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暨发挥界别作用研讨会在淮北市闭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03:1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金勇)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暨发挥界别作用研讨会历时3天,于10月21日上午在淮北市闭幕。

  闭幕会上,省政协主席方兆祥就如何发挥界别作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常务副主席秦德文主持闭幕会。副主席卢家丰、陈心昭、俞祖彭、王鹤龄、战秋萍、郑牧民和秘书长白泰平出席会议。

  会议原则通过了省政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试行)》,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方兆祥在闭幕讲话中指出,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研究了发挥政协界别作用问题,进一步形成了共识,规范了措施,也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意见。他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界别在政协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探索发挥界别作用应注意掌握的几个原则;三是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主要渠道。

  在谈到界别重要作用时,方兆祥说,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政协的界别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加大政协民主监督的力度,营造政治清明、人民至上、法制健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和优化广大委员的智力和专业优势,广开言路、精谋良策,促进政协整体功能的发挥。

  方兆祥说,探索发挥界别作用要突出一个主体,就是要使委员的主体作用通过界别这个渠道更好发挥出来;围绕两大主题,是因为界别是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界别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是检验我们是否能牢牢把握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坚持两项创新,就是要坚持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把握三个关系,就是要把握界别的静态与动态、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的关系。

  方兆祥着重强调了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主要渠道。第一,要以全会为重要舞台。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会,可以作为发挥界别作用的最重要的舞台。各界别可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这个舞台,表达界别的声音,树立界别的形象,展现参政议政风采。第二,要以专委会为重要依托。政协各专委会要在“委员专题座谈会”这种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要在相关的调研、视察中,更加重视界别特点,注重发挥界别作用;要在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和协商中,更加关注界别的集体智慧,发挥界别的整体优势。第三,要以提案为重要手段。要加大界别提案的征集力度,提倡每年每个界别都应积极提出提案。界别提案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强化界别的群体意识,集中界别的集体智慧,反映界别的共性要求,展现界别的建言水平。第四,要以调研视察为重要途径。省政协在安排每年的重点工作时,将统一筹划以界别为主体的调研、视察和考察活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界别可以依托其各自的组织独立进行,其他界别可以由省政协办公厅、专委会或者界别召集人组织。各界别形成的专题调研、视察和考察报告,可以政协界别的名义报送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参考。第五,要以反映社情民意为重要渠道。政协相关职能部门,可以拟出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向各界别征集社情民意;可以从调研、视察和委员专题座谈会等界别活动中,及时搜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可以在各界别中聘请一批特约信息员,重点反映有关界别的信息。省政协从明年起,将召开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座谈会不仅要反映预警性的民情,以便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更要开发民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党委、政府决策时参考。第六,要以制度建设为重要基础。一是建立界别召集人制度,二是建立界别联系制度,三是建立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制度,四是建立界别提案征集和界别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五是建立主席、副主席分工联系界别制度。

  会议听取了省政协秘书长白泰平关于人事任免事项的说明。民革、民盟、民进、九三界别代表,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别代表,池州、宿州和滁州市政协先后作大会发言。省政协常委、在皖全国政协委员、省辖市政协主席和省政协副秘书长和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