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妆糕人手艺即将逝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06:18 东南早报

  以前一套糕人一台戏

  在张厝采访时,记者无意中碰到了一群在古大厝聊天的老人。

  “我也捏了大半辈子的糕人。”77岁的张金泉老人说,“我以前也捏过糕人,但后来不再捏了。做这活太辛苦了,不值!这个行当,赚不到钱,工序又繁琐,自己50多岁的时候
,就不再干这活了。”后来,他的儿子也捏过糕人,但再往后的年轻人是什么都不懂了。

  张厝村70岁的张维来老人说,当年他一直在外工作,就说自己不会捏糕人。“只会做身子和头发发饰,脸部五官比较难就不会了。”

  张维来认为,做糕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手巧,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妆糕人”的心中就是一出出戏,一套糕人就是一台戏里的人物,不管是人物、衣服还是手中武器、姿势,都是有讲究的,要对得上号。

  68岁的何老太太说,以前许多老人都会这门手艺,但好几个已经过世了。以前,““妆糕人””会结伴出门“讨赚”,上世纪70年代是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当时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好玩的。糕人就是很了不得的玩具。

  现今

  成本高利润薄

  “小时候,我的房间里挂了一排糕人,和小伙伴比谁的多,谁的好看时,我总是胜过他们,为此感到特骄傲。”

  打开记忆之门,前洋村30多岁的叶先生的思维回到了小时候追逐糕人的场景。

  那时候,应该是20多年前吧,没有玩具,小孩子都特别喜欢糕人。逢年过节或者到了农历七月,“妆糕人”都会挑着担子,像赶圩一样,到村里的戏台或者庙宇附近做糕人,有时谁家有些什么喜事,他们也会去摆上一个小摊。

  他们的工具简单,不外乎一个木担子和一张小竹椅。但不要小看了这个木担子,它可像万花筒。木担子分成三格,分别放着五颜六色调好的面团。在担子上,则插着一排已经捏好的糕人。这些糕人造型各异,包括《西游记》、《八仙过海》等民间传说人物,什么孙悟空啊、猪八戒啊,还有何仙姑、张果老……这些人物有板有眼。

  小孩子们就围在“妆糕人”旁边,眼巴巴地望着他捏出一个个好看的糕人。当时啊,心里痒痒的,觉得这个好看,那个也不错。如果身上有钱的话,还可以买上一个。5分一个糕人,如果特别复杂,特别好看的,就要1角。

  “不过,你不要小看这五分一毛,在当时可特别值钱。”因此,那时做糕人这门手艺是能够赚钱的。因为村里人穷怕了,都一窝蜂跟着来做糕人,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张厝村是“妆糕人”最辉煌的时候。我父亲的朋友就曾是“妆糕人”。

  这些年,糕人卖价不高,卖给小孩也几角钱或一两元钱,“妆糕人”一天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如今生活好了,小朋友有了玩具,“妆糕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于是,那些“妆糕人”改行的改行,休息的休息,渐渐地,村里的“妆糕人”越来越少,都快见不到了。

  这时,我们想起杨叶珍说的:年轻人谁会愿意凌晨爬起来蒸面团?这些年米价涨了很多,成本高了,利润就更薄了,从事这行的当然少了。

  未来

  面临人老艺衰

  “会捏糕人的越来越少了。”在前洋村村委会办公室,一名村干部说,此前,区里、镇里曾来村里调查过“妆糕人”的现状,前后多次,但结果都不理想。“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捏了,能捏的,也就村里的几位老人家了。”

  “糕人都被玩具打败了。”这位村干部说,现在的小孩子有了玩具,对糕人不再感兴趣了。

  “村里从事这个行当的人确实不多了。”洛江区文体局张劲松副局长说,“学过这门手艺的人不少,技术好坏有别而已。张丽水、张志勤两位较老的‘妆糕人’家里经济状况并不好。”

  今年夏天,为将“妆糕人”申报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洛江区文体局工作人员曾多次到双阳镇前洋村张厝自然村调查,但所获取的材料有限。对前洋张厝“妆糕人”的起源及发展,还没有发现相关的文字记载。村里几名老人有的不识字,有的识字不多,年幼的时候又没追问过“妆糕人”的历史,只是知道太公、爷爷一辈都是靠这个手艺吃饭的。于是,“妆糕人”和他们的故事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记忆。

  文体局工作人员调查时,请村里老人现场捏起糕人,了解到了这个工艺的整个过程,并拍下一些资料图片。

  张劲松副局长认为,市场的变化、新奇玩具的不断出现都是造成“妆糕人”逐渐消亡的原因之一,而要通过政府来干预使“妆糕人”获得重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很大困难。

  “我参加过市里的一场文化研讨会,有人曾提出要建一个民俗文化村。老‘妆糕人’如果能在里面摆上摊点的话,既有了展示的舞台,也有了经济来源。”张副局长说。

  “‘妆糕人’在当时其实就是一种谋生手段。”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会长陈日升先生分析说,“妆糕人”的出现与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有关。当年,可能因为洛江双阳这个地方土地贫瘠,于是人们靠做糕人来生存,如此,长期下来,“妆糕人”得以存在延续。但现在随着一些老艺人的离去,“妆糕人”正面临着人亡艺衰的危险。

  民间文化“寻找回家的路”

  “我们保护民间文化,就好比寻找回家的路,”泉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科谢方智科长在

  谈起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时动情地说,“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它具有历史的、文化的、科学的价值,代表了祖先的生活痕迹,使我们的社会文化保持多样性。但目前,民间文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文化甚至面临濒危,这正是我们保护它的原因之一。”

  “今年4月,泉州市被评为了中国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谢科长说,此前,文化部推出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国共有6个综合性试点省市和33个专业性试点地。泉州成为了六个综合性试点地之一。“这对泉州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一个新的进展。”

  为保护民间文化,泉州将25个民族民间项目列入了重点保护的工程,包括传统音乐南音等项目,“妆糕人”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类列入这25个项目之中。北方有面人、泥人等工艺美术作品,泉州的糕人由糯米制成,在这点上,它是与北方的面人不尽相同。目前,泉州的“妆糕人”主要在洛江双阳一带,但他们处境并不乐观。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人都有责任与义务。”谢科长说。

  莆田糕人

  其他地方有没有“妆糕人”呢?这仅仅是出现在泉州的民间手工艺吗?

  “喔,莆田也有的,不过,他们的糕人和我们的很不一样。”张丽水老人说,“莆田糕人的捏法和泉州的不一样,泉州的制作工艺是从身子先捏,然后再装头部,能捏数百种。而莆田的手艺则是从头往下捏,而且人物极为有限,只会捏四五种人物。”

  北京面人汤

  中国现代面塑艺术世家。面人系用精制面粉、江米(即糯米)粉、防腐剂等,用开水调合成面团,在锅内加温后,根据创作需要分别放入各种颜料,即可捏塑各种人物形象。面人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唐以来,一直以民间玩具的形式流传。它多取材佛道故事、戏曲及历史人物。捏塑手法简练,所塑人物形象,虽大如手掌,小如果核,却面部五官俱备,形象鲜明生动,是一种小型的民俗雕塑艺术。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