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尖子生竞赛失利离家出走 奥赛功利大于兴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8:01 荆楚网-楚天金报 | ||||||||
荆楚网讯 (楚天金报)记者邵娟 实习生刘辉 每年九、十月被称为高中竞赛季节,各类学科奥赛竞相举行。有人欢喜有人愁,近日,武汉市某重点中学高三尖子生丁毅(化名)因为奥赛失利,失去了保送上大学的资格,竟离家出走。
所幸的是,丁毅出走5天,最后被家人找到。记者昨日得知,丁毅的父母仍处在忐忑不安中,“他还会出走吗?我们经不起这种打击了。” 丁毅,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并进入学校“竞赛班”。像其他同学一样,身处此班,不仅是种荣誉的象征,同时也背负了竞赛任务,拿个一等奖获得保送资格。从高一开始,他就选择了竞赛学科,努力三年,满怀希望的他最后落空。 丁毅的班主任告诉记者,这名学生头脑灵活,偏理科,性格内向。学生的出走让这位老师久久反思:奥赛带给了学生什么?是保送还是创造性的思维? 以物理奥赛为例,全国物理奥赛的选拔模式为: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初赛(今年,湖北省5万余人参加)——省赛区一等奖共40名,获有保送上大学的资格——全省前6名加入冬令营,参加全国决赛——选拔出全国的前25名加入国家集训队——集训后,选出5人组成国家代表队参加国际奥赛。 赛前经过严格的强化训练,再经过层层选拔,这种模式是我国在各类奥赛上满载而归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湖北省中学物理奥赛培训基地主任、武大副教授徐文斌介绍,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有不少学生是相关俱乐部的爱好者,他们对奥赛充满了兴趣。 但是,我们的学生对参加的竞赛学科有浓厚兴趣吗?记者去年采访了一名在全国生物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女学生,她保送上复旦大学后,选择的专业是国际金融,与生物无关。据丁毅的班主任——一位多年带竞赛班的教师介绍,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把奥赛仅当作一个跳板,保送到名牌大学后都转了专业方向。 一位生物教练员告诉记者,学生选择竞赛学科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这5门学科的竞赛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数学的含金量最高,不仅一等奖获得者可以被保送,二等奖的前几名也有保送资格,所以,它的参加者多,竞争也激烈。此外,参加物理奥赛的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面较广、专业也好,所以参加者也不少。 武汉市数学奥赛金牌教练、武钢三中教师郭希连更是直言,“奥赛”功利化是一个社会问题,多年来习以为常了,关键是大家怎么对待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