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扶贫先治愚:中国政府“知识扶持”带动农民脱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9:43 新华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新华网南宁10月15日电(何丰伦黄娟陈新援)年过半百的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贫困山区农民韦义豪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上午在土地上忙着照料庄稼,下午赶往县里的农民科技培训中心接受科技培训。

  缺少教育和培训是中国中西部山区贫困的根源之一。贫困山区因贫困而上不了学,辍学率高,文盲率高;反过来又因为素质低,劳动技能低下,造成贫困。给贫困人口以足够的
受教育机会,促进他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成为中国扶贫开发的关键。

  “实践证明,单纯资金注入式的物质扶贫无法让群众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只有让农户具备自我谋生的能力,他们才能找到正确的自我发展道路。”中共广西省东兰县县委书记廖昌军说。

  韦义豪的人生恰恰折射出这种转变的巨大效益。5年前接受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的他,而今亩产超过2000斤,加上冬季种菜,年收入超过2200元。韦义豪正在学习板栗嫁接技术,准备把屋后12亩荒山全部改造为板栗园。仅此一项,就有可能给他带来每年超过4000元的收入。国家政策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力量来源,但要让文盲率相对较高的贫困山区农民掌握、理解并利用这些政策,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在东兰县小山坡上的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民技术员把板栗高位嫁接技术编成当地山歌、绘成漫画,在田间地头传播。这种做法让识字率不高的当地群众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技术,了解了政策。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占当时农村总人数的30.7%。经过25年不懈努力,到2003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900万人。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说:“国际社会公认的‘开发式扶贫’、东西部对口帮扶、自愿转移、‘幸福工程’、‘光彩事业’、‘春蕾计划’等多种扶贫形式,使中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发展,这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贫困人口都高度重视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治贫先治愚在中国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成为各级政府自发的行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贫困山区的农民通过外出打工实现脱贫致富。学者指出,积极为农民提供教育和培训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让更多外出务工农民既懂得技术,同时又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务院扶贫办外联司司长吴忠博士说:“开发式扶贫是中国扶贫的主要方式,就是要通过技术、实用技能的培训,让贫困人口在掌握技能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完)(责任编辑:刘强)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