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万里长子的前排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16:24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薛京马昌博

  万伯翱的名片上,印了十多种头衔,除了他的主业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主任之外,他还担任大学的客座教授、 协会理事、作协会员、报纸评论员等。

  他还有一个没印在名片上、却被人提到最多的称谓:万里长子。"我不喜欢被人这么
称呼,非常不喜欢。谁也不能靠 老子一辈子。"万伯翱说。但是,媒体在报道他的时候,万里的名字总会一同出现。在朋友圈子里,他的绰号是"万老大"。

  提到父亲万里时,万伯翱最常用的称呼是"老爷子",有时候也会叫"委员长",特别是说到一些官场旧事的时候。 万里如今已经年近九旬,万伯翱也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过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因为我经常运动。"这位体育总 局的现任官员说。

  回答问题时,万伯翱的话不多,他习惯于双手抱在胸前跟你说话,并且身体后仰,头部轻轻右倾,眼光游离。但面对 镜头时却极其认真。在摄影师按动快门的间歇,他用手把头发努力向左侧集中,睁大了眼睛,略显紧张。毕竟已是60岁的人 ,已经开始谢顶了。

  "国家体育总局的无形资产"

  名人字画、与名人的合影、大大小小的参赛奖状和书籍,位于国家体育总局四楼万伯翱的办公室,被这些东西填得满 满的,墙上挂着已故著名作家李手书的"苹花书屋"。

  他很积极地给记者介绍这些字画的由来,遇到名家手笔时就大声读出上面的题字落款。"我是国家体育总局的无形资 产。"他颇有些自得地说。

  "我人缘好,朋友多,有号召力。我一招呼,大家就都来了。利用这些朋友关系,举办些体育活动,能给国家体育总 局带来创收。"万伯翱进一步解释说,"搞活动一是要有投资方的投资,二是要有名人捧场。这样的活动才能搞成。"在他张 罗的活动上,经常出现的不仅有体育界名人,还有高干子弟和老帅的夫人们。投资方冲着名人的面子投资,而名人则看万伯翱 的面子出席,万伯翱在名人和投资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万伯翱的确有着极好的人缘,他办公桌上的电话不时响起,拿起话筒,他总是先来一句热情洋溢的"Hello"。 来电中有出版社约稿的,有请他帮忙办事的,有时候他会说自己和某某副部长不熟悉,但一般情况下还是爽快地应承,看上去 乐此不疲。

  "我出的书也是这样,如果请文化界的名人来画书的封面,要五、六万或七、八万。但我这本书的封面是请王明成给 画的,不讲钱,讲交情。"万伯翱提到的书为《四十春秋》,收录了他历年写下的关于老一代革命家休闲活动的散文和随笔。 此前他还出版过《三十春秋》、《灯下日知录》、《元戎百姓共垂竿--万伯翱钓鱼文章精选》等作品集,还写过几部影视剧 本。

  他很得意自己开创的"体育散文"体裁,并说自己更喜欢做一个"文化人"。"我对政治不是很有兴趣。"万伯翱说 。他提到了同是高干子弟的一位现任部长,"我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已故作家曹禺在为《四十春秋》写的序中这样评价万伯翱:"伯翱不像一般高干子弟那样剑拔弩张,张牙舞爪。当然 ,那些人可能更有本领,但我始终还是喜欢伯翱这种具有中国纯朴民风的类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也说过,"高干子弟的毛病在他身上竟然没有,这是很可贵的。"

  "捣蛋大王"

  万伯翱小时候淘气而且霸道,"我上小学时不懂事,是捣蛋大王,讨人嫌。想打人就打人,想骂人就骂人。"他笑言 ,"这是游击队作风,我父母就是游击队。"

  建国初期,他曾在为干部子女设立的西南军政人民小学读过书,"当时学校的校长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同志,邓朴方 是我的同学"。这个喜欢捣蛋的孩子给卓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他在北戴河再次见到邓小平一家时,卓琳开口便说 :"万伯翱,不调皮了吧?是少先队员了,该变成好孩子了。"

  无论多调皮,万伯翱对父亲还是畏惧的,而万里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他那时一再教育我们不要搞特殊化。我从 来没用过他的红色电话,他的专用汽车我都没坐过。老爷子当铁道部部长时,有一节火车专用车,我家的一个亲戚为占便宜, 想直接上这节车,就不用买票了。但老爷子说这节车叫公务车,公务车是给部长做公务用的。私人不可以用公家的车。"

  15岁时,万伯翱考入外贸学院预科(相当于现在的中专)。时值三年困难时期,他每年都要和同学们到学院房山县 劳动基地劳动,工作十分艰苦,而吃的却很差,食堂常在饭中拌老榆树叶和杏树叶让他们充饥。

  他后来曾作诗描述当时的情况:"三年房山基地苦,树叶充饥难裹腹。晨挥铁锨汗润土,晚读英语雪铺路。"

  万伯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过得还算平静,整个中国虽然不断经历各种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但还没有到惨烈的地步, 也还没有"触及灵魂"。

  被周总理表扬

  18岁时,万伯翱没有考上大学。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万里,决意送这位长子到河南省西华县黄 泛区农场进行锻炼。

  "那是1962年9月6日,距今整整42年了。"万伯翱对这件改变了他一生的事记忆犹新,"当时家里人基本上 都不同意,妈妈和奶奶认为我年龄还小,而且猛然从一个高高在上、没经过风雨的洋学生,突然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个人 到那种环境里去,肯定吃不消。到底行不行,我自己当时也不知道,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了,就闯一闯吧。"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的知识青年就开始了下乡支援农村建设。这是团中央代表团从苏联取经带回来的经验 ,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而毛泽东真正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是在196 8年,已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万伯翱下乡要比最高指示还早6年,而且一去就是10年。

  回忆起那段往事,万伯翱对父亲表示理解。"知识青年下乡是中央的决定,他就是中央的一员。"父亲对子女的教导 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现在他要求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问题,研究一下苏联是怎么垮台的。"

  1963年春节前,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回家过年的心愿。万里在回信中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快要到了,你来信问是否能回北京来探望亲人,我同你妈妈商量后,觉得全家虽然都很想念你,都想见到你,但为了你更好地 进步,更好地锻炼,你还是不回北京的好。"

  这封信被《中国青年报》全文刊登,当年9月,该报又以头版头条刊发了《市委书记的儿子在乡下安家落户》为题, 报道了万伯翱的事迹。他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典型,得到了周恩来的表扬。

  "一直到我在河南大学读书的时候,还有老师记得报道我的那篇文章。"

  从天堂到地狱

  作为高干子弟,万伯翱在黄泛区劳动时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特权。"那时特权思想没现在这么严重,但是因为我的身份 ,也受到了一点照顾。"他说,"那里的农民都很客气很善良,他们让我慢慢锻炼,循序渐进,不让我猛干活。他们总说&a pos;你弄不了,我来吧'。"

  万伯翱至今仍记得和一个农村姑娘比赛割麦子时的尴尬场面,自己使出浑身气力,依然让人家落下很远,"那距离好 比'打长途电话',距离差得太大了,跟她说话都得打长途了。我当时羞愧难当。"不过他很快学会了 种苹果,如何剪枝,一年施几次肥,如何嫁接,都渐渐了如指掌。

  到黄泛区的第4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万里被打倒了,关押在秦城监狱。伴随父亲的命运起伏,万伯翱一下子从下乡知青的典型,变成了修正主义的苗子, 戴上了"刘少奇的黑样板,资本主义的小黑瓜"等帽子,被"监督劳动"。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

  好在万伯翱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他说自己当时表现很好,事事都争个先进,"农民还是很善良的,你没有问题,他 们就不会对你太苛刻"。更重要的是,"我们家出身好,贫农出身。资本家犯了错误就是资本主义复辟,地主就是反攻倒算, 但贫下中农犯了错误,也就是立场不稳,眼光不亮,蜕化变质。再说当时主要是针对'党内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 派',我又不是当权派,所以没受到太大的冲击。"

  那段时间,他结识了著名作家李,二人成为忘年交。他还结识了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后者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吃亏是福

  在黄泛区一呆10年。1972年,万里的问题被定性为"内部问题",万伯翱也随后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保送到河 南大学英语系。

  毕业后,万伯翱被分配到总参炮兵学院工作,虽然当时英语人才稀缺,但他穿上了军装却迟迟戴不上领章和帽徽,因 为当时万里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再次被打倒。

  "四人帮"垮台后,万伯翱很快就得到了迟来的领章和帽徽,并晋升为连级军官。

  随后万里再次复出,出任安徽省委书记,在那里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 员长。

  万伯翱的仕途和生活也开始顺风顺水,他调入北京武警总队九支队,从基层干部干起,1986年转业时,已经是武 警部队某部的团政委了。万家四兄弟都当过兵,老大的军衔是最高的。

  1987年,转业后的万伯翱被派往国家体育总局任对外宣传处处长,后又调到中国体育杂志社任社长、总编辑,现 为国家体育总局人力开发资源中心主任,正局级。在万家的子女中,老四万季飞的职位最高,现任中国贸促会会长,正部级。

  作为高干子弟,是否会得承父荫,万伯翱坦承"不能说没受益"。

  "这得分两方面讲。一方面耳闻目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熏陶,这肯定是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反倒因为是高干子弟 ,就像刘少奇的女儿要入党,刘少奇一句她不够格,她就入不了。我也碰到过这种情况,老爷子一句让我好好锻炼,到最艰苦 的地方去。我这一去就是10年。"

  他又补充说:"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了,但是长远看,我也不吃亏。有人说这10年耽误了我的青春,耽误了升官, 但我觉得还是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失去了青春换来了我的工作经验,换来了写作的素材,我更加成熟了,更知道如何待人接物 了。就像马克思说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同时改造了人类,我对这一哲理体会得更深了。"

  万伯翱说,他不看重自己的职位:"我的成就感来源于写作,职位没什么。"

  他写的大多是家庭生活和老革命家的休闲生活,在他的笔下,刻画过邓小平、贺龙、徐向前、陈锡联、罗瑞卿等人。 在为他的新书出版举办的研讨会上,邓小平的女儿邓榕也曾前来捧场。这固然得益于他独特的身份和成长环境,但万伯翱并不 愿意将在写作上的成功完全归因与此,"他们有很多人条件比我更好,但他们都没写出来啊。"

  万伯翱的散文《我们家的香椿芽》曾获得2002年"罗庄杯"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万老大的政治观

  如果万伯翱不是万里的儿子,也许不会到黄泛区耗费10年的光阴,也不会在文革中受到那么多的牵连。反过来说, 他也可能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和名望。由于靠近政治漩涡的中心,他的前半生走向直接折射出中国的变迁。

  但他对政治的看法却出奇的平淡。"政治是客观存在,每个人都在其中,所以谈不上喜爱或讨厌。"万伯翱这么说的 时候,脸上没有表情。只有在谈到现在的党风问题时,他才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对过去良好干群关系的留恋,但也只是点到即止 ,不愿多言。

  与回忆旧事相比,万伯翱更愿意提及现在从事的工作,他喜欢说自己"推动了体育总局的一项改革"。改革的主要内 容是组织中国的优秀教练员援外,目的地大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中国的援外教练工作始于1957年,迄今已向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教练员2400多人次,分布在26 个体育项目上。教练员们在国外的工作,不仅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体育发展,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过去我们援外多是出 于政治需要,现在我在人力资源中心进行改革,真正的让它符合市场规则。"

  "符合市场规则"的重要一点,就是按市场需求走出国门并站得住脚。2003年4月28日,北京SARS闹得最 凶的时候,万伯翱主持仪式将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练送往墨西哥。"在那种情况要组织教练出国确实有困难,但我总是有 办法的。"他说。万伯翱为此两次前往墨西哥,与该国体育部长面谈,促使墨西哥方面最终决定全部由中国教练执教。中国的 援外教练在各国都站住了脚,支援吉布提的艺术体操教练,得到了该国总统和总理的接见,被授予骑士勋章,并得到了非常高 的评价:"你们40天的工作超过了我们几年的外交努力。"

  万伯翱为自己推行的这个援外计划兴奋不已,并坦承60岁的自己"还是有一些改革的观念和勇气"。

  "我的工作跟政治紧密相关,还跟外交有关。"万伯翱说。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