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申遗首倡者的“紫禁城”之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7:14 华商晨报
申遗首倡者的“紫禁城”之恋(图)
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支运亭核·心·提·示

  他生长于淮河之滨,大禹治水之地;他是晋朝宰相之后,却对清史与满族文化情有独钟;他曾有过25年的军旅生涯,而最终却选择成为了一名学者;他曾做过人事处长、书店经理,然而只有院长这个头衔做得最久;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事业单位的账面数字从6000元猛增到1200万元。

  他叫支运亭,沈阳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60岁的他几天前刚刚宣布“解甲归田”。作为“一宫两陵”申报世界遗产的首倡者,最令他欣慰的事,就是在沈阳市政府大打清文化牌的大背景下,故宫———这一古老的建筑群终于登上了世界遗产的“宝座”。

  天街小雨,秋风摇曳。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支运亭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那灰色的曲线模糊在红墙金瓦、雕栏玉砌之间……

  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每每谈话,嘴角总嵌着温和的笑。他习惯与媒体打交道,以学者的风范向世界介绍沈阳故宫。

  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个几天前才“卸”下的头衔本身就让人心生敬意。

  军旅生涯

  第一次见到支运亭,是在他的办公室,那是一间布置很简单的房间:占了一面墙的书柜,上面整整齐齐地立满了古今中外各种关于清史的学术书籍,其中几卷就是由他主编的。

  他拿着其中一卷对记者说:“这是关于故宫每个宫殿的图录,是我们为记录2003年那次历史性修缮而出版的……”

  老人安详地笑着,以长辈的姿态招呼着我们这些年轻的记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即便有电话打扰,他也绝不肯接———平等的交流,是这位采访对象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

  支运亭出身于儒商之家,良好的家学传统造就了他诗人与义士并重的性格。高中毕业那年,中印边界爆发战争,青春年少的支运亭毅然决定报考空军飞行学校,希望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报效国家。

  “25年的部队生活,养成了我凡事讲求实际,注重实践性、准确性,不图虚名的个性,这就像是当年打那些美蒋侦察机,你差了一分一毫,炮弹到了天上就要差出十万八千里。我这几十年,都这样,瞅准了就干,肯定没错!”

  由于支运亭的出色表现,年仅36岁的他就被提升为团职干部,38岁时又当上了团政委。

  1986年,支运亭转业到沈阳市文化局担任人事处处长工作。当时他的行政级被确定为19级,比局长的级别还要高很多。

  也就是那时,支运亭觉得自己在管理能力上尚有欠缺,应当“充电”,因此报名参加了由中央组织部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领导决策科学研究生班。

  随后他把所学运用到了实际:上世纪80年代末期,文化局给文艺工作者们评定职称,划分的标准是看学历。支运亭认为,应该灵活运用标准。“一些老文艺工作者,由于时代的原因都没有高学历,一些年轻人也因为‘十年动乱’耽误了学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会让一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心寒的。”

  当时沈阳市杂技团里有一位姓高的青年演员,才20多岁就捧得了国际大奖,可是按常规,他资历不够,最多只能评个中级。

  “如果评中级,人家势必会走人,到时候损失的是大局,后来经过我们反复商讨,决定给人家评高级,这样人心就稳住了!”支运亭站在那里,像位正在指挥战役的将军。

  “掌门”故宫

  1992年一个冬日的午后,刚刚就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支运亭来回踱着步,他不断地问着自己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紫禁城呢?《辞海》中的解释为:通指“北京故宫”……天子所居宫殿为紫宫……王城又是百姓难以接近的禁宫,所以称王宫为紫禁城。

  那么沈阳故宫算是什么呢?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在此登基坐殿,再加上代善、多尔衮、孝庄、豪格、范文程……等一系列影响中国进程的历史人物,这里怎么就不配叫做“紫禁城”呢?

  作为一座皇宫的“掌门人”,生来拒绝平庸的支运亭立志要将这些伟大的历史建筑推向高处。

  支运亭刚刚接手的博物院远不像今日这般繁华,而且账面上只有6000元钱,年门票收入仅300万元。

  为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内行,刚当上院长的支运亭在辽宁大学古代史研究生班念起了双硕士,一学就是两年。同时,着手对宫院进行修缮。

  这两年间,在沈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故宫又开始了十大修缮工程,仅以东路大政殿———十王亭部分为例,就进行了宫殿复原、地面还原、修建年代考证、陈列与历史原貌吻合等四大项工程。

  自清末以来,大政殿琉璃宝顶损坏严重,支运亭认为工程应首先从确定该殿最后一次修缮时间入手。最终,众多史学家根据琉璃瓦的特征断定,该殿最后一次修缮时间应为乾隆中晚期。

  时间一定,支运亭马上让工匠师傅们依据资料图片并按照乾隆中晚期瓷器特征烧制新琉璃宝顶。可是“御用品”并非寻常瓷器那样容易烧制,在经过了长达12次的试验后,最终有两款获得成功。支运亭决定将其中之一上移替换,另一个收藏备用。

  琉璃宝顶虽定,可是大政殿顶部的工程并未因此结束。殿檐上的八级吻兽呈现出多个时代的烧制特征,显然其中有后人胡乱修缮时留下的赝品,可究竟谁真谁假呢?

  这个问题令支运亭冥思苦想,以至于彻夜难眠,这几乎成了支运亭任院长以来最伤脑筋的一件事。

  “一天,当我再度走过大政殿时,不觉灵光一闪,这八级吻兽中有5个样式、大小、材质相同,也就是说,这5个应是同一时期所烧制的。于是我马上召开现场研讨会,请专家进行论定……鉴定结果是我的推论应是正确的。就这样,在经过了三次试烧后,八级吻兽的仿品终于诞生……”支运亭双手合十、放在唇下,似乎再次陷入当时的思考。

  “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院不能没有一支专业性很强的研究团队,我认为搞这支队伍十分必要!”支运亭再度拿出了自己将军般的气魄。

  多年来,故宫的“额头”上积满了老灰,这看似不起眼的“死皮”,却难坏了几代文物保护人———擦又不敢擦、碰又不能碰,万一一个不留神,也许弄坏了文物。

  支运亭偏不信这个邪,他领着宫内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叫“面滚”的特殊工具,这“宝贝”就像面一样柔中带刚,无论多么细小的缝隙它都钻得进去,而且只需要滚上几遍,就可使房屋焕然一新,并保证不会碰坏东西。

  支运亭笑着说:“可别小看这么个面团,我们在配置上花了大量的时间,配什么添加剂,比例是多少,我们试验了100多次才得以成功。后来,这个小‘面团’竟然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发明奖。”

  一次,支运亭去日本考察,偶然从一批老照片中发现:大政殿与十王亭的原始地面没有现在这么高,难道皇宫的“本色”已经堕入土中?

  支运亭领导专家组在开始进行多次考古勘察和史料分析论证,最终认定殿前的丹陛和踏跺已被埋入地下……

  在故宫里面“淘宝”,这是一项旷古未有的工程,沈阳市政府予以全力支持,在投入240万元并撤去半米多厚的土层后,终于找到了原始文化层。在重新铺砌了地面砖石后,这座占地1.4万平方米、尘封近百年的古代广场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首倡“申遗”

  支运亭是“一宫两陵”申报世界遗产的首倡者。早在1994年,他就以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建言:辽宁省暨沈阳市应以辽沈地区清文化象征的“一宫两陵”积极筹备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一泓碧水,四海放舟”。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提案,其间屡经波折,直到8年后,才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开始实施。

  山花烂漫,春雨如酥。当2003年到来时,“申遗”工作已如火如荼。沈阳市政府开始着手修缮这座“龙兴之地”。6月,沈阳故宫宣布闭门谢客一个月,内部修缮工程全面展开。

  这是自乾隆以来,沈阳故宫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任何一根柱子都要经过“二麻六灰”、前后达80天的时间才能修复完成。

  那次修缮工程,支运亭今生难忘:急迫的工期令他坐立不安,嘴角烧起了一串火泡……

  59岁的他旧病复发,然而曾经的军人并未因此而被打倒。

  刚刚走出医院,支运亭就把住院通知书撕掉了。每天打完点滴后,他就拖着灌铅似的腿来到施工现场。绿树朱墙间,一把赤色的伞在雨中飘移,一位老人踯躅前行……

  六十年一甲子。

  公元1644年,多尔衮提兵入关,开始了一个王朝全新的历程;360年后,又逢甲子,故宫迎来了自己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

  2004年7月1日夜,一个震奋人心的消息从苏州传来,沈阳故宫以绝对优势顺利出线,成为世界遗产项目。是夜,故宫员工、广大市民自发地来到大清门前举行庆祝活动。

  儒商智慧

  支运亭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儒商。在他担任院长的12年里,不仅帮故宫赚到了钱,而且还破天荒地建立了四家公司、一家文物店,这座古老的皇宫正朝着集团化方向迈进。

  “故宫首先是一种文化产品!我给它做了这样的定位,”支运亭敞着双手,像一位商界成功人士一样侃侃而谈,“作为文化产品,它本身就有可开发价值,关键是看从哪开始动手。我刚接手时,就想这么多人要故宫养活,要能分出去一些就好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地兴起仿古建筑热潮,可是博物院里拥有30多人的古建部却每天闲着没事干。“从设计师到木工、瓦工我们全有,怎么能抱着‘金饭碗’却吃不到饭?”支运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改革决定:古建部改组为古建公司,全部门除留下5人继续进行宫内的维护工作外,其余全部“下海”。

  改组前双方已经议定,第一年故宫仍给古建方开资,第二年以后完全分离;古建方面此后每年将向故宫方面上交20多万元的“回头钱”。“这下我们不仅成功实现了人员分流,而且还赚到了钱。”支运亭笑着说。

  古建部“下海”的消息立即传遍全国,各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12年的时间倏忽而过,目前以沈阳故宫开头的古建公司已由一家变两家,支运亭估计,2003年两家公司总产值已达到2000万元。

  “管理出效益,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只有人用对了,事情才能对。”支运亭讲着他的管理学。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沈阳故宫还建起了文物商店,而所使用的“鉴宝”专家大多是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大学生心细、有知识、有朝气、爱学习,我们首先给他们进行专业培训,然后让他们在实践中练眼力。”支运亭说。

  故宫的文物店采取了全新的运作模式。市民如果持“宝”来卖,则首先请“高眼”鉴定,然后收购。倘若“宝贝”在国家允许出口的级别范围内,则直接外销营利;若不允许,则送进文物库房,以后还可以展出。

  支运亭的另一个赚钱之道是建立旅游公司。“故宫有这么大的面积,大多数游人来了,尤其是包团来的,都需要个导游,于是我们干脆成立个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支运亭敞开双手,做出拥抱世界的姿势。

  事情就这样做起来了,最初旅游公司还只是服务宫内,现在它已经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也为故宫赚得了丰厚的收益。

  1999年,支运亭为配合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旅游热潮,根据史实改编了前后长达3幕、千余演员参演的“故宫皇家礼仪展演”活动。这出大戏3年间共演出60余场,观众达百万人。据说,有一个日本旅行商专门包机,接送国内游客观看表演。

  就这样,将沈阳故宫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成为支运亭所有商业决策的支撑点,而沈阳市政府大打清文化牌的决策则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

  “今年,我们还成立了文化产业公司,重排后的‘礼仪展演’成为公司的首张‘名片’。此外,我们还将设计、发行大量以故宫为背景的文化产品……”支运亭自信地说,“现在有关大政殿的纪念品只被做在一个平面上,未免显得有些俗了,以后可以开发成像埃菲尔铁塔那样的,打开之后是一个立体的画面,还有满族的旗头、旗鞋、旗袍,都可以做成纪念品出售……”

  一连串商业运作的背后,是各种数字的突飞猛进:

  2003年故宫门票收入达到170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2000万元,是1992年时的近7倍;目前,故宫账面资金达到1200万元,是12年前的2000倍;新增文物保护用房5000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中街商埠地,其估价已逾亿元;各种科研和文物保护设施设备投入达800多万元;中层干部月收入达到2000多元,位居辽沈地区同行业之最……

  “再来十年”

  成绩已成为过去,“我退休了,”支运亭坦然地笑着,“国家正在编纂《清史》,我负责领导编写整个清前史部分,历跨太祖、太宗两朝,还涉及世祖的部分内容……过去的十年,我亲历沈阳故宫成为世界遗产的全程,退休后的十年,我将参与《清史》的创作完成。”

  “我喜欢研究历史。”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说,“有人说380年前凤临于此,‘老罕王’(努尔哈赤)才决定迁都盛京,故宫中的凤凰楼正是因此而名。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做过考证,‘紫禁城’绝非一蹴而就。”

  《清史稿》上明确记载,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初四,努尔哈赤正式迁都沈阳,可是没有一本史籍明确指出沈阳故宫是哪年开始营建的。难道是先有“老罕王”,后有“紫禁城”吗?

  “不对,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就开始对宁远(今兴城)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征战,后来不幸负伤,到年底时就死了,他哪里有时间去营建皇宫呢?真正建宫的时间一定比这个要早!”支运亭讲述着他的考证。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论,支运亭查阅大量明代史籍和朝鲜的《李朝实录》,最终获得了这座皇宫总设计师的名字———山西人侯振举,并且还查知侯氏后人目前就居住在辽宁境内。

  此后,支运亭几经辗转找到《侯氏宗谱》,最终确定沈阳故宫的建造年代为天命九年(1624年)。

  “事实上,努尔哈赤自从定都辽阳之后,各方面矛盾越发尖锐,正是在此原因下,他才决定迁都沈阳,并提前做好了营造新宫的准备。显然,‘凤临沈水’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支运亭说。

  潇潇风雨洒落在古都沈阳!红雨伞、灰西装、金琉璃、玉栏杆……支运亭的背影远了,“紫禁城”的背影近了……本报记者 何骞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