警。

  华东小区汤先生:这种措施使我感觉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片儿警又回到我们身边了,这种活动应持续长久地进行下去。如果民警能真正深入社区,认识了解居民,居民可以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反映情况。

  新华区刘先生:我们小区经常丢东西,有时丢自行车,有时小房被盗,社区民警管不管这些?我们希望公安机关加大力度,把小区的治安搞好。

  本报欢迎广大读者对社区民警认识居民的举措发表看法。您是否欢迎民警到自家做客?自己小区有哪些治安问题?你对自己社区的民警有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打电话告诉我们。热线电话:8632707

  本报记者:栗占勇;实习生:师伟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