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九成CBD人认为风险时代已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0:22 华夏时报

  从26日起,本报对CBD人做了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的相关调查,至昨天下午止,收到调查问卷62份。随后记者在国贸、京广中心、丰联广场、嘉里中心进行调查采访。

  在此次调查的近100份问卷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近半数为大学本科学历,年薪4万左右的占多数。

  九成人认为已经进入风险时代调查显示,93%的人认为现在已经进入风险时代,4%的人认为还没到,3%的人认为说不清。他们认为进入风险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增加,对未来无法预测。至于进入风险时代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同时填写了多项,48%的人认为是全球化,39%的人认为是技术进步,36%的人认为是贫富差距拉大,27%的人认为是人口众多,10%的人认为是治安状况欠佳。

  一家投资公司的张先生说,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风险时代,技术进步是进入风险时代的主要原因。去年的“非典”可以通过现代的交通工具向世界各地传播,如果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工作岗位都不需要人来做,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机器,这样就会使许多人失业,造成失业风险。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少部分掌握高科技的人拥有大量的财富,这从今年的财富排行榜上就可以得出答案,贫富分化也是进入风险时代的一个原因。

  在银行工作的郭小姐说,现在的事真是不好说,未来根本无法预测。

  5年前,她的一位同事放弃银行的优厚工作,投身互联网做了CEO,那会儿互联网很火,烧钱把人都烧得快狂热了。可是一年后,互联网泡沫开始大爆破,网站倒闭了,此后的几年,他就处在漂荡之中,一年换一家公司,有时一年换几家公司,都不满意,听说现在上SOHO了。

  八成人认为婚姻也有风险曾经,婚姻被当作避风的港湾。做父母的,只要子女一结婚,就算了结了一桩大事,觉得他们已经驶入人生的安全轨道。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81%的人认为婚姻也有风险,只有16%的人认为婚姻没有风险,3%的人说不清。

  在霄云路鹏润大厦工作的陈小姐已经31岁了,却迟迟不愿谈婚论嫁,她的一位同事结婚3年就离婚了,谁也说不清自己到底适合和什么样的人相守终身。婚姻有时像赌博,到关键时刻,不知打出哪一张牌才会赢。即使是恋爱也有风险,你如果只投入一半的情感给对方,就是带有虚假的成分,更不能体验到爱情的味道;如果百分之百地投入,万一分手,打击太大。

  有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恋爱时花前月下的,谁会预料到婚后会拳脚相加呢?这些都是风险。

  半数人认为主要风险是大病虽然有17%的人认为风险无处不在,但对于个人来说,主要的风险来自哪里呢?调查显示,51%的人认为大病是最主要的风险,23%的人认为是失业,29%的人认为是投资,20%的人认为是意外事故。

  在一家时尚杂志做摄影师的王先生两年前从湖南来到北京,因为来时一无所有,什么保险也没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成了“万元户”。可去年秋天却意外得了大脑炎,积蓄花得光光,因为没有上班,还欠了同事几千元。王先生说,以前总认为自己年纪轻轻,不会得什么大病,偶尔感冒,扛扛也就过去了。通过这次教训,他上了大病保险。他说,不同的年龄,会得不同的大病。

  一家法资证券公司驻京代表处的陈小姐认为,对于生活在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人群,最大的变数、风险仍然来自于职业压力。据她所知,很多公司年内都有人事调整或者裁员计划。即使没有失业的危机,但想要在公司继续发展,还是要付出很多心血的。

  七成人认为需要提升抗风险能力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有抗风险能力”,而另外一半人则表示“说不清”,对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表现出不确定的态度。在被调查者当中,没有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抗风险能力。

  谈到抗风险的手段,有30%以上的人选择了依靠“知识、能力”,20%的人选择依靠“家庭”,选择依靠“保险公司”和“存款”的人各占17.5%,选择依靠“朋友”和“好身体”的人各占5%,只有2.5%的人选择依靠“单位”。

  在受访者当中,将近70%的人表示“需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另有17.4%的人表示“看情况”,也有13%的人表示“不需要”。

  23岁的林小姐刚刚进入一家法国证券公司做文员,她对记者说:“当今无论职场、生活中风险确实存在,作为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素养和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记者发现,在开放式调查中,林小姐填写的风险最大的职业是“公司职员”,而她认为风险最小的职业是“技术人员”。她还告诉记者,对保险公司有不信任的感觉。

  其实,与林小姐持有相同想法的人还有很多。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是风险最大的。一些在外人看来比较稳定的工作,比如办公室文员、行政、财务人员等,从业者却表示出很大担忧。调查中,另一位在外企做行政工作的杨女士说:“我觉得我们的职业风险就挺大的,公司说裁员就裁员,一点保障都没有。”可见,写字楼的职业竞争仍然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有超过30%的受访者选择依靠“知识、能力”来抵御可能遇到的风险就不难理解了。CBD人认为规避风险靠个人力量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受访的CBD人对怎样规避风险认识还比较模糊。调查数据显示,有40%以上的人表示“知道怎样规避风险”,另外将近60%的人则表示“说不清”。从事金融服务业的吉女士告诉记者:“具体怎么样规避风险,现在还说不清楚,等遇到事情再说吧。”其实,像吉女士这样抱有观望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虽然多数CBD人对怎样规避风险不甚了解,但是,对于风险承担的主体责任人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62.1%的人表示“由个人承担”,24.1%的人表示“由保险公司承担”,认为由“单位”和“政府”承担的各占6.9%。用前面那位吉女士的话说:“遇到风险当然是自己承担了,不然谁管你呀?”这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现代人生活中的个人安全感缺失。

  相应的,CBD人对保险公司也显示出不太强劲的信心,而宁愿依靠个人的力量来规避风险。在调查中,谈到规避风险的手段,27.8%的人选择“上各种保险”,44.4%的人选择“存钱”,不到20%的人选择“交更多的朋友”,8.3%的人选择“不做冒险的事情”。

  看来,个人上商业保险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中还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另一项调查数据也从另外的角度反映了这个问题。在受调查者当中,上3种保险的人最多,占41.7%;上两种保险的人其次,占25%;上一种保险和没有上保险的人各占12.5%,只有8.3%的人上了4种以上的保险。值得指出的是,上3种保险的人大多数都是享受公司或单位的待遇,而不是个人行为。

  涉及到所关心的险种,41.7%的人认为“大病保险”最重要,29.2%的人认为“养老保险”最重要,16.7%的人认为“意外事故保险”最重要,12.5%的人认为“失业保险”最重要。记者在现场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收入水平如何,年龄越大的受访者对“大病”和“养老”越关心,而年轻人则更为关心“失业”和“意外事故”。

  专家提醒:现代人需提高抗风险能力据权威部门提供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保费收入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年均增速达到30%多,远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保险密度从上世纪80年的0.48元/人上升到2000年的127.7元/人,增加了265倍;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0.1%增加到1.8%。这些数据都表明,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抗风险意识是有所提高的。

  但是,另外一组数据却不是那么令人乐观:我国的保险密度在1999年仅为13.3美元牞不及工业化国家的0.6%,甚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87.3美元;与新兴市场化国家相比,也仅为其1/3。从保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看,1999年我国保险深度为1.63%,远低于世界7.52%的平均水平,并低于新兴市场化国家2.93%的水平。从保费收入与居民储蓄余额的对比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保费收入占储蓄余额的比重一般为7%,发达国家一般为15%。中国1999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近6万亿元,而保费收入仅占居民储蓄存款的2.3%。这说明,中国居民在抗风险意识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有关专家指出:唤起国民的风险意识是保险业界的责任,同时,国民个人的抗风险能力也亟待提高。原作者:文/本报见习记者邢方圆记者非尔图/本报记者甄宏戈来 源: 华夏时报共有1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