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把“魂”树好把“根”扎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7:57 东方网-文汇报

       把“魂”树好把“根”扎牢 

      文/本报记者陆静斐

      镜头一:“我们宿舍这两天一直在讨论四中全会的新闻,党承担的责任与我们青年的前途关系太密切了”、“陈老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将起到什么作用?”……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一堂“‘三个代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公开课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了学生们关注的热点,不少大学生都将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牢牢
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

      镜头二:“见农民正忙着秋收,他们二话不说便下了田。累得浑身是汗,沾得满身是泥……”这是同济大学10名“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入河南省兰考县大李西村后,当地村委会留给他们的一段评价,质朴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当代大学生的赞许。如今同济大学每一个学院都成立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形成了覆盖全校的理论学习网络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在内的理论学习社团已有近10个。

      镜头三: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网格外热: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的学生网页制作大赛作品正在展示;一个师生可以全天候对话的网上频道即将开通。上外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融德育于服务,以“网”(思政网)对“网”(互联网),打造出一片“网上网下对接”、师生互动交流的校园思政网络平台,3年来吸引上百万人次学生点击,成为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

      

      近年来,无论在课堂上、实践里还是课外交流中,上海高校的德育工作在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高校都在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在大学生心中树立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魂”、扎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根”,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华师大讲授“三个代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陈锡喜教授说,最近他上的每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超过了他的想象。因为不少大学生都将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几年来已经深入大学生的心中,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既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又利于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和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不仅是课堂,活跃的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中也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作为上海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满11岁的华东理工大学“邓研会”已拥有会员5000多名,骨干近百名,成为该校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活力的学生社团。该校还成立了“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小康社会”研究会等多个理论学习型社团组织。

      这些社团通过各类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和探讨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如华东理工大学的“小康社会”研究会经常举办各类讨论,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先后深入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重大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化工产业的前景等大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每次讨论,大学生们都对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并用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这样的讨论使大学生对国家建设、民族利益有了更多的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青年的时代责任。

      学文化更要明事理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小李,最近对一门名为《中国文化导论》的公共必修课情有独钟。小李从高二起便与历史、政治课告别,全身心投入数理化的学习,进入大学后有时难免为自己历史文化知识的匮乏而惭愧,没想到学校适时地开设了《中国文化导论》这门课,让他有机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接触到孔孟、老庄的学说。“我觉得这是提高我们理工科学生文科素养的‘及时雨’。”小李笑着说。

      如今,华东理工有2500多名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导论》。主讲教授周忍伟说:“我们引导学生用孔孟、老庄的学说观察、分析他们所面对的现实,目的是要为转型社会中青年学生精神人格的完善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料。”

      为在传统文化中发掘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走进青年学生的心灵,教师们颇花了一番心思。他们从同学同乡的情谊、追星扮酷的时尚、大学生硫酸伤熊、父母陪读等等学生身边的事情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入手,由于贴近学生的现实体验,因而特别容易激起他们思想的火花,于是常常出现下课铃响过后同学们还在激烈争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还找教师讨论的现象。信息工程001班的学生小陆说:“学了中国文化后我感触颇多。我们这代人成熟在改革开放后,外国的文化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可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开始模糊。如今我深为祖国文化所折服,开始产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走进上海师范大学校园,可以发现每天清晨、中午和傍晚,都会有1000余名大学生胸佩“文明修身”上岗证,手持扫帚、塑料袋等清洁工具在认真地清扫学校的道路,清除草地上、树丛中的垃圾,或在宿舍内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这就是上海师范大学开展了近六年的“文明修身”活动。清洁校园仅仅是一种手段,活动的真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环保意识。

      通过近六年的活动,上师大师生基本达成了共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教育应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第一位;学会做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文明修身”就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载体。2000年3月,上师大把“文明修身”定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现在,学校校园和宿舍卫生基本上都由学生自己打扫。通过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们进一步懂得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镜不清何以清心灵”的道理。

      与此同时,近年来学生生活园区被许多高校视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指导和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阵地。把德育工作渗透于学生生活园区的教育与管理之中,许多学校都有一套好做法。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探索以楼为单位进行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为每一幢公寓楼配备专职住楼辅导员;党团组织进楼,实现党支部建在楼内;按“总楼委——楼委——单元长”三级模式组建园区学生组织,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四自”精神鼓励园区学子当家作主。上海交通大学则在学生生活园区构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面服务网络体系,该校建立了以小区、楼、层、宿舍为单位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根据学生需要,在思想教育、学业辅导、日常管理等方面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