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河北某贫困县22个局机关为何要搬上山(4)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9:58 南方周末 |
而据河北省发改委介绍,去年河北省政府转发了中央“两办”的这一文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方要想新建办公楼,除非旧楼已由质检单位认定是危房,即使这样,也要报省政府批准才行。除此之外,新建办公楼肯定是‘严格限制’,也可以认为是暂停审批。” 如果以中央文件的精神来看,滦平县的“政府上山”工程无疑是违反规定,不可能得到审批。 “单扣这件事,肯定没法解释,”一位局领导在回答本报记者的问题时,显得颇有些迟疑,“但是我们走置换的路,财政不用掏一分钱,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卢建国不认为这一工程是政绩工程。他说:“十六大提出加速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建设,能吸纳农村人口进城,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而要建设‘功能分区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建筑风格有北方特色的山城’,政府就必须主动退出商业区。” 更现实的选择是,如果坐等招资者进来开发,“北山新区可能100年都开发不了”。在滦平这样一个落后地区,无疑只能用政府力量先行开发,当地一位官员就认为,用这种方式去启动北山新区,是无奈的选择,“况且卢书记不让财政拿一分钱呢,如果想要政绩,直接动用财政资金就是了,何必把大家逼得鸡飞狗跳,得罪这么多人?” 重视城建,也是卢建国一贯的执政风格。还是当乡党委书记的时候,他就以修路而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扬。在望都任县委书记的两年间,卢建国更多地尝试了用土地置换的方式修国道和城市道路,并受到了省领导的赞扬。 对于自己的执政思路,卢书记曾编过颇具个人执政风格的顺口溜:“经济发展看城建,社会稳定看吃饭,深化改革看机关,对外开放看宾馆。”并在滦平的多次会议上对各级干部作了详细阐述。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位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同一个事,用不同的词来说,可能感觉就不同了,例如说你干事有魄力,变个词,就成了干事冒进,说你敢改革,变个词,就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卢建国于2000年从望都县委书记交流到滦平,4年间仕途一直原地踏步。本报记者在当地走访多名百姓,发现他的官声颇佳,听到较多的说法是,“卢书记这个人不错,还是想做事的。” 卢建国无疑知道“政府上山”工程会使他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国自古就有“官不修衙”的说法,在拍板工程时,他就明白,可能给自己的乌纱帽带来风险。 面对压力,卢书记选择了向前冲。但即使有了这么多的努力,4月下旬,真正的坏消息还是来了:国家土地政策全面收紧,河北省人民政府以冀政转征函2004324号批复,批给滦平县仅7.388公顷的城市建设用地,约合110.82亩。 一位局长形容,这等于给了决策者们“当头一棒”,原定22个局全部上山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 经过紧急磋商,新的决策迅速作出: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以及“搬家条件较为成熟”的建设、财政、计划、土地、交通、劳动6个局先上,其他16个局只有等二期工程批下后再说。 这些“意外”,再加上延绵的雨季,才形成了真正的拖延:北山新区原定于去年开工,今年10月投入使用,但现在,一期工程延迟到今年6月7日才开工,建设局长柴松林透露,一期工程建筑面积共3.6万平方米,总投资近6000万元,等二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总投资将在3亿元以上。 看来10月是不可能进驻了,而剩下的16个局什么时候搬迁,第二、三期的土地什么时候批下来,柴局长心里也没底,但他相信,“国家现在的土地政策也是暂时收紧,没有因地制宜,这样的政策不会太久,地批下来肯定没问题。” “我现在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啊,这样水准的工程,在滦平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柴松林告诉本报记者,他现在每天都要上工地,少的一次,多的三四次,“看看心里也高兴,等于在自己手里做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一样”。 在滦平采访的日子里,记者数次探访工地现场。从县城北边沿河路往北过桥,走过京通铁路阴暗的涵洞,再沿着因施工车经过而尘土飞扬的土路,转过一个180度的大弯,爬上一个约30度左右的坡,就到了正在施工的北山新区。 这块曾经是耕地和果园的北山上,树林已远远地退隐。北方秋天高远的蓝天下,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正拔地而起,俯视着山脚下的带状县城。十多栋白墙蓝顶的三、四层楼房在山脚灰蒙蒙一片的老县城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醒目,似乎预示了这个“生态型、园林化、别墅式”办公小区的美好前景。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