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打好淮河流域治污攻坚战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17:53 光明日报 |
10年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一场整治淮河污染的攻坚战在淮河流域打响。10年来,国家、地方和企业投入治污费用19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56座,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流域经济总量增长135%,人口增加800万的情况下,全流域排污总量大幅度削减,淮河干流水质明显改善,部分支流水 质有所好转。淮河流域大部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成绩来之不易。实践证明,国家将淮河流域作为重点流域进行治理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客观上说,淮河流域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产业发展水平低,环境治理能力弱,加之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生态严重失调,淮河治理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当前,淮河流域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淮河流域污染最根本的来源是工业污染。目前,造纸、酿造、化工、制药、皮革等仍是流域主导产业,也是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可以说,工业污染是淮河污染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反之,工业污染这个问题不解决,淮河污染防治就不可能真正落实。因此,在淮河污染防治中,一定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治理淮河首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信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减轻经济增长的代价,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 作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污染治理的流域,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目前正进入艰苦的攻坚阶段。流域水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淮河治污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克服急躁情绪,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在下一阶段淮河治理工作中,要进一步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特别要坚持各地党政“一把手”对环境质量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综合协调、统一、高效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新机制。要按照环境容量组织当地经济社会活动,调整产业布局。要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坚决关停污染严重、达标无望的企业,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淘汰制度。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淮河治理事关淮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治理淮河污染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因此,要注意发动群众,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增强人民群众对治理淮河污染的信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淮河污染的决策,为实现淮河最终变清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本报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