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电话线巧解创业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07:51 东方网-文汇报 | |||||||||||||||||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热线”在沪开通6个月,大大拉近了技术与产业的距离
“娘家”近了!程再乐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自从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热线开通以来,无论身在何处,拿起手机,一个电话,那头就是自己最最信任的“娘家人”。这不,热线开通6个月,已累计接待访问1200余人次,平均每天8.7人次。 故事二:巧解落户难 如果你有一项不错的科技成果,请带着它来上海吧!拨通53083333,无数千里之外的有识之士在电话中收到了这样的邀请。 一年前,广州爱微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杨浦创业中心开设办事处。在上海,公司不仅拓展了产品市场,更被这里完善的创业环境所吸引。要不要将公司整体迁到上海?公司老总刘焱前思后想,举棋不定。毕竟,对公司而言,这可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再说,公司技术骨干全都来自外省市,万一解决不了户口,留不住人才,岂不因小失大? 拿起电话,刘焱将想法一股脑告诉了综合热线。不到5分钟,“十八条”政策中的相关规定就将刘焱的心结一一解开——供配电贴费,免征!土地出让金,返还!贷款,贴息!人才引进,绿灯!今年5月,公司核心技术成果“AVCO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4.0版”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由此驶入产业化的快车道。 故事三:巧解合作难 资讯时代,信息的价值有多重要?有技术没钱的,一筹莫展;有钱没项目的,团团乱转。如今,有了综合热线,供求信息就能一一对称,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跟着一点点畅通起来。 美国回沪留学生朱矛之擅长电子信息,几年下来手头攒了笔闲钱。近日,他谋划着投资一两个生物医药或先进制造项目,却苦于没有专业背景,即使有朋友介绍也难免发慌。考虑再三,朱矛之决定请综合热线作参谋。上海英凡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花费300万开发了专利项目“振动磨机大型化生产”。身为一家民营企业,继续开发力不从心。公司负责人将内心的苦闷向综合热线一吐为快,中心立即为他开出一剂良方:以技术换合作,不愁做不大。 翻阅12本《来电记录册》,约有40%的来电需要一位知己知彼的“科技红娘”。从成果到产业,从实验室到工厂,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道永恒命题来说,必定还会有更多人为此而烦恼。而现在,“红娘”近了,近得就在手边,让你唾手可得。 故事四:巧解服务难 炎炎夏日,千里外的汕尾,水葫芦泛滥成灾。情急之中,广东省汕尾市政府办公室翁先生尝试着拨通了综合热线。放下电话,工作人员迅速在中心项目库中检索,上海幸沅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化法治理水葫芦”项目正可谓对症下药。山东一化工企业来电点名要找“百草枯催吐剂”,表示有意出资受让。值班人员马不停蹄,终于在上海汉飞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对方的“意中人”。 无论东西南北,无论相隔多远,只需一条电话线,沪上科技成果就能方便地与全国互通有无。短短6个月,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的数百人次在53083333获得了帮助,上海人的热情周到让他们乐此不疲。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陆澄镳说得在理:“一个电话,服务了全国,也发展了上海,何乐而不为?” 眼下,幸沅和汉飞带着自己的“看家法宝”双双踏上了全国征程。转化渠道拓宽了,发展空间扩展了,市面自然越做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