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谨防越级汇报成为贪官杀手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1:56 人民网 | ||||||||
作者:徐林林 湖北监利两任原县委书记相继落马。杨道洲、杜在新虽同为贪官,但各自为政,面和心异。几年前,杨道洲到荆州市履新职,在监利留下了包括几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一名一夜暴富的包头工在内的“八大金刚。”杜在新主政后,这“八大金刚”尾大不掉,谁也奈何不得。更要命的是,“八大金刚”常常去市里“汇报工作”,他们要办的事情往往
从宪政角度而言,越级反映情况,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更何况老下级看望老领导,顺便唠唠家常,捎带着作点汇报呢?问题是,在不少地方,“越级汇报”几乎成了某些人谋取—己之利的“杀手锏”,甚至已经演变成为污染、破坏政治生态的一大顽症…… 一是借势压人,践踏起码的组织原则。由于官员评价、任用体系的改革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象至今普遍存在。这—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给部分心术不正的人留下了“越级汇报”、跑官谋利的空间。加之少数“老领导”,要么原本就是某个利益集团中人,要么由于用人失察,耳朵根子软,不但乐意听取“越级汇报”,而且还经常主动出面为汇报者“解决问题”。结果,像“八大金刚”的铁杆人物苏兆新那样的贪官,其主政的单位三次民主评议都排名末位,但他不仅没有丢官,反而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原因很简单:上面事先给几个县委常委“通了个气”。组织原则居然顶不了市委领导一个“通气”电话,又何谈从严治党、执政为民? 二是制造摩擦,干扰正常的行政秩序。一般说来,在当地公众心目中形象不佳而又很有“想法”的人,大都热衷于“越级汇报”。这种人习惯于以“隔山放炮”的形式,与上级机关的实权人物或老领导套近乎,进而通过文过饰非、无中生有,达到诋毁他人、抬高自己的政治目的。其中,人为制造新老主政官员之间的矛盾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例如某某大道的规划被新来的县长撤了,这不是间接说您当时搞的是“政绩工程”吗?哪个“老领导”听到这样的“汇报”会由衷高兴呢?诸如此类的“本”奏得多了,身居上权位的原任领导,只要执政境界稍微低点,就不会放过现处下权位的继任者:明明可以当场表态的东西,还要“研究研究”;完全可以由县里做主的项目,也要拿到市里来反复“论证”……殊不知在新老书记或县长的“斗法”中,建设务实、高效政府无异于刻舟求剑。 三是拉帮结派,结成畸形的利益集团。见不得阳光的“越级汇报”十之八九掺有少数人不正当的利益诉求。日久生“情”,汇报者和听取汇报者都很容易突破道德、经济、政治乃至法律方面的“底线”,形成某种出卖原则、互通有无的利益集团。集团成员或在官场上下串通,相互吹捧,谋求更大的政治权力;或官商勾结,权钱置换,无视公开、公正的市场准则,疯狂聚敛社会财富,最终沦为祸害一方的腐败集团。大量反腐案例证明,相当数量的“越级汇报”者始于“感情投资”,毁于抱成一团,贪得无厌。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那些通过“越级汇报”谋取个人私利的官员大喝一声:此路危险!与此同时,建议有三:其一,进一步改革官员评价体系,加大民主评议的考量比重,摒弃“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封建恶习,彻底断掉“越级汇报”者加官晋爵的“绿色通道”;其二,强化行政纪律和行政程序,确保公权运行的公开、透明,使来自上面的“招呼”无法兑现,“越级”者从“汇报”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其三,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非常态“越级汇报”现象的制约力度,让痴迷于此道但目前陷得还不算太深的人,尽快端正“官德”,求真务实,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向公众“汇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