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省交通稽征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3:2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这样的“荣誉”让人艳羡———9月,受交通部委托,省交通厅稽查征费局代起草全国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相关法规草案;此前,该局接过研制全国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征收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软件的重担。

  这样的“环境”并不多见———各地稽征部门办证窗口、办公场所,“七个理念”、“八个一流”标语上墙;每名职工桌上均立一标牌,上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及“知
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等警句名言。

  “自2001年以来,全省交通稽征系统持之以恒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取得突破。”局长范平掷地有声。

  “七个理念”舞大旗

  2001年,稽征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之初,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带领队伍重振士气,摆脱迷茫。

  199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路法》修正案,确定将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改为燃油税,并择日施行。从那时起,“费改税”的阴影便与交通稽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如影随形,相当一部分职工一度对前途丧失信心。

  不当命运守望者,勇作时代弄潮儿———关键时刻,局领导班子誓言铮铮。创建学习型组织,树立共同愿景,让职工做到有为有位。如此,可应对任何变革。

  交通稽征的共同愿景是什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找到一条规避危机的出路。这是一次学习后的发现:国务院于2000年出台文件,鼓励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局领导班子心中豁然一亮:过去有运政、路政、稽征3支队伍在公路上执法,执法成本高不说,还可能造成“执法扰民”。何不变多头执法为一个部门综合执法?

  报告打上去,很快有下文。2002年8月,四川省交通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总队的牌子挂在稽征局的门口。除稽查征费外,还实行高速公路综合执法。两大主业的确立,一下子让广大干部职工感到有了“盼头”。

  实现共同愿景需要不断学习,并不断改变自己。

  改变,从观念开始。凝聚全系统职工智慧的“七个理念”出炉———以共同愿景树立队伍共奔美好前程的信心;以“有为有位”激发队伍争取光明前途的干劲;以“自我超越”激活队伍突破旧观念的勇气;以“三个创新”激启队伍开创新局面的思路;以“勇争第一”激励队伍奋勇争先的激情;以“创造机会、抓住机遇”寻求队伍在改革中求发展的新路子;以“团队学习、加强修炼”提高队伍素质,争创一流形象、争取光明前途。

  “七个理念”构建了良性的稽征生态。“五个一”学习工程、集中培训制度、交互式学习方法……全系统干部职工都投入到各类长、短期学习与培训之中。

  当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便换来种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个创新”结硕果

  2004年7月28日,历时两年、系统学习了《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营销管理》等20余门课程后,104名稽征干部如期从省工商管理学院MBA交通稽征班毕业。与此同时,全系统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职工人数由9人猛增至113人。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越来越多的职工打造成为有用之才。”范平这样解释。

  9月24日,记者在眉山东坡区稽征所采访时听到一则感人的故事:51岁的老会计刘基富以前不懂计算机操作,她从最基础的拼音打字学起,自费600多元购置各类专业书籍,下班回家后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硬是在半年内熟练掌握用友财务软件。

  凭借这股浓郁学风,自2001年以来,全系统干部职工中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每年递增10%以上,截至去年底已占到职工总数的70%。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由此实现组织管理思维、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三个创新——管理思维创新闯出高速公路交通综合执法新途径;管理制度创新激活用人新机制,干部轮岗交流制、岗位绩效考核与奖惩挂钩制、干部职位竞聘制配套实施,让一批优秀人才走到“前台”;管理手段创新孕育“电子眼”——2002年,稽征局研制成功四川公路规费实时稽查管理系统,采用电子技术能在0.5秒内对时速在140公里以内的车辆进行缴费情况识别,比人工稽查提高工作效率60倍,且避免随意拦车,保证了缴费车辆畅通无阻。去年底,“电子眼”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基层处所,群众性的创新活动也是风生水起:德阳市稽征处在全省率先建立“欠费车辆查询系统”,眉山市稽征处首创“电子报批系统”……

  “一增一减”两组数字耐人寻味———征费金额,2001年至2003年全系统累计征费达130亿元,超计划10多亿元,其中2003年人均年征收额达到280万元,比1998年增长110万元;职工人数,1998年全系统共计职工1978人,此后因编制冻结和自然减员,到2003年为1800人。

  数字背后是这样一幅“画面”:以“七个理念”作桨,四川稽征人划过一个又一个急流险滩,挺立在时代的潮头浪尖。 本报记者向军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