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女儿承载敦煌生命:洞窟坏了我们就是罪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02:30 新闻晨报

  连续数日接受央视直播敦煌的紧张采访,加上刚动完手术,66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身体非常虚弱。办公室副主任杨秀清说,樊院长现在每天都吃流质。尽管樊院长是"上海的女儿"---上大学前她一直在上海生活,我们很想看望她,但我们还是放弃了。后来我们以新闻晨报的名义托杨秀清捎了一束鲜花给老人家谨表祝愿。前天,记者在洞窟彩排结束后第一次和樊院长边走边聊,她很高兴,并主动安排了次日下午的短时专访。她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不好打交道,她想对上海人说的一句话是:"希望上海人民热爱敦煌关爱敦煌。

  我批评别人没有坏心

  晨报:有人说你很难接近,脾气很倔,但也有人说你待人诚心。

  樊锦诗:来这边工作后性格改变很多,跟年轻时完全不一样,年轻时非常内向,特别是人多时就往角落里坐,拍照片时喜欢往旁边躲,上大学时也这样,上台发言讲不出话来。到了敦煌之后,就跟大西北一样变得粗犷了,心直口快,见了该说的就说,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可能就会得罪人,这跟年纪越来越大、事越来越多也有关系,爱着急爱发脾气,发完了也觉得不好,现在已改不掉了。

  晨报:但我有时从你的身体语言或者神情上能感觉到温和的一面。昨天你在285号窟与央视排练磨合过程中,我看到你始终保持着微笑并不厌其烦。

  樊锦诗:年轻时我很爱笑,也许后来工作压力大了就笑不起来了。别看我有时脾气很大,批评他们,但我对别人没有坏心,我很尊重他们,应该要发挥他们的长处,说实在的,来这里的人都不容易。我不知道别人究竟会怎么看我,我也不关心究竟留给别人什么印象。

  留住人才就有希望

  晨报:据说全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博士,敦煌就占了一半。

  樊锦诗:包括在读的全国一共十二三个,我们这里就有5个,两个还在读。为了留住这些人才,上级想办法在兰州给他们安了家,然后再到敦煌搞研究,当然也不可能天天回去,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天天见老婆干啥,隔段时间才亲密嘛。但我心里想,必须把他们的老婆、孩子的问题解决。比如像苏伯民博士(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记者注),原来是有单位的,为了把他“挖”过来,他的爱人差一点连工作都丢了,后来我们还是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艰苦奋斗当然需要,但生活发展到了今天,该改善的还是得改善。在这里,我们帮大学生把住房盖起来,一个大学生一小套,有房间、阳台、卫生间、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年轻人文章做得好,我们自己单位还设奖;还送他们去国外学习。这里有好几十个人出国学习过。本来这个地方是很闭塞的,看报纸都是一个星期前的,现在国内国外的学术交流会都让他们出去,如果跟国外合作,我们就把他们放在合作平台的第一线去锻炼。尽管我现在还在搞一些研究,但更重要的是为年轻人做一点铺垫,如果有一批人,而不是一个人,他们起来了,那么莫高窟就有希望。

  洞窟坏了我们就是罪人

  晨报:敦煌的保护工作延续了60年,而且一直在很高的水平延续,很多人跟我说,这是因为从第一代常书鸿院长、第二代段文杰院长,一直到你,你们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奠定了这一切,但是因为文革,在你之后出现了断代。你现在66岁了,你也有退休的那天,接班人怎么办?以后敦煌的保护怎么办?

  樊锦诗:肯定会有断代,文革断了10年。我1998年来后,这里好多中层干部都比我大,我很急,于是陆续让一批年纪大的退下来,就这样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紧赶慢赶,现在的中层差不多都才40岁出头一点。要选接班人,就得在他们中间选拔,我希望他们热爱敦煌,全身心投入。

  晨报:昨天在洞窟里排练,我在听你讲话,感觉上,你认为这是在展示敦煌,所以你想尽可能地多说点。

  樊锦诗:央视的时间都卡死了,都讲不透了,今天直播时讲得怎么样我还不知道。我们当时来时既搞业务也作讲解员,当然现在大学生到这里来工作也要当一年讲解员,他要多接触洞,多接触群众,这样对洞窟慢慢就有感情了,然后也有了业务基础。

  晨报:现在很多事你还在亲历亲为,比如搞敦煌游客服务中心,做数字洞窟的项目……

  樊锦诗:这都是敦煌研究院的大事。洞窟坏了怎么办,又不能不让人看,而且还得让人看好。敦煌研究形成了很多材料,比如一个洞窟反复地研究,但后来的人要查过去的资料,却没有汇总在一起的东西,所以我现在正在抓。作为院长,保护是基础,资料也是基础。我现在经常自责,我来之后“资料中心的数字化”抓晚了。今天敦煌电视台来采访,敦煌人高兴极了,说明年游客又会多点了,他们觉得游客多就挣钱多。

  晨报:但这并不是你希望的。

  樊锦诗:我觉得这次直播更多的是一种弘扬,使大家看到敦煌的精彩,但我担心游客太多了,所以我急切地希望减轻洞窟的压力,洞窟坏了我们

  就是罪人。晨报:现在是否有游客已对洞窟造成了伤害?

  樊锦诗:我们找到同样地方1908年的照片和2002年的照片进行对比,不看还好,看了之后就觉得担心,本来很清晰的但现在有点模糊,有的地方就起斑驳了。我们现在用仪器考证,人多了确实有问题,我们在这里就是要延长莫高窟的寿命。

  退休后回上海生活

  晨报:你带领你的团队一直在试图延长莫高窟的寿命,可你自己的身体却不太好。

  樊锦诗:是不太好,最近刚动了手术,现在主要是消化系统不好,吃饭没胃口,睡不好觉,生活也没有规律,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比起来显得老多了。

  晨报:像你这样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照顾自己一些。

  樊锦诗:我有两个孩子,一个35岁,一个30岁,一个在日本工作,一个从兰州去了上海,都是学理科的,跟敦煌搭不上边。这次动手术,我谁都没敢说。我挺喜欢这里,但在这里医疗条件不行,要是以后退休了,我就去上海跟二儿子生活。

  希望上海人民关爱敦煌

  结束完采访,记者让这位把自己奉献给敦煌的“上海女儿”给上海的读者写些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落了笔:“希望上海人民热爱敦煌关爱敦煌。”晨报特派记者顾嘉健甘肃敦煌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