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开望京韩国人的原味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23:18 华夏时报 | ||||||||
泛CBD剖开望京韩国人的原味生活剖开望京韩国人的原味生活http://www.chinatimes.cc华夏时报·华夏网2004-10-28 “韩国人到中国,从机场下车,不用告诉司机到望京,只要说自己是韩国人,司机就知道将车开到望京。”昨天,在望京采访时,一位经常往返于中韩两国的张女士向记者如是说,从中不难看出,韩国人成了望京的“主力军”。记者了解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扑面而来的“韩风”记者沿着阜通大街的大西洋新城走到望京西园三区,处处可以感受到暗中涌动的“韩流”:路旁的广告上用中韩的文字标注,形象设计中心、音像专卖店、化妆品店无一例外地写着中韩文。走进一家食品超市,记者看到超市里的韩国食品专柜内销售的商品基本上是韩国的食品,还写着韩国的文字,来此消费的人群以韩国人为主。收银员能用韩语和韩国人很顺畅地交流和沟通,他们是鲜族,讲韩语当然不在话下。 记者在望京新城以及周围的一些楼盘逛了逛,发现一个适合韩国人生活的很完备的循环系统已经形成。从各种配套的商业设施来看,周围鳞次栉比地坐落着挂着韩文招牌的韩式料理店、咖啡厅、烧烤城、美容院,服装店,练歌厅、网吧、跆拳道馆、高尔夫球练习中心……“望京韩国城”也挂牌营业,由于韩国人喜欢珍珠,里面还专门设有珍珠店,出入此地的常客多为韩国人。 缘何演变成“地道”的韩国村有人说,望京的社区俨然成了“地道”的韩国村。于是有人问:是韩国人爱“扎堆”吗? 望京的“韩国村”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望京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这里并没有政府的行政指令行为在里面。她很自信地向记者谈到了望京吸引韩国人的优势。 望京新城的开发商说:“当初也没有刻意地进行炒作,只是房地产项目的品质高,周围的环境好,吸引了一些韩国人。”记者了解到,1996年这里还是一座座正在建设的高楼,当年5月份望京新城才开始卖房。一年后,竣工交用,这个拥有48万平方米商品房的小区2000多户居民陆续迁入新居,随着小区日趋成熟、人气渐旺。望京西园四区的一位先生说是1997年小区刚刚开始有的时候就入住的,在他的感觉中从2000年开始,这里的韩国人才明显多起来了。个案一:韩国女人创业记 在望京西园社区的韩国折纸协会北京支社的教室里,记者见到了韩国折纸协会北京支社社长、望京“韩国村”的“村民”金泰玉女士。本来约好上午9点的采访,因为记者路上塞车的缘故耽搁了一会儿,但这并未影响记者感受韩国人待人接物的谦逊礼节。刚跨到门前,还没等记者按门铃,妆扮讲究的女主人已经把门打开,右手放在胸前、身体微微前倾呈半鞠躬状,微笑着迎进记者。她就是要在中国圆折纸梦的韩国女人。被推举为折纸协会的负责人金女士是一位韩国留学生的母亲,她纯粹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家人一起到望京生活的。由于中韩文化的交流,韩国折纸协会的会长好几次曾专门为推广折纸来北京的学校介绍过折纸艺术,也有想法在中国设立支社,但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个愿望也就一直被搁置。 作为韩国折纸协会资深会员的金泰玉来华生活,使韩国折纸协会在北京支社找到了推广人,金泰玉也被认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金女士在自己生活的望京社区租了一套房子作为教室,自己掏钱配备了桌椅,并选购了相关的折纸材料和样品。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她开始去招收和她一样对折纸艺术感兴趣的中国人,从此背上了将韩国折纸在中国推广开的“包袱”。 推广折纸路漫漫在中国,当折纸还被很多老师和父母看作是一种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的奢侈品时,想说服他们让他们的孩子腾出学习或者玩的时间转投到折纸上来,似乎变得不太不可能。 可是,在韩国一直把折纸当作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来学,是中小学开设的必修课程。当她把这些话一遍又一遍地向别人说时,得到的答复是“很好”,但不会接受学习。“除了一些有熟人介绍的学校外,很多学校几乎还没等我们把话说完就把电话挂断,或者是压根儿连门都不让进就把我们轰出来了。”金泰玉情绪激动地向记者诉说。 尽管她始终认为:折纸很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艺术素质和创造力。从两年来的推广来看,韩国的折纸在中国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有没有想放弃?”记者问她。 “不会。”金泰玉很坚定地说。目前她已经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韩国国际学校两所学校教课,接下来她还想寻找机会能与别的学校进行接洽。她告诉记者:“下一步我想尽快学汉语,以便能和别人沟通,更好地将折纸本身所蕴藏的一些内涵描述出来。”个案二:走进望京的韩国家庭 满足孩子中医梦举家搬迁入望京这是一个典型的韩国家庭,梁先生、夫人、在中医药大学学习的儿子和读高中的女儿。 “您家在望京呆多长时间了,为什么来到了中国?”通过翻译记者和梁先生一家攀谈起来。“两年前,我儿子即将从韩国的一所中学高中毕业,在筹划大学的专业选择和就读学校时,他执意要到北京来学习中国的中医。”她解释说。在韩国,由于有很多关于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宣传以及名校好专业的介绍,所以我们对他的要求不但没有反对反倒是很支持。“学习上经过努力后,我儿子亦如愿以偿地收到了中国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说到这,梁的夫人不由得喜笑颜开。 刚开始,他们全家并没有都搬到北京,只有儿子一个人过来,并且在学校寄宿。“但学校寄宿的条件实在是不大好,那么多人挤在一个屋里。”他们比划着向记者形容,流露出对孩子的爱怜。“因为不能接着在学校寄宿,和我在北京工作的韩国朋友取得联系后,儿子便寄宿在他家,也就是在望京,因为我朋友的房子就是在这儿租的。”随后,听说在望京生活、居住都很方便后,考虑到女儿也即将上大学,梁先生就辞掉了韩国的工作,把韩国的房子出租后,全家搬到望京。“孩子住在自己家里更方便些。” 从翻译的口中,记者得知,在望京生活的韩国人中,除了因为工作需要迁移北京外,像梁先生一家这样为了孩子的学业,放弃在韩国的家和工作,举家搬迁“扎堆”望京的父母还有很多。为了孩子的教育,韩国人愿意放弃很多东西,有的全家不能来北京,也至少来一个亲人。韩国的男性在家里总是被照顾的角色,但为了孩子,也学会了自立。 梁先生放弃了在韩国的企业,全家都搬到望京,他的生活并没有变得很糟糕。由于对韩国人的生活、文化很熟悉,目前他在北京一个国际学校任校长,她爱人现在北京继续做教育工作,女儿正复习准备考北京大学。 为了学好中文坚持看中文台由于在语言上存在障碍,他们出去通常打车。孩子住在家里,每天上学放学也是打车。他们考虑到费用问题,就和生活在望京的韩国人约定,4个小孩合租了一辆车,由专车来回接送。 为了孩子能学好汉语家里不装卫星电视。 梁先生家里看电视,通常都是看中文台。其实,他们住的房子只要装上卫星天线,就能看到韩国的频道。但他们执意没装,说是能够强迫自己接受中文的,有利于自己中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好处。 尽管生活在中国,他们却很关心自己本国发生的事情,但中文台没法满足他们这方面信息的需求。为此,梁先生的两个孩子曾有过这样的提议,“其实,我们可以装卫星电视,需要看的时候,方便一些。”但却遭到了父母的拒绝。“有了卫星电视,就会有依赖心理,不能纵容这种想法。”平时要看韩国的新闻,梁先生就从网上获取。 “不懂中文,但强迫自己看中文台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他们对此深有体会,一段痛苦的经历之后,他们却觉得很欣喜,他们的中文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原作者:本报记者谭少容张金霞报道来源: 华夏时报共有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