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监狱系统开始构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8:00 法制日报 | ||||||||
罪犯改造结果有标准 我国监狱系统开始构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 本报北京10月26日讯(记者王宇刘国航)一名罪犯刑满出狱时究竟是否还具有社会危险性?恶习是否得到彻底矫正?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监狱在此方面都缺乏一个系统、科学而又具实际操作性的评估体系。近年来,我国监狱系统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记者从在此间召开的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司法部在近几年的工作部署中,进一步明确要求要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为工作中心,并加速推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进程。从目前已有的做法看,一名罪犯入监后就会像病人住医院一样,接受心理、认知、行为进行科学等方面的综合测试,由监狱有针对性地出具个体改造建议书,并对以后的矫正和出监阶段,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并不断地测试、比较,可以看到发展与变化,既强调罪犯的日常行为表现,又着眼于罪犯心理和思想的转变。罪犯刑满释放时,监狱出具的危险等级报告和改造质量水平报告将送到当地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机构。 湖南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李云峰向记者介绍,2003年司法部在天津、湖南成立了课题组作为试点单位。目前,湖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方案,并在全省60%的在押犯中推广使用。另外他们还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出监监狱———星城监狱,创造了一种刑满释放前多个监狱统一开展改造质量评估的新模式。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局长于爱荣主编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一书,在大会上引起了中外与会者的广泛关注,150本赠书成为大会中最抢手的资料。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称江苏省监狱局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区矫正需要社会的支持———访新西兰矫正部卡翠娜·凯西女士 本报记者 刘国航 王宇 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暨研讨会进入第二天。在北京昆仑饭店昆仑中心厅内,一位气度雍容、谈吐文雅的女士的发言,引起了众多与会人员的注意。 她就是新西兰矫正部负责缓刑与服刑事务的总管卡翠娜·凯西女士。 显然,凯西女士很愿意接受法制日报记者的专访,当她知道记者采访她的话题又是社区矫正时,便会心地笑了:“社区矫正是许多人感兴趣的事物,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让罪犯最终回归社会并融入社会,只有靠社区矫正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做得好!” 凯西女士说,在新西兰,尽管社区矫正已全面开展,但仍有一些社区居民不太了解和不热心这项事务,理由是“这样一来,自己的社区就不安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社区矫正的目的正是使那些有过刑罚记录的人“今后不再重新犯罪”。对这些服过刑的人来说,身处监狱这一比较封闭的环境内,在思维和行为上都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社会不相融合甚至相对立的习惯定势,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极不适应。如果社会对他们仍然不予理会,不去关心他们,久而久之,许多社区就真的会变得不安全了。 “想想看,如果你知道身边的这个人住在哪儿、在干什么,总比你对他什么都不知道要安全得多吧!”说到这里,凯西女士脸上的神情显得有些庄重。她说,在新西兰,现在国家每关押一个罪犯,一年就需要拿出2.5万元新币。如果这笔开支用于社区矫正,则会降至7000元新币。这两项费用对比下来,更多的人就会赞成社区矫正。如果省下来的这笔费用全部用于社区公共事务,就会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因此现在要把社区矫正的功能和意义告诉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都知道,这是目前犯过罪的人能回归社会的最好办法,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凯西女士说,她这次能来北京参加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的第六届年会,感到非常有意义。特别令她高兴的是,减少监内服刑人数、重视社区矫正,已取得包括中国同行在内的愈来愈多的人的认同。虽然社区矫正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这项工作的发展势头良好,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至于让我对中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我说不出太多。不过有一条是必要的,就是从现在起,媒体要尽可能更多地报道社区矫正事务,让更多的非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能理解和赞助这项事务,从而推动政府大力支持社区矫正!” 说罢这番话,凯西女士站起身来,摆摆手向记者告别。 (本报北京10月26日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