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突围大湘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08:25 潇湘晨报
突围大湘西(组图)
吉首市寨阳乡勤丰村苗寨与外面的世界拉近了。

  泸溪白浦公路。

  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积极参与修路(老照片)。

  开山修路。

  邵阳火车站。

  记者 贺 琛 摄

  汽车开进土家寨。

  苗寨。

  边城。翠翠的古船如今仍在摆渡。

  记者 贺 琛 摄

  怀化市银河电脑城。交通的发展使怀化的电脑城吸引着周边小城市甚至外省的用户来怀化。

  潭邵高速公路。

  张家界荷花机场。记者 贺 琛 摄

  湘西展区。记者 刘 刚 摄

  “湘西到今日,生产、建设、教育、文化在比较之下,事事都显得落后,一般议论常认为是‘地瘠民贫’,这实在是一句错误的老话……故乡山川风物如此美好,一般人民如此勤俭耐劳,并富于热忱与艺术爱美心,地下所蕴聚又如此丰富,实寄无限希望于未来……”——沈从文《湘西·题记》

  老家寨位于凤凰县腹地,像粽子里的肉馅,被群山层层包裹着。时光回转50余年,当地居民可能还世代“不知有汉”。

  一条从山中央劈出的简易公路,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却还原了世界的精彩。

  2004年10月4日,记者来到这里时,48岁的“寨主”陈默正站在寨中最高的秀峰山上,品味着沈老先生所作的那段比自己还年长的文字。三年前,陈默以杭州某外资企业的总经理助理身份陪夫人回乡省亲时,小寨的奇美深深震撼了学美术的他。几乎就是那一刻,陈默决定留下来,并很快与当地政府谈妥了承包开发事宜。
突围大湘西(组图)
突围大湘西(组图)

  三年后的老家寨,盒装白沙取代了卷筒纸烟,成为寨中男人们的消费品,女人们也开始用上了“飘柔”和“力士”。电视机、冰箱乃至手机等物什,在老家寨也不再是奢侈品。

  现代化的诱惑,在这个原本闭塞的小寨已开始逐步战胜安贫乐道的传统。而对整个大湘西来说,开发号角吹响后,“老家寨的诱惑”到处都可真实地触摸到,现代化的讯息就像晨雾般,缠绕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奇美与贫困的悖论

  一方丰美的山水,却种下贫穷的果子。这个令人心酸的悖论从沈老先生作文起,至今已70年,也一直是萦绕在湘西人心头的一个心结。

  历史上,湘西的涵盖面极为宽广,而并非仅仅是现行行政区划所指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是指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是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大致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

  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而对湖南整个经济格局的现实状况而言,这里更为同质的特点则是地域偏僻,发展滞后。

  在湖南省政府6月24日所出台的《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湘西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并列举数据予以佐证:2003年,该地区GDP只占全省的12%,人均GDP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760元;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7%,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3.5%;2003年,湘西地区与长株潭地区GDP之比由1996的1∶2.45扩大到1∶3.14,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仅为长株潭地区的1/7。

  令决策者们忧心的还有,这个地区农民贫困人口达60万人,占全省的60%。年人均收入比全省低800元。

  这些数据的累集,对这片富饶的土地来说,委实是个美丽的“错误”。

  湘西地区处于五省交界之处,是湖南省通往云贵渝的门户地带,也是全国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资向东流转的必经之地,起着引东接西、连南通北的重要作用。湘黔、枝柳和渝怀铁路呈“大”字形在此交会,320、319、209国道贯穿其境;张家界机场已开通40多条航线,在建的怀化芷江机场也即将投入使用;沅水、澧水通航能力较强。

  更具魅力的,是湘西那方神奇的山水,拥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张家界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融山、水、洞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自治州的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耶古城遗址及秦简;怀化的沅陵黔中郡故城遗址、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以及丹霞地貌群——通道万佛山;邵阳的武冈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南山牧场。

  可以掰着手指头数出来的还有很多:湘西地区大小河流密布,水能可开发量700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3.5%,草场面积200万公顷,竹木、药材、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达50多种,其中锰、铅锌、汞、重晶石等位居全国前列,黄金、铜、磷、大理石、铝土矿、陶土矿居全省首位等等。

  一方丰美的山水,却种下贫穷的果子。这个令人心酸的悖论从沈老先生作文起,至今已70年,也一直是萦绕在湘西人心头的一个痛心结。

  新思路“孵化”大湘西

  在今年初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怀化市肖志良等16位代表率先提出了《关于加快实施大湘西开发的议案》,建议省政府成立“大湘西开发建设小组”,专门编制大湘西区域发展规划。这一议案得到邵阳、张家界、自治州代表团的一致响应。

  2004年2月28日,杜崇烟当选为湘西州新一任州长。在湘西州十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闭幕式上,他的一番讲话甚是动情:“湘西的山青、水甜、人更淳,但因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依然落后,老百姓还依然贫穷。”在他眼里,每一张选票都有着沉甸甸的期望。

  沉甸甸的不仅仅是期望,更是执政党对老百姓的一份承诺。到2020年,湖南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无论如何,这个一直被外界用“老、少、边、穷、苦”五字来概括的地方都不能落下。

  一场谋划新湘西的变革迫在眉睫。

  2000年10月14日,湘西州被正式明确比照执行国家西部开发的有关政策,进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而在那些与其山同脉、水同源但徘徊在“西部大开发”序列之外的地市,怎么把握这一发展的历史契机?

  一组数据,酝酿出了一场思想变革。

  据了解,湖南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以来,三市作为全省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02年三市GDP1428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32.9%,1+1+1发挥出了大于3的效应。通过整合资源、区域一体化来加快经济的发展,还有更多更早的成功先例,像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以及珠江三角洲。

  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把目光投向大湘西。地处大湘西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邵阳四市州区位相近,又有着同山同水同习俗的历史文化渊源。四地是不是可以从各自为政、缺乏区域协调的困局中摆脱出来,借鉴长株潭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模式,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政策,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呢?

  这一战略构想的萌生,让素有“黔滇门户”、“黔楚咽喉”之称的怀化地区首先坐不住了。在今年年初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该市肖志良等20多名代表率先提出了《关于加快实施大湘西开发的议案》,建议省政府成立“大湘西开发建设小组”,专门编制大湘西区域发展规划,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同时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和对外经济贸易。这一议案得到了邵阳、张家界、自治州代表团的一致响应。自治州代表团还针对“大湘西开发”战略提出了近10个具体议案。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开发大湘西”,成了那次大会代表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新湘西”的宏伟构想,随即在高层明朗起来。

  2003年底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杨正午代表省委,正式提出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决策。2004年2月15日至3月3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率省直14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湘西地区开发专题调研组,到怀化、自治州、张家界、邵阳四市(州)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调研组到21个县(市、区)实地考察了一批企业和拟建、在建项目;召开了9个座谈会,直接听取了4个市(州)、29个县(市、区)和20多家企业的情况汇报,与市(州)、县(市、区)、企业的负责同志面商了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
突围大湘西(组图)
突围大湘西(组图)

  随着“大湘西整体开发”概念的成熟和相关部门各项规划的完成,2004年6月29日,在湖南湘西地区开发专题会议上,“大湘西整体开发”战略终于登台亮相。

  与此同时,湖南省成立了大湘西开发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任组长,全面启动“大湘西整体开发”方案。

  拆除洼地周边的“围墙”

  湘西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推倒圈在洼地周边的“围墙”,让资源优势能变成经济优势。这些“围墙”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观念落后、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化运作要求等等。

  客观地说,大湘西开发并非是个全新的概念。

  从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算起,对湘西州扶贫开发便已有10年时间。“当然,这与现今提出的整体开发战略有着根本的区别。”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人杨文辉介绍说,“扶贫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解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问题”。

  十年间,湘西全州基本实现了解决温饱的目标,绝对贫困人口由1996年的60万人,下降到2003年的17.27万人。全州去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2亿元,比1994年翻了一番。

  就整体而言,通过近年的开发发展,湘西地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804家,初步形成了以水电、冶金、食品、医药和化纤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农副产品加工方面,雪峰蜜橘、溆浦枣子、猕猴桃、药材种植业和湘西黄牛等养殖业均已形成较大的开发规模;湘西地区还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通过发展壮大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2003年,湘西地区旅游景点接待能力达15.17万人次/天,共接待国内游客1364.23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1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0.87亿元,增长9.7%。

  这一切,不仅为湘西地区在实现温饱目标后向小康社会迈进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大湘西开发”战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湘西地区有资源优势,但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这是开发战略确立前决策者们苦苦探求的首要问题。

  “湘西地区最多的是山,你看那一座座山像一个个什么字?”在随团赴湘西前的采访中,开发决策智囊团成员、经济学专家汤为民(应其要求用化名)向记者卖了个关子。

  “凸字!”汤为民说着,双手不自觉地敲打着桌缘,“经济学上讲究的是洼地效应,只有洼地才能把外面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都吸引进来以发展本地经济,反之则意味着流失”。

  “湘西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推倒圈在洼地周边的‘围墙’,让资源优势能变成经济优势。”汤为民说。

  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朱翔教授为记者作了进一步阐释,“这些‘围墙’就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观念落后、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化运作要求等等”。

  “湘西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交通发展史。”在湘西采访期间,记者在不同场合都能听到这句话。

  在过去以水运为主的时代,湘西地区的几个中心城市无一例外都在水边,所谓“洪江的银子,沅陵的号子,凤凰的枪杆子”。即使是号称“湘西四大古镇”的龙山里耶、泸溪浦市、花垣茶峒、永顺王村,也都是有名的水运码头。那时的怀化和张家界,都处于籍籍无名之列。

  现在,张家界景点艳惊天下,有了航空港。“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也一跃而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龙文辉是湘西州交通局局长,上任才一年时间,为缓解交通压力常常“夜不能寐”。“交通不发展起来,自治州哪怕是卖资源也都没有出路啊!”10月5晚11时,记者离开龙的办公室时,他仍伏在办公桌上,勾勒着湘西州交通的“四纵六横”远景蓝图。
突围大湘西(组图)
突围大湘西(组图)
破除发展的瓶颈,对地方政府而言,其实更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

  在桑植,要不是身临其境,记者不敢相信,当年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土,至今只有不到30公里的柏油公路。该县境内风景优美的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那些分布在层峦叠嶂之中的县乡山间小路,像藤蔓般缠绊着经济发展的脚步。

  在寻求突破的选择中,处在张家界风景区近旁的桑植,猛然发现,四周通往张家界的旅游线路,环绕桑植,但都绕桑植而过。过去几年间,上上下下要求桑植打破交通瓶颈,共筑张家界旅游圈的呼声,没有引起桑植应有的重视。张家界每年近百亿元的旅游经济效益,也与桑植擦肩而过。

  桑植开始“亡羊补牢”。该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已着手规划向东到长沙,向西到张家界,向北到三国古战场荆州,向南到桃源,连接四面的公路网建设。

  走出咫尺天涯,桑植以旅游经济为驱动力的追求,就有了一个支点。
突围大湘西(组图)
突围大湘西(组图)

  而破解湘西地区头号老大难问题,则尽在省委、省政府《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视野。根据这个规划,加快建设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是大湘西开发的重点目标,省府要求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打通对外通道,重点抓好常吉、常张、邵怀、怀新等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完成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湖南段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开工;二是完善区内网络,建成凤凰至贵州大兴机场公路,改造龙山至张家界、沅陵至张家界、武冈至新宁等旅游公路;三是强化通达深度,加快县通县、县通乡、乡通村等基层公路建设,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通县、县通乡公路硬化工程,力争95%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000公里。

  变化中的“永恒”

  走出大山,是湘西人世代的梦想。开启山门后,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人们观念上的“篱笆”。

  走出大山,是湘西人世代的梦想。

  开启山门后,一个崭新世界的诱惑冲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经营怀化金桥电脑公司的金润珍谈起了这几年的变化:1993年时的怀化电脑市场,那是“3年不赚钱,赚钱吃3年”。当时就爆出过一台电脑卖出3万元钱的天价,经营者足足赚了1.5万元。4年后,整个怀化市还只有4家电脑铺面,那时进门买电脑的人也基本是一谈就成,因为他们不知道其他的电脑铺面在何方。
突围大湘西(组图)
突围大湘西(组图)

  1999年,怀化市区银河电脑城开业后,电脑商铺开始汇集到一块,很快电脑城就由20多家商铺发展到了200来家,电脑城铺面的售价也从3000-5000元/平方米,翻到现在的万余元每平方米。“大大出乎开发商的意料。”金润珍说,交通的发展,运输周期的缩短,使怀化的电脑城不仅不断吸引着周边小城市甚至外省的用户来怀化,怀化的电脑代理商也经常前往贵州的铜仁、天柱、凯里以及本市的新晃、靖州等县市提供上门服务。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人们观念上的“篱笆”。

  原本不太沾酒的陈默,到老家寨三年来已喝出了一个海量的胃。“村民赚了钱后,就都嚷着要把原先的房屋推倒建新居,而这个按‘八卦图’修建的保持得原汁原味的小寨可是我的命根子。”陈默以前每每遇到这样的事都会与村民据理力争,结果经常闹得不欢而散。后来他发现了一个诀窍,“每次只要先喝上几大碗村民递上来的酒,气氛就融洽多了”。
突围大湘西(组图)
突围大湘西(组图)
现在,当地居民大多都接受了他在西边新建一个寨子居住的建议。

  普遍缺乏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这在湘西似乎得到公认。

  记者曾经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湘西永顺某乡一家父子四人,日子过得有上顿没下顿。有一年,省里扶贫工作组到该乡扶贫,按人平45株发放椪柑苗。领到手后,父子四人马上将椪柑苗卖掉大半,换得酒肉回家了。

  “这是老眼光看人了。”听到记者转述时,在吉首市开的士的永顺司机张国富当即反驳道,“湘西人连早睡晚起的老习惯都改了几十年,现在哪户人家不是在一门心思致富奔小康呀!”张国富说,一年前,外地人来吉首,还只有人力三轮车坐,现在的士车都800多部了。

  下车时,张国富热情地向记者招呼:“有时间,欢迎你再来永顺!”汽车驶去的方向,是吉首的乾州新区。这是个新开发区,钢筋搭建的脚手架上,西部汉子不时迸出几声雄浑的山歌,歌声传得很远。

  采访结束离开吉首前,喝得有几分醉意的陈默给记者打来电话,又说起了他的烦心事:“寨子里一个打工返乡的年轻人,硬是要拆掉旧屋建楼房。”

  回到长沙,电话那头传来陈默欢快的声音,“那个青年终于答应换个地方建楼房了!”

  陈默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准备花两年时间,用照相机把凤凰所有的寨子都拍下来,再与政府来商谈开发和保护问题。陈默说,如果说他还有什么苦恼的话,那绝不是村民们的守旧,“现在山沟沟里都是现代气息”,而这正是陈默最大的苦恼。

  陈默执著地奔走在湘西。他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一个变化的湘西,记录一个变化中永恒的大湘西。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