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为本还是名人效应为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1:15 京华时报 | ||||||||
作者: 王 毅 来源: 新闻主体:10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四年级学生、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被母校授予“优秀学生”称号,并被推荐免试直接就读研究生,硕博连读。 作为一名世界顶级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也为
显然,这又是一起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特事特办”。刘翔的公众影响力及其在体育项目上取得的成就,在“特事特办”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至于即便像华东师范大学这样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高等学府,也在刘翔对公众产生的影响力面前置硕博连读的程序和原则于不顾。换句话说,本应十分严格的硕博连读程序,在名人效应面前变成了一纸空文。 程序的不合法,必然导致内容的不合法。我们从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中传来的欢呼声中,分明听到了对本应充满浓厚学术气氛的高等学府录取研究生程序的一种嘲讽。而华东师范大学仅仅因刘翔在体育运动上的突出成就便免试让其硕博连读的行为,更像是在为自己的脸上贴金。 笔者不由得想起上个世纪发生在美国的一件事:1986年是哈佛大学的350年校庆,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也想亲历这一难逢的时刻,条件是让哈佛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的头衔。但这一要求与哈佛大学“学术至上”的原则相抵触,被时任哈佛校长的鲍克拒绝。此事一时被学界和新闻界传为佳话。 即便是贵为总统,也无法在大学中获得一个无关宏旨的名誉博士头衔,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里根遭拒一事却折射出了哈佛大学学术为本、学术至上的治校理念。与之相比,时常发生在我们的一些大学录取过程中的“特事特办”,是否该引起人们的反思呢? 大学理应以学术为本,而学术研究不是大学行政的陪侍,只能服从学术活动本质的逻辑。任何学术以外力量的干预对学术研究本身都是有害的,对大学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 笔者绝非对刘翔有什么成见,因为虽然刘翔是硕博连读的主角,但华东师范大学一厢情愿地撤去硕博连读的门槛,却与刘翔本人并无直接关系。尘归尘,土归土,刘翔在体育运动中取得的成就再大,也只能是体现在体育领域之中,如果将这种影响力不适当地放大到本应以学术为本的校园中,并因此置一些基本原则于不顾,恐怕就是本末倒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