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F1赛车运动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16:14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傅宏波

  2004年9月26日下午14点,2004赛季F1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道进入第16站中国站正式比赛的争夺。 经过56圈的角逐,共有18名车手完成了全部比赛,最终法拉利车队的车手巴里切罗以1小时29分12秒420的成绩在 上海国际赛道夺得冠军。至此,从2001年中汽联与上海市开始和FIA接触,到2002年10月17日国内首座一级方 程式大奖赛(F1)标准赛车场——上海
国际赛车场开工兴建,再到F1中国大奖赛正式上演,上海在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 奇迹,这个奇迹不仅是把这个世界上顶级赛车运动成功引进中国,而且建造了一个顶级的比赛场地。

  独特的比赛场地

  上海国际赛车场位于上海嘉定区,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赛道约长5.4公里,看 台能容纳约20万人,其中主副看台有5万个座位,其余为坡道临时看台。这些建筑采用了现代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的设计理念。F1世界锦标赛2004年中国大奖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金国祥表示,上海赛车场是当今世界难度最大、科 技含量最高、综合功能最全的国际标准F1赛车场。

  俯瞰上海国际赛道,整个赛道的形状酷似一个中文的“上”字,赛道包括7个左手弯和7个右手弯,这对车手和赛车 带来极大的挑战。小舒马赫曾表示:“上海赛车场无论对车手还是赛车来说都不是轻松的比赛,它将使你把水平发挥到极限。 ”迈凯轮车手雷克南则表示: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由狭窄的弯道、快速开放弯、很长的直道和坡度变化很好地组合而成,整 个赛场的设计鼓励超车,能真正反映出精彩的比赛,我喜欢在这个赛道上驰骋!

  根据计算机模拟,F1赛车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上行驶一圈的时间约为1分34秒,赛道上平均时速为每小时2 05公里,这使得上海国际赛车场成为世界单圈最长的赛道之一。其中最长的直线赛道被设计在第13和14弯道之间,车手 在这1.2公里长的直线赛道上达到全速行进状态,车速可达每小时327公里。赛道堪称“纯平”二字,在4米之内,最大 允许误差是3毫米,可以和家里装修铺的地板相媲美。在上海这块软土地基上建造如此高难度、高标准的赛车场,在当今世界 上也尚属首例。副看台是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标志性建筑,场内东、西副看台26把造型新颖的“巨伞”是世界索膜结构的最新 设计和最新技术。巨伞不仅可以遮阳避雨,其倒立的独特设计、中间低、四周高,雨水可以自然汇聚到巨伞中间设置的下水道 里,更令人称奇的是0.8毫米薄的伞面,却可以经受上海百年一遇的风雨,使用寿命长达三十年之久。

  上海国际赛车场一期总投资达到23.45亿元人民币,预留的2.8平方公里多功能开发区域将配合F1世界级体 育盛事以及汽车文化的概念,以运动、休闲、娱乐、度假为主要功能定位,真正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具有鲜明个性 的新型国际化度假休闲多功能区域。此外,上海国际赛车场还是一个多功能的赛车场,除F1外,它还可以进行各种汽车以及 摩托车的比赛。

  观察F1赛车运动

  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主人涉足F1—这项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齐名的世界顶尖赛事。

  F1号称“赛车界的世界杯”,1950年举办以来,现在每年有17场分站比赛(今年是18场),吸引50亿以 上的观众,206个国家现场直播。FOA(国际一级方程式管理委员会)包揽了所有与F1有关的商业活动,包括各项广告 收入、全球电视转播权以及门票。FIA(国际汽联)则掌握着每年每一分站具体承办城市的决定权,并从FOA分得丰厚利 润。由于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2006年全面禁止在体育和文化活动中烟草赞助,而烟草商的赞助是F1赛事的重要 收入。这意味着F1的“引擎”将失去动力,必须另谋财路,经济蒸蒸日上的亚洲就是一块大奶酪,而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利润 巨大的市场。世界五大汽车厂商也虎视中国,其赞助的五大F1车队将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绝好的开拓者。

  F1被誉为是一项“烧钱运动”。据了解,上海购买举办权费用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但与上海一样在今年第一 次举办F1的巴林却只付出了1800万美元购买举办权。在亚洲举行的其他两站比赛中,日本铃鹿站的举办权费用只有95 0万美元,马来西亚雪邦站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都比上海低。欧美地区各个F1分站赛的举办权费用也都只在1000 万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购买举办权,如摩纳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上海除了每年向FIA交纳高昂的举办费外(直 到2010年),还以每年约2000万美元的价格向FIA购买赛事转播权,这意味着上海就这两项费用每年就要支出约5 000万美元。另外,F1上海站全年平均需要雇佣5000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接线员、管道工、木工和油漆工;每场比 赛前后需要60名清洁工打扫卫生,清理现场;需要出动30辆救护车和200名医务人员以备不测;需要2000名厨师不 停地制作三餐,以及至少需要2000名服务员为就餐者服务;赛道旁还需要400名志愿信号员、108名志愿旗手、40 名警官、10辆警车、12辆救火车,以防发生意外。这些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费用如此高昂的运动,接“绣球”的城市却很多,中国的西安和北京也跃跃欲试。实际上,在国内城市导入国际F1 赛事方面,珠海市是走得最早的。早在1992年,珠海就开始向F1赛事的冲刺,它由珠海市农委下属的一家公司与马来西 亚南迪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合作兴建,设施包括一条4.3公里长的赛道、山坡看台及视野开阔的永久性观众看台等。199 8年下半年国际汽联就决定,将1999年第二站赛事选在珠海举行。但建设过程中,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南迪公司破 产,并由此停止了对珠海赛车场的投资。国际汽联闻讯,立即将珠海站降为“候补”站。时至今日,珠海赛道还有多项硬件设 施都还未建成,至今仍无法满足F1赛事的“苛刻”要求。

  敢于接“绣球”的原因是,赛车的确是一项“很赚钱的运动”。F1赛道的开山鼻祖,英国的银石赛道每年的综合收 益3000万英镑,而美国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收益是5000万英镑。刚刚结束的马来西亚站带来的总收入达到1.75 亿美元.如果经营成功,上海每年将获得类似的收益。相关人士分析说,17站F1比赛的总价值大概在500亿美元左右, 如果平分,国际汽联的这张支票面值将达到30亿美元,最低限度上海分到其中的1%,也将会达到5亿美元。根据国际汽联 一项题为《欧洲大奖赛的经济效益》的研究,1997年在欧洲举行的11站大奖赛共吸引200多万观众,这些观众在比赛 期间的花费达50亿美元,并创造了近74万个就业机会,“聚金效应”所覆盖面积达81835平方公里。而且举办F1大 奖赛可提高城市形象,带动旅游业等等,这些诱惑实在太强。尽管中国人的F1梦想与现实有巨大的鸿沟,但是“利好”的因 素提高了人们对F1赛事“聚金效应”的预期,驱使不少城市不惜血本要在赛车经济里博一博。

  思考F1赛车运动

  很多人都在问:中国需要F1赛车运动吗?中国有这个市场吗?其前景如何?

  其实赛车运动在国外已经是一个发展相当成熟的运动,从整体来看赛车运动这十几年来在欧美已经呈现饱和的状态, 所以开始有逐渐向亚洲移动的趋势,而亚洲区域又属日本的赛车运动最为发达,其次是台湾、港澳、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 、印尼等地区,赛车运动其中有几个先决的条件必须具备,首先就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则就是汽车工业的发达,还有就 是国民收入的提高。F1赛车能够在中国上海设立一站赛事当然是很值得我们车迷们高兴的一件事,而对于全世界的车迷来说 都能透过F1赛车来了解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商机无限的一件大事。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现实:“我们与世界F1的距离恐怕是10多年都赶不上的。”有业内人士认为,中 国没有赛车运动的基础,F1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一项超前运动,因为中国从不生产赛车,政府也并不扶持这项运动。据统 计,F1发达国家德国约有2000多名专业人才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美国有1万多人;而日本多达2万 人。中国不仅没有赛车运动的基础,而且就连原先拥有的卡丁车比赛也已经销声匿迹了。中汽联官员十分无奈,1997年中 国有自己的汽车拉力赛,1998年又出现了卡丁车比赛,在当时全国有5块卡丁车场地,可现在这些场地没有了。卡丁车是 F1的摇篮,其阵地的收缩其实就反映了中国赛车运动的萎缩。F1来到中国,看似把中国与F1的距离拉近了,其实拉近的 只是车迷与F1的距离。尽管F1与奥运会、世界杯并列为世界三大赛事,但F1在中国的影响力显然要小得多。奥运会、世 界杯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地位是F1无法比拟的。

  同时,目前中国在赛车运动的专业人士非常的缺乏,国人缺乏对机械运动的感情。中国观众对机械运动的狂热程度无 法与欧洲观众相比,要一个不热爱机械运动的观众在看台看赛车重复跑几十圈,会把他闷死。F1在欧洲有悠久的历史,每个 车队、车手甚至赛车的发动机,都有其发烧友。赛车发出的巨大噪声和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所带来的狂野,能使久居城市的观众 产生快感,而这种快感只有在空旷的环境和阳光、风雨做伴下达到高潮。这也正是欧洲车迷喜欢在赛车场周围风餐露宿的原因 。如果F1缺少这样的氛围,那就不是完美的F1。杭州有位发烧友这次花巨资买了一张票去看比赛,他说在现场除了震耳的 轰鸣声和闷热的天气,赛车在他面前停留的时间只是几十秒而已,疾驶而过,一点都不爽。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几年后私家车的拥有率会增加,赛车运动很快就会火爆起来。然而,拥有私家车的人并不等 于就会喜爱机械运动。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会开车与热爱机械运动是两码事,中国是自行车王国,但热爱自行车运动的人却与 在马路上骑自行车的人数形成强烈的反差。

  赛车运动不是独立发展的项目,它需要跟各个因素互动,才能得到发展。在欧洲赛车运动和汽车工业是紧密相连的, 汽车制造商和生产商通常会与赛车运动相结合,在比赛中测试他们产品的性能,同时通过比赛使品牌得到曝光和回报。同时, 中国赛车运动如果要发展,他和中国赛车手也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自己的车手,中国的赛车运动就是一个零。舒马赫带动 了德国人对赛车运动的热情,就算我们有寥寥几个车手,也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他进行比赛。如果中国有天赋的车手不能得到 企业的支持,那么将大大滞后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如何让中国车手带动中国赛车事业的发展,这将成为推动中国赛车运动发 展很重要的因素。

  说到底,中国的F1赛车运动一开始就好像是搭建在一个基础并不稳定的地基上,不论是车迷观众的培养或是更多车 手的培训,以及增加更多的赛事还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需要加快脚步来做的事情,以中国有这样广阔土地和人口 众多的国家,赛车运动的发展将会是一项不可限量的运动。

  F1赛车运动给上海带来什么?

  上海这个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其国际影响力日异提高。然而郁闷的是缺少一项世界顶级赛事来做张名片, 而“F1赛车运动”这张名片的含金量就不必多说了。这项运动究竟给上海带来什么呢?

  毋庸置疑,F1已经开始改变上海人的生活了。就嘉定区,清理赛场周边40多条大小河道,清除的淤泥量达57. 8万立方米,打捞的水面垃圾、水生植物达4500多吨,累计47.3公里长的河道,两岸绿化44万平方米。赛车场周边 已关闭牧场17家,拆除破旧码头17座,关闭或搬迁企业30家。在乐亭镇,昔日一个小村子的地价竟然接近天价。在赛场 附近的地价由原先的每平方米1800多元的平均地价“翻着跟头”猛涨到了7000多元。

  从政府的角度讲,举办上海国际赛车场并不是为了在中国普及汽车运动,而是透过赛事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 展。以上海本地特点来说,其国际影响力主要是透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展览会、商贸洽谈会等方式来加以提高的。据保守估 计,今年的F1吸引了二十万名国内外游客到上海,并在这里消费数十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进而带动整个上 海的发展。而从长远的经济效益来看,赛车运动对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也将显现。此外,上海已经在本站比赛期间举办了上海 旅游节、国际轮胎博览会等一系列相关活动,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意,能做的,我们都已经在做了 。”上海赛车场副总经理郁知非强调说,“F1只是个平台,它的职能就是促进中国汽车赛事,他们已经把今年6月开始的中 国赛车锦标赛、场地赛和赛道赛5年的经营权全部买下来,还包括电视转播权。也就是说未来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将举办多种 国际赛事,在2-3年内就会具备一定的规模。”

  组委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也公开表示,F1将推动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进而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随 之而来的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拉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一点,几乎所有的上海人都认同。

  举办F1赛事,也将使长三角地区与上海“共赢”,其“放大效应、联动效应”还将给长三角周边地区增添经济、社 会发展动力。而在专家看来,F1与上海的城市定位高度吻合。在上海的金融、航运、汽车和信息四大支柱产业中,汽车被上 海寄予巨大希望。

  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F1赛车运动恰恰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精神。

  F1运动所体现的是团队共荣精神,若没有几十名法拉利工作人员在赛道上以超一流的熟练配合和齐心协力,舒马赫 能够获得冠军是无法想象的。可以说,团队的工作配合好坏,将是决定车手成绩的重要砝码之一;F1运动引领卓越的创新精 神,很多人至今仍不认为F1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汽车制造业中的科技创新大赛。的确如此,至今还没有一项运动具有如此 多的高科技。可以这样说,汽车的形成与发展引发了汽车运动,而汽车运动引发高科技的不断突破,从而带动了整个汽车工业 的发展;再来看,“F1”是“FormulaOne”的英文缩写,Formula在中文中翻译成“公式、规则、方程式 ”,One在这里指最高级别。从英文中不难看出,F1赛事是一项按公式来严格进行运作的最高级别的汽车赛事。既然是按 公式来进行比赛,显然就有很高的规则要求。正是这些严格而且复杂的规则,既保证了赛事的公平性,又体现了赛车的技术创 新。可以说,这些是当今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当今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内驱力,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光大的重要保障。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