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湖路发现南汉国遗迹(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9:13 金羊网-新快报 | ||||||||||||
同时发掘出西汉早期至明清时期墓葬52座 新快报讯(记者 陈琦钿 实习生 吴燕燕)昨日,记者从市考古研究所获悉:位于麓湖路3号工地的考古发掘已经于近日结束。工作人员共清理出西汉早期至明清时期的墓葬52座、南汉北宋时期建筑基址一处(包括灰坑一个)、水井5眼、窖藏一处,各时期遗物1500多件。考古专家称,其中一些墓葬、遗迹和遗物还创下了多项广州地区考古首次发现的纪录。 琥珀蟾蜍陪葬品 发现地点:东汉早期木椁墓 麓湖路3号工地坐落于横枝岗南缘,是一坡岗地带,呈东高西低之势。其中挖掘出的一座东汉早期假双层结构的木椁墓,是近年来广州已发现的木椁墓里保存最好的一座。其出土物品有滑石炉、水晶串饰、琉璃珠、玛瑙珠、琥珀蟾蜍、金珠、铜镜等近400件。据考古专家、广州考古二室主任丁巍介绍,当中的八乳规矩镜、规矩鸟兽镜,四乳鸟纹镜等流行于西汉时期至东汉早期的铜镜,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好,光鉴照人;而古代贵族们用来佩带的串饰品———琥珀蟾蜍,则是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陪葬品,该琥珀雕刻,形态逼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铺成“王”字棺底铜钱 发现点:明代土坑墓 市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马建国告诉记者,在本次发掘出的52座墓葬中,有一座最为奇特,且谜团重重,它便是明代早期的土坑墓。当该墓穴挖掘到底层时,考古人员全都为之一惊,因为其棺底部竟用57枚铜钱铺成一个大大的汉字“王”字,而且这些铜钱年代不一,大部分是北宋铜钱,从北宋早期的“太平通宝”到北宋晚期的“大观通宝”都有,而明代的数枚铜钱则是早期的“洪武通宝”。 马建国说,这种用铜钱在棺底铺垫的墓葬做法在广州地区、乃至全国的考古中还是第一次被发现。至于该“王”字究竟象征着墓主的特殊身份,还是暗指墓主生前有“称王”的雄心壮志,则有待考古专家的进一步研究。 青铜佛造像 发现点:南汉“垃圾点” 在发掘区域的东南,即原山岗的坡顶处,发现南汉及北宋的灰坑(灰坑:先民倒垃圾的地方)。灰坑堆满贝壳和泥土,出土大量生活用品,有青釉碗、青釉碟、宽洞夹砂黑陶、青釉执壶以及南汉“乾享重宝”铅钱。 马建国介绍说,出土物中弥足珍贵的是坑内的一件青铜佛造像(见小图),它长11.5厘米。上部形状如予,下有圆锥状底座,上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主要部分,铸成浅浮雕,佛像立姿,着曳地长袍,体态健硕、面目谦和、双手自然下垂,身后有刻线火焰纹光背。据“乾享重宝”铅钱,可知该灰坑的年代为南汉时期,因此佛像的年代至少也到南汉时期,这是广州目前所知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铜像佛,为研究广州地区五代时期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宋代瓷器窖藏 发现点:南汉-宋代建筑遗迹西 据介绍,本次出土的窖藏在南汉-宋代建筑遗迹西侧约30米,呈长方形。放置有青瓷执壶、黄绿釉执壶、黄绿釉盒、黄绿釉盆等共9件。考古专家们推测,这批陶瓷器具有晚唐至北宋的特征,其埋藏的年代当为北宋时期,可能与建筑废弃有关。而这也是广州考古界第一次发现宋代器窖藏。 南汉-北宋遗迹延至市中心外 记者了解到,麓湖路3号工地考古挖掘的另一大“亮点”,是首次在市中心以外发掘南汉和宋代建筑遗迹。据介绍,南汉国在如今的儿童公园一带建都,而以前的挖掘考古工作没有脱离现在市中心一带。南汉国的发掘面积通过此次发掘而扩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发掘的情况看,这处建筑基址至少进行过四次修建。其始建于南汉,北宋又进行三次重建。 南汉建筑基址发现有庭院、廊道、散水、房基和房屋隔墙,全部以砖砌筑。而宋代的三期建筑基址,在砖铺廊道、散水和磉墩等遗迹。 丁巍向记者透露,据文献记载和发掘地点的方位分析,该建筑遗址可能与南汉的两处建筑有关。其一,南汉开国皇帝刘岩曾在郊区建造多所离宫别苑和寺院。在今麓湖一带建有甘泉苑,苑内有甘泉宫等。在从城内到甘泉苑的路上,修建大道和凉亭,是南汉时期踏青的好去处。估计这处建筑遗址可能与南汉甘泉苑或附属建筑有关。其二,南汉后主在环兴王府(即广州城)兴建二十八寺,四方各七寺。这处遗址也有可能是其东面和北面的寺院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