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安吉生态文化节专题 > 正文

生态建设改写农民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17:13 安吉生态文化节组委会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在人们心目中,过去的农村给人的印象是穷但山清水秀。现在,农村富了,而环境的恶化却成了一些地方农民最大的隐忧。当许多地方把环境整治重心放在城市时,农村环境成了生态“死角”。被2004中国·浙江生态省建设论坛确定为代表参观考察点的安吉县,近年把生态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千家万户,并以此作为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步——

  臭水塘变清水池

  污水处理系统成了乡间公园

  43年前,祖籍天津的王小珍跟随退伍回乡的丈夫来到安吉县山川乡的高家堂,这是个距离县城23公里的小山村。她的新家是2间位于半山腰的茅草房,村民的生活污水顺着山势往下流,汇聚在村口的低洼处,变成了一口黑水塘。村里有了什么死猫死老鼠也往水塘里扔,渐渐地黑水塘就变成了臭水塘。

  如今已64岁的王阿姨带着记者来到昔日的臭水塘。只见山坡下有一个400多平方米的水池,碧波荡漾,水面上8排长约数米的水草在清粼粼的水波里漂荡。

  臭水塘如何能变成清水池?原来,今年2月,高家堂村在县环保局和省环保科学设计研究院的支持下,引进美国阿科蔓生物水草技术进行治污:村民的生活污水集中后,经过调节池的沉淀处理,流到由臭水塘改建的阿科蔓生活污水处理池里;污水流经人工水草时,附着水草上的微生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各种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在这里形成食物链,污水在流过几道人工水草后,水中的有机物最终全被吸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被综合利用,水体因此得到净化。

  据高家堂村党支部书记陈水木介绍,这种污水处理技术投入不大,一次性购买生物水草后可持续使用6到8年。处理后的中水可以用来浇灌农作物。现在,高家堂村就在污水处理池旁建起了一座5500多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分批种植果树、豆子等经济作物,昔日的臭水塘如今已成为村民的游乐场。

  目前,安吉农村已建起了许多这样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天荒坪镇的余村,记者看到,这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有一条用水泥浇筑的水沟,利用村里自然的地理落差,每家排出的生活污水都集中到村口的一条“生态沟”。据介绍,这条生态沟有180多米长,60厘米深,沟底是鹅卵石,中间是粗砂,表面是细沙,细沙上种上菖蒲等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污水流经生态沟时,先由附着在鹅卵石上的微生物给以净化,再通过植物的根系吸取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出的水既无油腻,也没有异味,看去与沟壑里流淌的天然水一样。

  截断家家小污流

  生态建设也讲以人为本

  去年,安吉县提出了一个全新目标:到2005年建成全国首批“生态县”。为建设生态县,安吉县痛下决心,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对112家污染企业进行了治理,并且关闭了22家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几年下来,看上去气势凶猛的工业污染,很快被治住了,但是农家排水口流出的尽管是涓涓细流,却成了生态建设新的拦路虎。

  这些农村生活污染源面广量大,虽然单个来看,排污量微不足道,但是却成为农村改善生活环境的主要障碍。由于农村普遍缺乏污水收集管网,治理起来非常困难,去年,安吉农村实现了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但对农民的生活污水还是难以下手。

  生态县建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或一串抽象的数据,而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发展观,最终应该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生态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生活污水。”言必称生态的安吉县委书记钱坤方告诉记者,在由“被动整治”转向“主动建设”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安吉县委县政府发现,农村的生态建设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安吉70%的人口在农村。

  从去年开始,他们把生态县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上。在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启动了“生态村”创建活动,设立专门基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目前,“生态村”建设已进入推进阶段。

  让农民不花钱处理污水

  农村生态建设重在“土方”创新

  天荒坪镇大溪村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吉全县最大的游客集散地,村里有着近100家农家乐,去年的年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以上,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最高日接待人次超过了1万。照此计算,生意兴隆的农家乐每天都要排出几吨生活废水。这些废水都到哪去了呢?会不会对大溪环境造成影响呢?

  记者随大溪村村委会委员陈军来到了村里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这儿是村里地势最低的地方,沿坡度造起了1个调节池和3块生态湿地。经过沉淀处理,污水沿管道均匀分布在了湿地上。湿地的外观是一块长满菖蒲的绿地。经过沙石过滤、植物根际多种微生物的活动(包括好氧和厌氧过程)和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被转化或吸收,使生活污水达到1类地面水标准。在一片竹林的掩映中,记者找到了经过处理后水流的出口,只见一股清水从管道里流出来,颜色与山间的溪流没有分别。这时,陈军凑到管道下,洗起手来。

  “我们的思路是,尽量让农民不花钱就能实现污水处理。”安吉环保局的陈小平介绍说。县环保部门在省环保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指导各村针对村里的地形地势,使用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我们为农民选择的生物水草技术、生态沟、生态湿地等3种方法,都是一次性投入,零成本运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投入运行后,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开始时是我们催着村民搞环保,现在是村民争着让我们提供技术支持。”

  从不泼污水到回收垃圾

  农村生活陋习遭遇“终结”

  一路从安吉县城往天荒坪镇方向走,记者看到了宽畅的水泥路、漂亮的乡间小屋、满眼的绿色竹山,还有形似碉堡的废弃水泥厂。车子在大溪村村口停下来后,山林的气息扑鼻而来,农家乐的招牌正在不远处迎接我们,山间潺潺流动着清澈的小溪。这样的感受让人无法想象过去的农村曾是一番“垃圾乱倒、禽畜乱跑、柴草乱堆、污水乱泼”的景象。

  安吉人之前没有想到,污水处理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悄然改变:祖祖辈辈都自然而然地将污水泼在家门口和路边,但现在,这种现象消失了。大溪的路面上再也看不到污水泼过后留下的黑痕。

  村民们开始自觉地改变生活习惯,还加强了对下一代的教育。安吉山川乡中心学校的葛鹏程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推行的一系列环保教育都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小朋友们不仅改掉了乱泼洗脸水的毛病,还积极回收溪流边的垃圾,争做“环保小卫士”呢。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千年生活陋习在安吉农村遭遇了“终结”,明代诗人韩奕描绘的景象成为今日安吉的真实写照:“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草叶两新晴。”

  留着溶洞不开发

  生态甜头引导发展新模式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尝到甜头的安吉农民,有了持续建设生态的动力。

  余村村里有一个长300米、高2米、宽2米的天然溶洞,省地质大队勘测后认为其形成年代久、规模则不小于瑶琳仙境。但是,为了保护水源,建设“生态村”,村里放弃了对溶洞的旅游开发计划。

  这个村还关闭了能给村里带来100多万元年收入的水泥厂,吸引温州商人进村养殖娃娃鱼。

  村党支部书记刘忠华说:“我们不仅要治理污染、排除破坏生态的可能性,还要努力进行生态修复。”这位曾多次陪同联合国官员和国家环保局专家参观村里生态景观建设的村支书,谈起生态来,俨然是一位专家。

  余村景观以竹为特色,三面环山的小气候使得村里天然形成了很多银杏树,最大树龄达1800年,1000年以上的大树有3棵。可惜,历史原因,村里的银杏树曾遭到大规模的砍伐。今年,村里咬咬牙投入35万元购买了200多棵银杏树,补种在村里的“生态公园”里,进行生态修复。现在,银杏成林的景象与村间的小屋、流水相辉映,成了竹海景区的姊妹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余村是安吉农村在生态建设中主动改变生产方式的一个缩影。过去村里大办水泥厂,经济效益靠掠夺资源和破坏生存环境取得;而现在,农民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村里养娃娃鱼,种银杏树,建生态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种下的是绿色,收获的是风光,农民增收不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像余村那样努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村庄,在安吉并不少见。

  报福镇统里村正在进一步发展“环保型”农家乐、生态型老年公寓和生态景点。孝丰镇统溪村,正在兴建生态绿篱工程和创建“花卉苗木村”。村干部黄文德说,统溪是安吉绿化率最高的村庄,村民们要把绿色风光撒播到安吉各处甚至更远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开发区横山坞村村民还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中,有了意外发现。为了改善村庄环境,村里减少了中心村的家禽饲养,赶鸡鸭上山。天然放养的竹林鸡味美肉鲜,不仅受到旅游者的欢迎,还能以高价远销到城区和外地;鸡鸭不仅吃竹林里的小草,还吃一些地表的害虫,这样,人们就免去了锄草、施药的工序,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减少了虫药的使用,推进了农村“面缘污染”的解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安吉农民,在“生态村”的建设中,找到了“一江春水”的源头:努力把人的活动和谐地融入生物圈,让生态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专题:浙江安吉生态文化节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