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理性眼光看待拆坝--访美大学教授杨志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7:37 中国三峡工程报 |
应用理性眼光看待拆坝——访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杨志达本报记者 徐爱民 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杨志达被推选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会议期间,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首先祝贺您当选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您是第一次来三峡吗? 杨志达:我来三峡很多次了,但是三峡工程蓄水以后是第一次来,我还没看到大坝呢! 记者:明天您就能看到了,会议安排明天参观三峡大坝。为什么许多人不担心混凝土的寿命而担心泥沙问题,泥沙对一个水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杨志达:非常大。因为大坝从结构上做得大一点、做得厚一点它是不会垮的,但是泥沙是运动的,运动的东西比较难以掌握。混凝土是不动的,你设计是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但泥沙是变动的,它和上游的环境、水库运行都有关系,它本身运动就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土木工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泥沙问题。 记者:现在的监测数据显示,蓄水后三峡工程坝址地区年输沙量从5.3亿吨减少到2亿多吨,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杨志达:一个刚刚修建好的新水库,它的上游一定有大量泥沙被拦蓄下来,到了某个程度后接近平衡状态,根据水库的不同形状,蓄水初期泥沙大概会减少50%到90%。三峡水库是一个细长的狭谷型水库,这对排沙很有好处,不像很多其它水库是湖泊型的,像一个大肚子,排沙就很困难。 记者:针对美国最近出现的一些拆坝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杨志达:每个水库都有设计寿命,普通水库设计的使用寿命大概是五十年到一百年左右,西方国家水电事业发展得早,很多水库已经达到了它的使用寿命。这些大坝首先在安全上存在问题。比如本来一个水库有很大库容,洪水来了可以调蓄洪水,但现在淤满了泥沙,发生大洪水就可能会漫过去,有溃坝的危险性。第二是这些水库在经济上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发电已经发不了多少,维护费用又高。第三是生态方面影响太大。比如对鱼类的洄游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从而可能使某些珍贵鱼类濒临灭绝。现在拆掉的都是这种坝,并且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坝,大的水坝还没有被拆除的。 现在拆除大坝从技术上讲没有问题,但拆了以后水库里面的泥沙怎么办?这些泥沙淤积了上百年,要慎重考虑,如果一次放到下游会造成很大公害,水不能喝了,河床抬高容易造成洪水泛滥,而且本来拆坝是为了拯救鱼类的,但是水流含沙量太大反而会把鱼弄死,黄河的鱼不怕泥沙,但很多珍稀鱼是要生活在清水中的。 记者:拆坝以后河流还能恢复原来的自然状况吗? 杨志达:完全恢复是很困难的,能够部分恢复就不错了。但大坝拆除以后很大的问题是如何做好河流的“复育”工作,就是让河流恢复生态能力,河流天然的生态及繁育能力被破坏后如何帮它尽快得到恢复。现在这门学问还是比较新的,大家还在摸索。河流不一定能够恢复得与原来完全一样,但恢复后应该可以接近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