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养老院住进不少“年轻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08:58 每日新报

  新报讯【记者李海燕】年仅49岁的单亲母亲林女士,因实在不愿受总是打架斗殴、不正经工作的独生子的气,“偷偷地”来到养老院居住。昨天,记者在本市这家养老院见到正在伤心哭泣的林女士,她边讲述着不争气的儿子,边战战兢兢地说千万别让儿子知道她住这儿,怕儿子又找来要钱。

  像林女士这样四五十岁的“年轻人”,近年来住进养老院、老年公寓的越来越多。据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士介绍,在本市一百多家养老机构中,目前基本上每家都住进了四五十岁甚至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本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34万余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所占比例为1%,即一万余人。由于近几年来住进养老机构的“年轻人”比例平均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长,如今养老机构里的“年轻人”比例已达到入院老人总数的5%左右。

  据天津社会科学院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教授调查,这些住进养老机构的“年轻人”主要有五大类型,首先是离婚或丧偶人士,其中尤以离婚妇女、单亲母亲居多。她们中有的人因前夫收入不高或没有收入,却又好赌博或是酗酒,特别是酒后还经常打老婆,为此提出离婚而男方不愿离婚,在离完婚后男方仍纠缠女方,使得离婚妇女怕前夫打击报复而“逃”进养老院。也有的人是因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不成才,不是打架斗殴,就是不能吃苦受累,整天好吃懒做,母亲忍无可忍“躲”进养老院,期望这一做法能迫使儿子好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还有的人因离婚或丧偶,孩子已独立生活或出国,自己在家中孤寂难耐,于是住进老人院,热热闹闹还有聊伴儿。其次是弱智、痴呆的人,他们中多数人没有结过婚,其中以呆傻女性居多,有的仅三十七八岁,有的四十五六岁。这类“年轻人”往往由亲属送来,以养老院为人生终点站。第三种类型是夫妇双双住进老年公寓,“躲避”同是独生子女的儿子、儿媳。这种家庭的儿子、儿媳不仅懒得做饭,还不懂得尊敬父母。第四种是身体不好、生病需要照料,而家中实在无人能承担起每日照料的“重任”,因此使得这样的“年轻人”不得不住进养老院。第五种是本市上山下乡的老知青退休后返

  津,他们有的丧偶,有的已离异,因回津后没有住房,曾在亲戚家中借住过一段时间,但终因种种不便而住进了养老机构。

  针对本市养老机构“年轻人”增多的趋势,郝教授指出,养老机构来了“年轻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人们在本市大街上很少看见呆傻的妇女,这和许多养老机构发挥了接纳收留、稳定社会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养老机构成为呆傻人生命的终点站,也是对这类人员一种很好的人文关怀。对于住进养老机构的其他类型“年轻人”而言,养老机构又成了他们的临时救助站、人生的中转站、暂时的栖息地。据了解,本市养老机构中不少离婚、丧偶的“年轻人”,大都表示想把这里当作“跳板”,待自己找到如意配偶后就再婚,后半生和配偶共同生活,白头偕老。

  观点

  养老院里“年轻人”过得不快活

  据调查,已经住进养老机构中的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很快活,有的人颇感苦闷。因为养老机构里住的主要是老年人,他们大都患有各种疾病,有的人脾气不好,“年轻人”往往和老年人谈不拢。为此,郝教授指出,“年轻人”入住养老机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增强自己的适应性。同时,要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好计划,因为养老机构里入住的都是被照顾的对象,作为“年轻人”如果长期住在养老院,每天吃喝拉撒都有人照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年轻人”应在这里重新调整好自己,为重塑后半生、重新创业、重新走好人生路做好准备。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