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币利率突然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1:07 时代商报

  【本报讯】综合新华社、央行网站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以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58%)为例,城乡信用社可以在5.02-12.83%的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本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防范金融风险。

  为确保此次利率调整顺利实施,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全面周密的部署,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资金成本和企业风险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防止盲目抬高贷款利率,抑制高利贷行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对利率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做好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的协调和指导工作。权威声音·连线北京

  我国金融史的较大转折

  金融专家在京向本报记者谈“央行突然加息”

  本报北京10月28日电(时代商报驻京记者洪宾姜媛)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研究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央行此次利率调整将对我国经济造成多方面影响,且意味深远。

  巴曙松表示,我国从4月份就开始实行的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政策的宏观调控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这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有其必然性,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行政性手段也有明显缺陷,经济过热的体制性缺陷并没有根除。

  改革回到市场化轨道上来

  巴曙松说,很显然,解决的方法“还是需要回到体制改革,回到市场化的参数调节上来”。而市场化的参数调节的代表性的工具、做法就是利率和汇率。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重估与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必然需要相伴而行。

  巴曙松认为,央行此次对利率的调整,同时也伴随着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这意味着宏观调控“开始回到市场化改革的轨道上来”。

  巴曙松肯定地说,时隔多年后的此次加息,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因为这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利率走势的影响。

  巴曙松认为,央行此次对存贷款做出调整的主要特点在于,既较好地引导了市场的预期,同时也根据金融市场走向,差异化地调整了不同期限的利息水平,这显示了央行调控行为的“市场化”。实际上,市场化的调控行为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可预见性、可分析性相对提高。市场已不再仅仅需要关注官员的只言片语,而要更多地希望把握金融市场本身的走向。

  对证券市场影响不确定

  巴曙松说,加息对于证券市场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加息具有紧缩作用,但是,加息同时也确认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和潜在通胀压力的强大,因此对证券市场也会有积极作用。但他同时也表示,对于不同的行业,加息的影响将是不一样的。银行业无疑会得益,而房地产行业等会受到明显影响,特别是对那些严重依赖银行贷款的房地产公司影响更大。

  巴曙松认为,此次加息政策正在奠定2005年的经济增长及货币信贷的“基调”:考虑到2004年4月份以来已经确立的经济增长稳步回落趋势,加息的同时,适当放松信贷的必要性也在提高。

  加息幅度偏小,应到1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向记者表示,这次加息将是中国金融历史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点,很可能表明中国正步入一轮“利率上升周期”。他说:“这次的0.27%的加息幅度还是偏小,最好一次加1%!”今后在3个月内,应加息2%左右。这就表明加息过程中仍旧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调整,所以中国的加息周期也是有条件到来的。这么小的加息幅度,理论上不会对股市造成大范围冲击。央行就上调利率答记者问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项目贷款其中:6个月1年1-3年(含)3-5年(含)5年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5年(含)以下5年以上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5年(含)以下5年以上存款其中:活期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答记者问:

  问:选择当前时机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问:为什么在上调利率的同时,要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答: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理体制趋于完善,定价能力不断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不再对贷款利率设定上限可以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根据贷款风险确定利率水平,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但考虑到城乡信用社的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在一段时间内,人民银行对其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

  各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资金成本和企业风险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防止盲目抬高贷款利率,抑制高利贷行为,维护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稳定。

  问: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对居民有什么影响?

  答:本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而且,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

  此次利率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贷款基准利率的调幅。这样做既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

  问:为什么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

  答:一是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机制。

  二是有利于金融机构按照资本充足率要求进行主动负债和自主定价,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防范金融风险。

  三是有利于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鼓励金融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

  加息很突然效果待观察观点交锋

  【本报北京讯】(时代商报驻京记者徐香梅)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对记者说,“没有料到央行会在今天加息。央行原来说加息主要考虑到通胀问题,应该说物价已经开始往下走,现在实际上不用再考虑通胀这个因素,当然,从9月份数据看,新涨价因素主要是能源产品和上游产品的涨价,实际上这些因素基本上都在消失。”

  王建认为,在这个时候,央行加息可能是觉得三季度的投资比二季度高了,担心经济局部过热有回升势头。但从以往宏观调控看,加息不是抑制宏观经济需求的好办法。另外,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长103亿美元,幅度相当大。根据外资流入和贸易情况看,非正常渠道流入中国的外汇占一半以上,去年只占四成。这种情况下,提高利率实际上增加了外资流入中国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说,加息可能不见得是一个好的选择。

  王建说,加息肯定会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但从去年开始,央行一直在紧缩货币需求。所以,央行今天加息效果有待观察。央行突然加息,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试探和观察。

  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

  加息加得好还会继续加观点交锋

  【本报北京讯】(时代商报驻京记者徐香梅)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28日对记者说:“我是赞成加息的。最近4个月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上升,9月份CPI更是高达5.2%。另外,负利率时间较长不利于市场经济运行,所以加息势在必行。至于为什么会在今天加息,我想央行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因素。”

  他说,加息说明中央对宏观调控更多使用经济手段。温总理说过,今后要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利率是最主要的调控经济杠杆,所以加息体现了有关政策主张。其实,美国就主要是用利率手段来调控经济的。这次我国加息,是把宏观调控最重要的变量———利率调动起来了。

  张卓元认为,这一次加息具备了条件。因为美联储已经加了几次息,人民币利率和美元利率已经差不多了,这一次提高利率后不会遭来美元大量进来套利。这次上调利率是小幅度的,对今后宏观经济的运行主要起信号作用,发出一个信号,即现在投资还是快了一点,要适当注意收缩。今后还会继续上调,因为现在还是负利率,加息后还是负利率。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