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市民化”与文化歧视的博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9:1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近日,一项由多部门参与、涉及1700个建筑工地、20万农民工的现场观摩活动,正在郑州市建筑界展开。此项“革除十大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活动的参与者、中建七局人士称:“这是一场文明素质的革命。” 在现场观摩会上,人们参观了中建七局黄委会职工住宅楼工地民工宿舍,郑州市顺河路的宋老先生说,“我以为民工就是住窝棚,谁知已经和市民一样了。”
此项活动的推动者、郑州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在关心、尊重农民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倡导,帮助他们融入到大都市的文明之中。通过参观了解,让普通市民了解农民工的现状及变化。 让农民工融入都市文明 据了解,此项活动及带来的“硬件”规范源于郑州市正在实施的一个方案。 今年4月,郑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革除十大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活动示范工地建设实施方案》。在硬件建设上,《方案》规定,各示范工地要做到有活动室、淋浴室、电视机、宣传栏及文明施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文艺工作者进工地演出、赠送书籍、影视作品,帮助建立一批工地图书室。要进行劳动保障法规宣传教育等。而此项活动的目的,正在于在关心、尊重农民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倡导,帮助他们革除衣衫不整、说脏话等陋习,融入都市文明。 多年来,民工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与散漫、不洁相联系:建筑工地上,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人,是他们;市政道路旁,下窨井通管道的人,是他们;城市马路边,扫树叶清尘土的人,也是他们。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国已有9820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使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融入城市已成大势。有专家称,民工“市民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变迁,也是转型期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便在这里提上重要日程。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丽萍介绍:“半年来,这项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只求城里人平等待人” “让民工融入一个文明的大都市中,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中建七局宣传部部长王精学说。 在一家媒体供职的市民韩先生认为,民工们在工作之余缺少基本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也十分贫乏,对于一般市民来说,民工就成了闲散、无聊、邋遢、素质低下的代名词,就连有些电视台播放的小品,也拿他们开涮。 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农民为了生计,由农村来到城市,出的是苦力,干的是脏活累活,收入不多,但对城市建设、对方便城市居民生活贡献很大。可城里人对民工的歧视却有增无减。现在,一些媒体对农民工的话语歧视又升了一个层次。有消息说,某市为维护社会治安,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农民工集中的几家建筑工地清查盲流。这种歧视赤裸裸透露出“媚富贬穷”的价值取向,它对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一位教师认为,话语歧视对社会的杀伤力不可小视,它弱化人们的道德良知,导致人们精神冷漠。当可怜的农民工在瑟瑟寒风中爬上塔吊要往下跳,只为讨回那本应属于自己的血汗钱时,我们却无视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痛苦与无奈,而是和某些报道一起称此种行为为“作秀”。 干粉刷活的刘师傅说:“我们希望城里人对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平常我们干粉刷活,干得已经很好了,但一些城里人总是鸡蛋里挑骨头,到后来还是少给我们工钱。再说,你活儿干得再好,哪能一点儿毛病也没有啊?我们只要城里人平等待人就行了。” 农民工史国庆说:“我想对城里人说,请多点同情心,不要恶意克扣我们的工钱,虽然我们之间是雇用关系,但也应该是朋友。如果城里人真正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忙,我们保证分文不取。” 深蕴的民本主义思想 河南省总工会一位干部说,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工正式纳入职工队伍,使他们成为职工群体的新成员。由“民工”到“职工”(产业工人),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群体分类的变化,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进步。 据了解,正是一些城市在农民工就业问题上的“临时化”管理态度,导致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诱导了城市对他们的歧视。 一位政府干部说,解决农民工拿到工资问题,仅仅是农民工进城就业中的一个局部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要从思想观念上给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个明确、稳定的定位。 “民工”变“职工”,体现了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占中国最广大人口群体———农民的关怀,深蕴着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顾东辉认为,民工“市民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变迁,也是转型期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农民工暂时离开农村且生活在城市,但他们并没有作为一个平等的群体融入城市社区。他们生活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旅途上,这种“夹心状态”严重影响着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心态。他们对其农村家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和其它帮助,同时又因不回家、情感弱化、观念冲突、子女照顾不足、家庭解体等,使家庭成员哀怒不已。他们似乎正在离开农村而步向城市。然而,作为城市的新移民,他们处于城市的最底层,无法满足如城里人般的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说,农民工是城市社区的平等元素,城市有责任保障其各项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