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时评:说说“电子红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07:47 新桂网 | ||||||||
据报道,长沙某银行搞出个新玩意儿——电子红包。该银行的客户一登陆网上银行,便可选择送红包的方式进行卡卡转账。这个红包最多一次能“送”5000元(详见本报今日16版)。 红包成转账人情味全无
中国人逢年过节或碰上哪家办喜事,总喜欢给个红包。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是表个心意、取个好的意头儿。长沙某银行利用时髦的网络技术弄出个“电子红包”,乍看起来似乎很有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意味。但仔细一琢磨,这“电子红包”要真流行起来,实在不妥。 红包讲的是心意和感情。亲戚朋友有喜事了,赶去道贺一声,亲手递上个红包,情谊自在其中,彼此相视一笑,心领神会。如今有了“电子红包”,只需要在家点点鼠标,红包就立马发到亲朋手中,虽然方便快捷了许多,但整个过程却怎么看怎么像一次硬梆梆的“转账”,铜臭味十足而人情味全无。如此这般,高科技的网络非但没能提升红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反倒让红包变成了一个扭曲人间真情的小丑。 我们不反对高科技,也提倡创新。但在推行一项新举措之前,还因该对其进行认真的评估,不能光顾着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当然,“电子红包”还是有它的“好处”的,那就是推出“电子红包”服务的长沙某银行能从中大大的获益。 方便腐败者应坚决说不 按照常理推断,送红包无非有两个用途:一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节庆、贺寿、婚庆、升迁和升学等祝贺;二是一些人为了个人目的,对领导干部或者其他有事相求者不择手段地腐蚀拉拢之。从这两个用途来说,谁会是“电子红包”的热烈追捧者?恐怕应当是后者。 “电子红包”不适宜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因为礼尚往来没必要这么神秘和隐蔽。咱们中国人是很在乎感情的,遇到喜庆的事,缺少温情的“电子红包”比不上打个电话听听声音。 “电子红包”没有实物让人看见,基本上做到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谁也不知”,这恐怕有在客观上为行贿受贿者提供便利之嫌。赠送、收受红包之风由来已久,提拔要送、调动要送、检查要送、评奖要送、读书要送、办证照要送、打官司要送、跑项目要送……毫无疑问,送红包近年呈愈演愈烈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各地制止收受红包的通知措辞一年比一年严厉,查处力度也似乎一年比一年大,但为何收效不大?原因之一就在于,现如今“红包”越送越大,越送越勤,也越送越隐蔽。 如今倒好,银行居然因自己的业务需要,搞起了“电子红包”之类的东西,全然不顾“电子红包”是否有可能加剧反腐倡廉的艰巨性。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对此应该坚决说“不”。 作者:彭健 何勇海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