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电子民主亟待改进技术弊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11:34 新京报 | ||||||||
作者:王贵松 10月15日《新京报》报道,为制定切实合理的未来五年北京市法制发展规划,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制作了《北京市法制建设环境调查问卷》,从10月13日起到本月底,市民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和法制办官方网站发表意见。
通过网络征求民众意见,拓宽了民众参与的途径,节约了参与的成本,也提高了行政的效率。这种形式让公民的参政权变成了一种正在实施的民主。但“电子民主”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在技术不配套、电脑网络还不普及的情况下,网络式征求意见的作用是有限的。有些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网络式的征求意见这回事。 其次,多数的征求意见缺乏基本的说明和介绍。今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将《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草案)》在其网站上公布,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其中就只有三个板块:《草案》正文、发表意见、浏览意见。相对来说,北京市人大在网站上征求相关意见的板块设计就合理一些,比如有“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立法参考”、“议案说明”、“市民意见摘录”、“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网上调查”等。这就能给发表意见的人提供比较清楚的背景信息。 再次,对各种意见没有归类,又没有索引和编写摘要,这对立法机关和提交意见的人来说都不方便。提交意见的人无法全面了解前面业已提出的意见,无法有效地加以反驳或赞同,从而可能无法深入开展讨论,或者只会提交大量无用或重复的信息。这对立法机关也是一个负担,以致可能会让人怀疑立法机关是否会重视这些意见。 最后,在网络上,还存在隐私权、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交意见的人可能需要动用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但他们也担心,一旦把这些信息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就成了公共信息。如何让信息安全化、保护提交意见的人的合法权益,就不可忽视。当然,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例如,可以设计隐藏工具菜单,将资料隐藏起来传输到相关机关手中而让大众不能读取;公众可以看到记录的标题和非公开的标记,但想要看到信息内容,就需要通过某种途径与提供信息的人联系。 “电子民主”的完善需要各方面条件的促进。比如要逐步建立统一的网站,一者可以节约资源,二者可以方便民众参与。有了统一的网站,还需要技术的成熟化以及使用明了的语言、简易的程序、简单而富有人性化的指导。这些都是提交意见的基本工具。要想让意见更有针对性和深刻性,还需要专家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释,并帮助形成网上对话的焦点。专家要与参与者互动,而不仅仅是让其单向流动。“电子民主”对立法机关和民众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尝试,但还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和借鉴。如何协调民主与效率?如何将“电子民主”扩大到其他范围?如何在各种意见之间寻求某种均衡?如何在公众参与的民主性与行政成本的节约性之间寻求协调?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应该说,网络提供了一种公开、民主、便捷、高效的程序。如果能合理开发网络资源,可能会为解决民主水平的提高与成本的节约之间的难题提供可行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