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与李真刑前对话:地狱门前他开始忏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14:07 新闻晚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这是我极不情愿写的书,如果不是因为‘记者’这两个字,如果不是为了警示后人。”今年38岁的乔云华,从李真2000年3月30日被逮捕到2003年11月13日被执行死刑前,作为新华社记者,在办案人员的陪同下,他对李真进行了15次采访,《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日前出版。

  [访谈一]压力最大的一次采访

  “做了8年记者,这是我遇到压力最大的一次采访。”乔云华叹了口气,李真已经死了快一年,可他的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8年前,我刚到河北做记者,河北最有名的人就是李真。”他说,李真的狂、傲、贪、色差不多使每个河南人义愤填膺。2000年李真被捕,乔云华奉命采访李真,“作为一个记者,我直觉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充满兴奋和好奇。”带着猎奇的心态,乔云华走进李真,“了解一下李真的狱中生活是我原来唯一的目的。”但很快,乔云华发现,他抱上了一个“烫手山芋”。

  乔云华的采访是在李真完全交代犯罪事实之后,面对木已成舟的事实,李真索性一股脑儿将一生要说的话全部向他倾诉。“要说,我就把一生的话都说出来……让我的妈妈知道,她的儿子虽然犯了罪,但并不是为坐牢,为被杀头而做官的……让我的儿子知道,爸爸是被贪权、贪钱、贪色毁掉的……”采访对象合作,原本应该是一名记者的幸运,但正是李真的合作,让乔云华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李真的背后,是一张庞大而复杂的网,有一段时间,我在责任和威胁中徘徊。”作为唯一对李真多次面对面采访的记者,乔云华在李真被执行死刑前后,曾写出《李真灵魂毁灭探访之路》、《腐败之路就是死亡之路》的报道,报道面世之后,乔云华就不断生活在威胁中。“有人用恐吓的手段,威胁我的人身安全。”

  “然而,李真对我说的那些话,让我觉得,我有责任把所有的事实都说出来。”乔云华说。

  [访谈二]地狱门前他开始忏悔

  “我请求政府对我处以极刑,如果能用我曾经肮脏的血警醒世人,我请求政府给我处以极刑,以谢国人。”这是李真在一审开庭时的表态,但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想拿这个话争取一个好态度,很快,他便当庭翻供。

  “即使在被宣判死刑后,李真的求生欲望仍然很强,他不只一次地说,他听到鸟叫声都觉得揪心,因为它们拥有自由。”然而,他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判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真正站在地狱门前,他开始对乔云华说出真心话。

  乔云华说,刚开始他抱着的那种“猎奇”心态很快在与李真的谈话中转变。“李真被判死刑后,我与他谈了两个小时,接下来的一次,我们整整谈了9个小时。由于他在狱中的表现较好,后来的采访,他不必继续带着脚镣,身体放松了,可是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在我们的十多次谈话中,李真号啕大哭过5次,好几次说过对不起母亲。”乔云华说,李真的哭是为他失去自由、亲情、荣耀而后悔,也为想到那些他曾遇到的底层穷苦百姓而羞愧地哭。

  “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的良知才复苏,静下心来彻头彻尾地分析自己的一生,从权、财、色跌入到‘双规’、逮捕、判刑。”乔云华说,40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生活才开始不久,可是李真却已经与生命告别,当然,这是他自作自受。

  他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想念,深深触动了乔云华。“想起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年少的儿子,他不止一次地痛哭。”乔云华说。

  [访谈三]假如再给李真一年

  一审宣判死刑后,李真一直期盼着二审,每天打听什么时候开庭。最后,他终于控制不住地大喊:“你们知道等死是怎样一种滋味吗?”

  “我曾经问过他,假如你能从这里走出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乔云华说,李真嘟囔着:“假如,假如,假如,还会有假如吗?”说的时候眼睛看着天,泪在眼眶里打转。

  “如果再给他一年的时间,他一样会活得很痛苦,注定是要死的,但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还是希望有这一年,他想有机会照顾自己的母亲,他想有机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今年才12岁。他想还人情债,言谈中他还透露出想出去为最底层的老百姓真正做点好事。”然而,法律是公正的,他犯了法,必须接受惩罚。

  [思考一]采访李真引发思考

  “一年的采访中,我知道,他对我的每一次坦白,其实都是想给他儿子上一课。”一审宣判时,李真曾与母亲、儿子有过半个小时的会面,之后,李真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他也知道,即使再见,也是在众多武警的包围中,真正能说的,很少。

  儿子今年才12岁,每当想起儿子,李真都会忍不住痛哭。“我还没有机会好好教育他,我真想把我一生的忏悔告诉他,教会他好好做人的道理。”

  李真最后的岁月,充斥着对死亡、“下地狱”的恐惧,乔云华说,如果出于憎恨,我可以指责他、吓唬他、骂他,但我没有,我给了他到位的临终关怀。他曾说过:“我可以说把压在心底的话都讲给你了,你现在成了离我心灵最近的人了。一旦将来……希望你能常去看我……我现在已经没有朋友了。”

  乔云华说,采访李真,给他带来的是一辈子的震撼,因为李真,让他对社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38岁的大男人,声音哽咽了。

  乔云华是教师出身,后来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到新华社做了记者。“我也曾意气风发,也曾为民请命,但8年的记者生涯,使我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天接到的举报信太多了,感情都已经麻木了。”他说,在采访李真的过程,给了他一个机会更深刻地思考社会。

  乔云华说,每次和李真谈完话,他的心就好累,纷乱的思绪拧成一团麻。“这一整天,我什么都不想说,什么人都不想见,就想一个人好好地安静安静。”

  “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老百姓的艰辛生活,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我的一些采访对象,拨动了我心里最脆弱的一根弦,让我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记者的责任。”

  [思考二]不想有人步李真后尘

  2004年4月14日,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受贿案的619涉案物品在河北石家庄进行拍卖会。

  乔云华说,李真孩子出生的时候,李真谁也没通知,可送的花排满了整个医院走道,给他送的礼,千奇百怪的都有,有写着“李真佩剑”的宝剑、有送性药的、有送小姐的,那些金银财宝就更不在话下,总之,李真当权时,他的家里就成了礼品中转站,来给他送礼的人最后都得琢磨着能送出点什么花样来。

  李真被处极刑后,乔云华曾在唐山殡仪馆见到了李真的骨灰。就是那样小小的一盒粉末,那么轻,一阵风足能将其吹散去。再看这堆满了三个展厅的“重礼”,他不禁叹息:一个人的生命,就是为了这些花花绿绿的死物,最终化成了飞灰,而那些价值近万元的鹿茸、灵芝、野山参,又有哪一样救得了他?

  “这样的拍卖,对所有的贪官都应该是一种警示。”他说,李真贪了一辈子,最后所有的东西都归还原主———所有拍卖所得都归还国家。住的房子都充公了,最后陪伴他的只有两袋衣服,在看守所里洗了穿,穿了又洗。每一个贪官都应该看到他的下场,仔细想想,这样到底值不值?

  “李真的骨灰盒上,连名字都不敢给他写,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我再也不希望采访第二个‘李真’、第三个‘李真’了。我知道,这本书将影响我的一生。”书上,作者题记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衷心希望不再有人步李真的后尘。”□特派记者倪佳北京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