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马拉松猝死两人,科学与精神碰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9:33 沈阳今报
马拉松猝死两人,科学与精神碰撞(图)
  昨天沈阳媒体纷纷报道安利·纽崔莱健康跑,一个普通的商业活动一旦与全民健身沾上边,立刻高尚起来。但偶尔参加一次“健康跑”就能健身吗?我们看看下面这条新闻:17日,第23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出现意外,北京交通大学一名年仅20岁的男大学生与一名约60岁的退休职工,在比赛过程中突然猝死;另外有11名运动员被送医院急救,约400人因韧带拉伤被治疗,两名清华学生赛后发病。(10月18日《京华时报》)

  今日嘉宾

  范大中(广西北海职员)付毅飞(江苏南京学生)舒圣祥(浙江杭州市民)康劲(甘肃兰州学者)邵双平(浙江杭州编辑)岳建国(河南郑州编辑)

  观察版主:大家好!欢迎来到今报圆桌。这次讨论的话题让人伤感,让我们先默哀3分钟。

  ……

  观察版主:对于这起事故,各位怎么看?

  ○范大中:在有关一次又一次的登山事故讨论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类似的言论:不要让那些年轻人去登山了!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猝死事件后,会不会也有人说:让我们的孩子和老人远离马拉松!?我不这么认为,并不是所有死神光临过的地方我们都要远离;不能因为有猝死发生,我们就远离马拉松。对于两名猝死的同胞,我们要纪念他们,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死而害怕。

  ○付毅飞:我觉得啊,马拉松比赛不同于一般的运动项目,它不仅仅要求参赛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超凡的耐力,对于一个人身体条件也有着极其苛刻和严厉的要求。像北京的国际万人马拉松这样的大型赛事,按照国际惯例,组织方应对每一位参赛者的身体做详细的检查,对于身体不合格者应当坚决禁止参赛。诸如先天性疾病和其它潜在的疾病,凭现在医疗技术是完全可以检测出来的,换言之,“猝死”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次“猝死”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赛组织者经验和责任感的缺失,同时也折射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检测机制的发展极不平衡,凸显了医疗检测机制和措施的严重滞后性。

  ○舒圣祥:我注意到这样一条新闻:据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马拉松比赛当日,也是成人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的日子。由于交通管制,5分钟的路要走半个多小时,许多考生因迟到没能进入考场,一年心血就此白费。两者联系起来看,悲剧、遗憾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赛事组织机构和考试组织机构能进行适度协调,因为交通管制让考生一年心血白费的事情就不会发生。退一步说,即便两个时间都不可更改,只要相关部门提前告知考生,因迟到不能进考场的事情同样不会发生。马拉松赛事组织者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一切有可能发生的状况。

  观察版主:果然,赛事的组织者有责任。2008年即将到来,我们将把怎样的面貌呈现给世界,值得讨论。就这次来看,还是责任不到位。

  ○康劲: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18日《北京青年报》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同时披露了一份“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选手报名表”,该表中的一段签名者声明文字,形同“霸王条款”需引起舆论的注意:“我自愿参加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我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完全符合参加这次比赛的要求,并已为参加这次比赛加入了保险。本人在这次比赛中如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均由本人(签名者)负责,家属、遗嘱执行人或有关人员均不能状告马拉松组委会,不能以此为由提出索赔要求。”

  这个事先由主办者规定好的签名者声明,实质上等于一个要求参赛者必须遵守的“合同约定”。在这个“约定”中,主办者免除了两项重要的义务:对参赛者的资格审查和协助办理商业保险义务。同时,又规避了一项重要责任:发生任何伤亡事故要赔偿。赛前就要求“不能状告马拉松组委会”,不能以任何伤亡事故为由“提出索赔要求”,则更是一种典型的“霸王条约”。从法律上讲,这样无视生命的“生死合同”,明显没有法律效用。但是,令人惊叹的是,这样“粗野”的“死亡之约”居然可以公然出现在一次号称是国际性的体育比赛中。

  ○邵双平:往届北京马拉松大赛的规模在“万人以上”,“万人以上”与25000人的差距实在太大。组委会组织25000人马拉松大赛的目的,也许是为了扩大比赛的影响力,但是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参赛人数的多少。连奥运会都已经开始“瘦身”,北京国际马拉松大赛就更应该冷静理性地缩小规模,不要再去追求越大越好。当大赛的规模在组委会的控制能力之内时,组织工作就有理由做得更加周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更将大大减少。

  ○岳建国:很明显,某些参赛者选择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本身就是错的,他根本没必要“坚持到终点”。

  “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这句话可能与我国“体育精英化、应试化、荣誉化”这种大环境有关,但更与某些传统价值观有关,如“目标如一”、“坚韧”、“恒心”、“毅力”等等。我不怀疑这些传统价值观的正确性,但我觉得我们在具体事情上套用它们时总在犯顾此失彼甚至“一刀切”的毛病。就马拉松赛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加了定语的传统价值观,如“正确的目标如一”、“科学的毅力”和有张有弛、灵活机动的“坚持到底”等等,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去笼统地使用它。

  我们必须对“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这种有违科学体育观的口号进行反思,我们应该在公民教育中增加这样的内容:体育的精髓是全民健身,有时也需要“半途而废”,无论是组织或个人,谁都无权让运动员为某种观念做出牺牲。

  观察版主:的确如此。科学讲究的是量力而行,一旦透支,就违背了初衷。好,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