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互联网IP申请中国已落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16:14 观察与思考

  特约撰稿 樊 潮 观察记者 韩晓露

  IP与互联网

  近日,有57名院士联名上书迫切向中央建议立即研究建设下一代互联网。此份建议的源头在于:大约在2004年 8月底,公众得知,IPv6地址争夺中国再度落后。这让有志之士非
常担忧。

  我们现在所用的互联网按照专业的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做IP网络。而IP则是英文单词InternetProt ocol的缩写。这两个英文单词确切的解释即:互联网协议。也就是说,由于IP地址和协议及相关软硬件的制约,互联网 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事实上,IP互联网曾经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在2001年之前。这个阶段,网络中业务类型较为单一 ,关键业务少。网络主要承载Email、文件传递、信息发布等数据业务、传送内容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信息。用户无法进行 访问控制,无法实现有差别的服务;第二阶段大约是在2001-2003年,IP网络增强了访问控制和用户管理能力。这 个阶段IP网络初步摆脱了长期以来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第三个阶段是在2003年以后,这个阶段IP网络以“提供高品 质业务”为发展目标。此时的网络安全性以及业务管理等方面成为网络的关键需求。

  而我们现有的互联网主要是基于IPv4协议的。这一协议的成功促成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用户 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对互联网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IPv4的不足逐渐凸现出来。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不断增长的对互联网 资源的巨大需求与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先兆,目前可用的IPv4地址已经分配了70%左右,其中,B类地址已经耗尽 。据IETF预测,机遇IPV4的地址资源将会在2005年~2010年枯竭;另外,由于IPv4地址方案不能很好地 支持地址汇聚,现有的互联网正面临路由表不断膨胀的压力;同时,对服务质量、移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都迫切要求开 发新一代IP协议。

  于是,IPv6互联网协议诞生了。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提出 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 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IPv6地址争夺中国再度落后

  尽管,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但是之所以有争夺战,是因为每一次协议所 分的领域还是有限的。

  下一代互联网CGNI项目承办商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孙剑飞曾透露“尽管在IPv6的研发及部署 上我们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是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资源IP地址申请上,中国无疑正在面临严峻挑战,甚至是再 次落后的局面!”。而这个申请量,仅占全球的1.8%。

  由于RIR(互联网资源分配区域性权威机构RegionalInternetRegistry)分配IP地址 遵循“先到先得和按需分配”的基本原则,从2003年年底至今,IPv6地址申请不断升温,所申请的地址规模不断扩大 ,纪录一再被刷新。

  尽管在IPv4时代占据全球地址资源70%的美国为其现有利益所局限,导致其在IPv6的研发和总体部署上持 消极观望态度,并曾一度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最近美国又活跃在新一轮IP地址资源争夺中。所以,事实的结果是美国属 于后发先至的国家。

  这主要是与美国自身对此事的重视有关。今年7月6日,美国国防部国防信息系统局(DISA)的项目负责人在韩 国举办的IPv6高峰论坛上宣称,美国国防部目前正在申请/16的IPv6地址块(这是IP地址分配的一种方法,“/ ”符号下的数字越小代表分到的地址越多),美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申请更大的IPv6地址块,来充分满足其以网络为中心 的高度信息对抗的现代战争需求。

  据悉,根据美国国防部于2003年6月发布的题为“IPv6”的备忘录,2003年年底,不支持IPv6的设 备供应商将被从国防部的采购清单上排除。到2008财政年,美国国防部的整个网络都要完成向IPv6的过渡,并作出3 00亿美元以上的IT预算。随后,美国商业部也行动起来。2003年10月,美国商务部成立专门工作组调查IPv6, 调查内容包括:IPv6国内外发展状况,部署IPv6的成本与好处,国际互联互通,过渡中的安全问题,美国的竞争力以 及政府在IPv6发展中应起的作用等等方面,这意味着,以国防部和商务部为代表,美国政府已然开始行动,并正在进行周 密有序的长期部署。

  那么,中国为何又在这场IP地址新的争夺战中再次落后呢。

  原因在于,首先,中国起步比较缓慢。相关资料表明,从1999年各RIR开始分配的IPv6地址,全球已经经 过了5年的IPv6网络部署与资源分配进程。根据各RIR今年年初发布的联合统计数据:到2004年1月,全球已分配 的IPv6地址块数为499块,其中美国分配到的IPv6地址块数居全球第一位,共73块,占全球总数的15%,美国 、日本、德国、荷兰、英国5个国家所分配到的地址总数占全球总数的近半数,约为48%,中国仅有11块,占1.8%。 截止到2004年6月,全球已分配的606个IPv6地址块中,中国仍旧只有11块——且这个数据仅仅统计了IPv6 地址块数,忽略了每个地址块的大小。我国分配到的IPv6地址块均为缺省的/32,与美国国防部所积极申请的/16巨 大地址块相距甚远。如果把最近几个月以来全球各地持续增加的大块地址分配情况考虑进去,中国所分配到的IPv6地址资 源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就更为稀少。

  但是,据美国的发展来看,在Ipv6的地址争夺最初的时候,它也是落后的,但是,随后即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出 现。那么中国是否也能后来者居上呢?业内人士回答,完全可以。

  但问题是,为何中国目前没有后来者居上呢?

  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是国家和相关产业对此重视程度不够。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和商家共同努力 ,需要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大力支持。

  国际IPv6论坛副主席PatrickCocquet创办的法国6WIND公司北京分公司客户经理郭瑞波曾经 对媒体公开说过,“到明年年底,中国能建立起世界最大的CNGI网。但是,还有一个应用问题——如果没有商用网络,R IR也不会批准对IP地址块的申请,IPv6地址分配则需要根据网络规模。”而处于价值链中间位置的运营商却积极不起 来。原因就在于目前中国的IPv4部署尚有利用空间。诺基亚手机制造商研究中心的一位高级研发工程师指出,“所有因素 中,运营商看不到一个现成的、必须基于IPv6网络的应用业务是关键,即缺乏杀手级产品是IPv6产业最大的瓶颈!” ——这正是上游供应商、手机制造商都热心力捧的IPv6却引不起电信运营商兴趣的原因,因此影响到了中国在下一代互联 网IP地址上的规划和资源积累。

  但事实上,观念的陈旧才是最大的阻碍,这样的阻碍,很有可能导致中国互联网地址争夺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后果 。

  中国的需要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预测,到2007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亿人,除了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长将产生对IP 地址的大量需求外,随着以新一代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各种各样联网的智能终端乃至移动智能终端,比如手 机、PDA、网络汽车、传感器以及网络摄像头等,亦将对IP地址资源产生巨大的数不胜数的需求。

  基于上诉种种情况,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院士的联名上书。

  一位知情者透露,“中国电信发展互联网起步较早,申请到的IP地址资源较多,目前尚未面临严峻的IP地址缺乏 危机,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在都已经面临一定程度的IP地址缺乏威胁了。”

  而中国相关的政府部门确实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认为目前IPv6标准已 经成型,技术基本成熟,并表示,中国对于IPV6技术的态度是:“积极跟踪、把握机遇、稳妥推进”。信息产业部科技司 副司长张新生在“第二届下一代网络论坛暨IPv6应用演示”研讨会上提到:“建设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是重要的战 略发展方向”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雷震洲认为IPv6实际上改变了互联网的核心,将使目前的互联网变成一 个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全球互联网,彻底结束拨号上网时代。

  那么对我国而言,IPv6也是一个契机。作为一个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大国,应在下一代互联网标准和资源分配中力 争更大的发言权。IPv6既是我们解决地址匮乏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在互联网领域施展身手、赶超先进国家的重大机遇。 从全局观点看,IPv6也许是比3G更为重要的一次机遇。我们要利用这次机遇,建立起强大的互联网产业;以IPv6为 核心,推动网络的融合,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认为应大力发展和推广IPv6。并表示:中国电信将积极跟踪IPv6技术 和设备的发展重视政府、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和其他运营商的合作;研究网络策略;并为IPv6的市场和应用做好相应准备 。

  只有突破了旧观念的藩篱,并且有来自各行各业的重视和事实上的支持发展,中国在IPv6地址争夺中才可能获得 胜利。

  而这场互连网领域内的“争夺战”也同时提醒我们:在人类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需要用新的视角和观念来发展 自我,挑战自我,勇于接纳新事物。而且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将会有更多的新资源会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竞争更为激烈的争夺战 。

  而在类似的“争夺战”中,是否能获得胜利,从而在人类后现代发展的道路上无阻碍地前进,在于是否能够突破旧观 念——这个人类后现代前进道路上的荆棘。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