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上海汽车风洞中心”项目首席科学家万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08:05 东方网-文汇报
  为了世界上最“贵”的风——

  文/本报记者许琦敏

  万钢有一个“风洞之梦”——那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风洞实验室,搭建起中国自己的汽车公共科研服务平台,让中国的汽车产业拥有真正的研发实力。

  这梦想始于两年前,将初圆于三年后。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

  作为闻名德国汽车界的专家,万钢脑海中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中国汽车业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领跑世界汽车业?从2000年担起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规划组组长开始,为了使中国汽车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研发”,万钢和他的团队没有懈怠过一分钟。

  作为大学校长、首席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万钢常常在国内国外奔波,然而燃料电池轿车仍占据了他大部分生活。每天下午5点以后、周末和假日,都是他雷打不动的科研时间。他团队中的干将们,也似乎和他达成了默契:尽量把关键的技术讨论,集中在这些时间里进行。

  中国“风洞”之梦

  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描述“汽车风洞”,就是模拟各种行车环境,给设计中的汽车寻找最省油、最安全和最美观的外形,为零部件求得最安全、最耐久的性能。

  对汽车公司而言,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一种风:“滴答”吹一秒,就要1欧元。一辆高档轿车从概念车到完成整车设计,需要“吹”上几千个小时,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汽车风洞”实验室,中国企业不得不每年花费数以千万计的外汇,到国外做“风洞”实验。

  早在1995年,万钢就参与了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汽车风洞”的规划和建设。三年中,他和当时的项目经理、现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汽车风洞”中心主任维德曼博士齐心合力,取得了成功。

  为在上海建造起世界一流的“汽车风洞”,万钢找到了维德曼教授,请他担任中国第一个整车“风洞”的顾问,维德曼教授欣然接受。规划初现,如今200亩用地已在嘉定静静等待“风洞”中心的兴建。三年后,“风洞梦想”将在这里变为现实,中国汽车的自主设计将扫除一道障碍。

  人物简介

  万钢,52岁,同济大学校长,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总体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

  1990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博士工程师学位,随后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任公司总规划部高级经理。

  2000年底,应国家科技部之邀,回国主持我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担任总体组组长、首席科学家。2003年7月,成功开发出了基于桑塔纳2000轿车车身的我国首辆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今年5月又研制成“超越二号”。

  2003年,万钢受国家科技部聘请,参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规划的论证研究工作,担任交通科技规划专题组副组长。

  万钢驾驶研制成功的清洁能源汽车。

  本报记者郭一江摄
记“上海汽车风洞中心”项目首席科学家万钢(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