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养廉”可操作性不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15:44 深圳晚报 | ||||||||||
本报记者王雅 昨天下午,由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市文化局主办的“首届中国深圳廉政文化论坛”第二场演讲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程文浩关于“廉政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主题演讲思路开阔,对腐败现象的剖析入木三分,赢得了阵阵掌声。 市纪委副书记廖成林,市纪委、深圳大学有关领导及深大学生共400余人聆听了演讲。演讲后,程文浩与深大学生做了互动对话,气氛热烈。深圳明镜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网上直播。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与程文浩进行了交流、采访。 斩断滋生腐败三条腿 程文浩认为,公共权利行使人在行使权利时,不一定完全遵守规定,这就出现了腐败。 腐败行为的发生有三个必要条件:公共权利、腐败意识和腐败的机会(即能在不被发现的条件下完成腐败行为的机会)。 反腐败包括打击腐败和预防腐败,后者是根本,而最有效的预防腐败就要从腐败滋生的三个必要条件入手:压缩官员手中的公共权利,进行思想反腐败教育,完善制度以减少腐败机会。 廉政文化的提出就是思想反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项从意识形态来预防腐败的长远性工作。减少官员腐败的机会,最重要的环节体现在权利压缩上。官员权利主要有三类;人权、财权、物权。我国针对这三类权利推行了制度性改革,从根本上减少官员滥用权利的可能性,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采购制。政府采购制是深圳率先开展的,后得到充分认可,从而出台了我国的政府采购法。 在官员权利的压缩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堪称中国对全球做出的一大贡献。审批权是领导干部掌握的最重要权利,每一个审批项目都能给官员提供以权谋私的资本,从腐败案件的统计上看,滥用权利70%以上是审批权。现在这项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 反腐关口前移要从娃娃抓起 程文浩说,廉政文化的提出突破了以往只是针对官员的反腐体系,扩展到整个社会,这是反腐工作在文化层面的创新,它依托的大背景是全社会的廉洁文化体系,营造公众诚信守法、官员自律廉洁的社会大氛围,它与城市诚信体系的建立息息相关。廉政文化是廉洁的官场文化,是廉洁文化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反腐面临很多新挑战,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腐败意识的泛化,且波及人群呈低龄化。程文浩说,前几天看到一则报道称,幼儿园的班长选举出现了贿选。他认为连小孩子都学会用非正常手段谋取个人利益,长大后怎么能奢望他们廉洁自律?所以廉政文化不仅要在全社会普及,而且该从娃娃抓起,反腐关口要前移。 香港是深圳反腐最好借鉴 程文浩说,深圳反腐败工作的许多方面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预防腐败的制度和技术,连国外著名反腐学者考察后都赞不绝口。目前,浙江的廉政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好,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几点:政府机关的强力推动,形成了非常具体的战略决策和实施方案;活动开展得有广度、有深度,把廉政文化建设送进社区、送进学校,形式灵活多样,像名人名言、古代廉政谚语和故事,并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树立城市雕塑等。我认为,深圳反腐最好的借鉴对象就在身边,那就是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如果能吃透了香港的做法,深圳一定获益匪浅。 反腐将进入“战略反攻期” 程文浩指出,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反腐败实践,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世界上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曝光这么多腐败案件,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反腐的决心和信心。在制度反腐方面,我国出台的制度数量堪称世界之最,许多制度直接触及根本,具有治本功能。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执行的力度和信心。我认为,经过十几年的拉锯期,中国即将进入反腐“战略反攻期”,虽然在某些小的方面可能还会出现反复,但战略大方向是非常清楚的,也是对头的。多年的量变一直处于积累中,质变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前途一片光明,这一点不容置疑。 “高薪养廉”未触反腐根本 程文浩认为,“高薪养廉”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官员的合法收入,从而抑制其产生腐败的动机,但它的可操作性差。首先,同等条件的人只要从事不同的事业,薪水肯定有差距,“高”的具体标准无法确定;其次,我国目前的财政水平无法实现高薪,而且即使把薪水提高到与私营人员相当,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从众多案例来看,腐败的收益往往是合法收入的数倍、百倍。所以从长远来看,“高薪养廉”对反腐败并未触及根本,效力也是“递减”的。 反腐败工作关键是要把减少腐败机会和抑制腐败动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是没有以权谋私的空子可钻,另一方面是逐步提高待遇,使其基本能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腐败呈现年轻化智能化技术化 程文浩研究中国银行出现的腐败大案,发现最多的并不是银行行长滥用职权,而是那些年轻的出纳人、会计、保管员,这就是继原来的“59岁”现象后新出现的“26岁”、“29岁”腐败现象。他认为,腐败正呈现年轻化、智能化和技术化趋势。 跟手握大权的官员相比,这些年轻的腐败主体滥用的主要是自己的技术性管理权利,如在收账、算账中进行违规操作,私刻印章转移资金,通过电脑远程把钱调走,内外勾结窃取密码等,使用的手段基本是技术手段,智能水平高。这些人群有自身的特点,如年轻、敢于冒险,对物质的欲望很强烈,承担的社会义务比较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熟悉了既定的规定和程序,熟知管理中的缺陷。他们平时很不起眼,一旦出事,造成的损失却非常大。 程文浩告诫青年人应该对腐败行为有一个正确、客观的看法和态度,利益的获得一定要建立在正义之上、合理基础上。 虽然暂时走得可能没有那些通过不正常渠道的人快,但经过时间考验,你会发现自己越走越快,中间不会有大的颠簸或陷阱,发展会日益呈现“加速度”,而那些走不正当途径的人则会日益“减速度”。他希望广大青年都能安全通过26岁、29岁,直至59岁,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小档案 程文浩 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主任。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后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2002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随即进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2000年1月至6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现同时担任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其研究成果曾获中纪委监察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暨反腐倡廉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等,曾应邀参加2003年度中美杰出青年论坛、2002年度亚洲商业年会等国际会议,并参与相关圆桌讨论。 程文浩对廉政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本报记者冯明摄作者:本报记者王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