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南扩欲借滇"出海" "温商"谋划现代新昆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1:13 昆明日报 | ||||||||
“温商”谋划现代新昆明 据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何永贯会长介绍,新昆明的发展具有广阔潜力,也备受温州商界的瞩目,作为昆明与温州商界沟通联系的桥梁,在昆温商将力争为新昆明建设引入温州民间投资新昆明。昆明市温州总商会张国光会长说,近几年来昆明市温州总商会也积极地为滇温两地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促成了昆明双龙商贸城、双龙商场、大理云龙利源水电站等
张国光会长还说,在昆温商经过十多年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从传统的商贸流通业转向于多元化投资。仅去年全会企业在全省累计新增投资2亿元,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逐步向电力资源开发、矿电结合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大”、“精”、“深”产业领域发展。一些行业规模正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朝着高附加值、上规模方向发展。 目前浙江温州本土的企业受土地、电力、劳动力价格等资源的限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谋划向内地转移。温商在昆取得的成绩备受他们的关注,特别是现代新昆明宏伟蓝图的推出,更吸引了温州本地企业的目光,纷纷表示愿意通过云南这个国际大通道走向东南亚市场。 温州的这一商机受到了昆明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把温州列为国内重点招商地区。去年底,昆明市政府还与商会签订了委托代理招商引资协议,商会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代理机构。现在商会已经与温州的一些企业财团进行了广泛联系,将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昆考察。下一步商会还将与昆明有关部门积极合作,精心“包装”一些好项目到温州招商引资,力争为新昆明建设引入温州民间投资资金30亿元。(完)(吴劲松) 浙商南扩欲借滇“出海” “浙商”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界的热门词汇。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存能力惊人,发展动力十足。目前在滇浙商超过20万人,其中在昆逾10多万人,投资总额占在滇总投资的60%以上,95%的企业都实现了赢利。如今,每天入昆的 “浙江制造”商品,有三分之一销售到东南亚市场。他们正借助云南作为国际大通道的“东风”,把市场扩展到东盟国家。 在滇浙资居西部之首 浙江人有经商传统,不但在国内的各大城市有他们的足迹,在世界上适合经商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浙江和云南虽然在地域上分属东、西部,山水相隔,但人缘相亲,两省间有着良好的合作传统,经济技术方面互补性强,合作的潜力很大。从目前的情况看,利用云南的区位优势,在滇建立扩张支点,撬动广阔的西部市场以及向南延伸至东盟国家已成为浙商来滇的主要考虑。 来自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20余万浙商在滇创办的各类企业大、中、小已达上万户,上规模(资产千万元以上)企业近千户,居西部地区首位。至今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年纳税近15亿元,盈利面高达95%以上,并解决了云南105万人的就业问题。 谈到浙企在云南的创业经历,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何永贯会长介绍说,从1978年左右第一批浙江商人到云南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没有停止对云南投资的脚步。他们中许多人从擦皮鞋、补鞋子、弹棉花、摆地摊等脏活累活开始起步,凭借“能当老板、能睡地板”的坚韧创业精神,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积累,实现了今天的辉煌。 昆明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长虹是第一批西进云南“淘金”的浙江人。上世纪80年代,沈长虹兄弟俩来到昆明,从开小服装店起步,现在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西服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近亿元。来自温州的朱林敏同样从经营袜子之类的小商品起步,经过10余年的打拼,目前企业总资产、产业等已成为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远近闻名的业主。 而像沈长虹、朱林敏这样在滇获得成功的浙商数不胜数。如今,无论从中心城市,还是到边远民族地区和边境一线口岸,从商贸、水电、旅游到房地产、轻纺、小五金产品、家电,都可以见到浙商的身影。在云南的轻纺、商贸、建材、五金、家具等行业销售队伍中,浙商已占80%。去年,云南省从全国各地引进内资实际到位总额92亿元,而浙商投入的资金就达到50亿元,占全省引进内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这些浙江资本涉及各行各业,深入到各地州县市,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浙商的云南机遇 在市场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浙商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新机制传入云南,两省间出现了优势互补、“东西”互动、“山海”合作的共赢格局。 何永贯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云南省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云南已成为对东部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西部省区市之一。在广大浙商中已经流传起了这样一段话:“走进云南天地宽、处处都可创大业、心情愉快大胆干、日子一年胜一年”。广大浙商在滇创业呈现出“三多三少”的局面:一是前来云南创业的人持续增多,离开云南换地方创业的少;二是成功者多,失败者少。经营企业后赚到钱的人达到了95%以上;三是赞扬云南的多,不满意云南的少。满意和基本满意云南投资环境的达80%以上。 10月21日,云南省将组织一支庞大的党政代表团及经贸代表团到浙江考察,并签署一批合作协议,这将有助于双方领导及经贸界人士沟通交流,带动更多的浙企来滇投资。 浙企大举入滇,同时也成为了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据统计,在浙商的经营中的产品中有65%来自浙江。浙商们通过在国内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的市场中抓订单,回到浙江设计开发新品,在云南集成组装,成为浙企抢占市场先机的新途径。 在昆浙企——云南帅神物流公司寿顺均总经理在滇创业成功后,听说泰国中小城镇和边远农村的市场很需要充电灯,他立即回浙江组织生产。产品出来后,他又背着产品去闯泰国市场,历时三年吃尽了千辛万苦。在泰国打开市场后,又把充电灯销到马来西亚的橡胶区、湄公河沿岸的老挝山寨。目前,他经营的充电灯占据了泰国市场50%的份额,老挝市场70%的份额,年营业额数千万元,卖出的充电灯达百万台以上。他在灯上打云南的牌子,组织浙江的上百家工厂为其配套,专门生产质量好、成本低的各种充电灯瞄准东盟市场。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为云南树立了形象提供了税收,还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好产品,实现了多赢。 联合会搭桥携手外拓 浙商在滇发展过程,有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作为连接云南与浙江两省间的桥梁和纽带,各地在滇浙江企业的“娘家人”,联合会在云南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充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成功地了引导各会员单位壮大发展,迈出联合向南拓展的步伐。 联合会成立于2001年底,由云南参与开发建设的各行各业、不同所有制的浙江企业自愿联合组成全省性、非营利性、联合性社团组织,滇、浙两省政府职能部门统一指导、协调。协会成立三年来,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利用“走出去,请进来”、信息互通等形式,引导会员单位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在滇浙企——昆明精灵童车公司2002年通过浙江企业联合会牵线搭桥参加了省工商联组织的中国商品展示会后,提升了该厂的产品知名度,成功进入泰国,并成立了分公司。目前企业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已占据泰国童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何永贯会长介绍说,现代新昆明思路出台以后,联合会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各项招商引资活动。先后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到嵩明、寻甸、富民等县市及各地州考察投资环境、洽谈投资项目及了解当地有关政策。联合会在发挥以商招商和宣传云南投资环境在改善等方面的作用,正如何永贯说的,“政府会上讲十句,不如老乡之间传一句”。 在昆浙企——云南巨力电气集团在昆明新城征地120亩,集浙江电气、电缆生产优势于一体,旨在开拓东南亚市场。 对于在滇浙企未来的发展,何永贯表示,东盟是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进口来源地,目前浙江一些在滇企业基本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联合会将携手众浙企在昆明及周围城市选择投资上规模、上档次的高科技项目,占据中心城市的同时,重点关注东盟市场。要求浙江企业依托云南大通道,以点带面来开拓东盟大市场。不失时机地“走出去”开发国际资源,通过对外投资、国外建厂、开发矿产资源等,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最终立足云南,走出云南。(完)(吴劲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