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除了增设课程,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09:0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新京报》10月18日报道,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关于学术规范的研讨会上,部分与会学者建议尽快在大学开设学术规范课程,大力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和训练。这里的“学术规范教育”,不是指教学生如何进行规范化论文写作,而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写作,不剽窃、不作假。

  个别人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剽窃、作假问题,这是客观事实。有学者建议在学校里开设
学术规范课程,引导学生诚实写作,其初衷无疑是好的。然而,联系起来看,一段时间以来要求学校开设某方面课程的呼声实在太多了———诸如应该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开设生存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野外生存能力;以及应该开设性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亲情教育课程等等,不一而足。笔者的疑问是,学校教育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吗?把这么多项教育都列入学校课程是可能的吗?

  现在人们反思问题时似乎有一种固定模式,即把任何问题都最终归咎于学校教育的欠缺。一些专家、学者在发现某些社会问题又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时,往往立时就会想到要求学校开的课程,似乎相关课程一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万事大吉了。而众所周知的是,尽管学校教育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基本品德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但仅指望学校教育仍然是不够的,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

  拿学术规范教育来说,一方面,不剽窃、不作假,这本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简单道理,是进行学术创作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何须专门开设一门课程进行教育、训练?另一方面,学术规范课程把道理讲得再透,学生的课程考试再优秀,就能保证他们以后论文写作不剽窃、不作假吗?

  论文剽窃、作假问题,不仅是学术道德问题,更涉及到学术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职务(职称)评聘机制等方方面面,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综合工程”,绝不是靠学校教育就能一蹴而就的。

  如今很多高校要求大学生毕业须有几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否则就不授予学位。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不合理的规定在“逼”着一些人去作假;而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一些单位或地方无论是员工工作业绩、个人能力评价还是职务(职称)晋升,都要看论文发表的数量。也就是说,发表论文的数量决定了一个人的饭碗和前途。这种不合理的机制,导致学术研究越来越浮躁,并给作假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如果这种机制不改变,校园里的学术规范教育搞得再好,也经不起校园外社会现实的冲击。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大学教授涉嫌剽窃的事件可谓不少,他们不可能不懂学术规范,为什么还要剽窃呢?如果让他们来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岂不是个笑话?

  实际上,目前大学教育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是经过长期教育实践证明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动辄要增开这门课、那门课,学生和学校如何应付?呼吁学校开设某方面的教育,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是,专家学者如果只会呼吁开设课程而找不到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无疑是令人大失所望的。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