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朱熹成都过生2000人磕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3:36 天府早报

  4700年朱熹家史昨日首次展出,朱熹绝世文章《迁父墓记》藏身家谱中

  昨(28)日,龙泉驿区十陵镇千弓村朱熹宗祠,首届“四川省文公会暨朱熹文化节”在此拉开帷幕。同时,农历九月十五也是朱熹诞辰874周年纪念日,来自全省各地2000余名朱熹后裔代表和各界人士参加祭拜典礼。

  两丈布一只鸡换来363年古祠

  从龙泉驿区十陵镇出发,走过5里多路的羊肠小道,便到了有着363年历史的朱熹宗祠。它坐落在当地一大户农家院子中,大约100平方米。房前屋后古树参天,翠竹掩映,愈发显出其古朴宁静。

  “这就是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入蜀后裔祭祖家庙,始建于明崇祯14年,即1641年。”朱熹31世孙、宗祠管委会主任朱文国摆起了家史。清朝康熙59年(1720年),朱熹第23代世孙必达公带领家人步行7000里,从广东长乐县(现五华县)迁来。

  “这片土地和房屋,是我们的祖先用两丈红布、一只公鸡从一户陈姓人家手中换取的,后来几经修缮,规模日益扩大。”手指着古祠,朱文国自豪地说,拥有363年历史的朱熹宗祠已被正式核准为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宗祠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客家民居群,一门关尽,间间相通。宗祠屋顶上镶嵌着“福”、“禄”、“寿”、“禧”4个大字组成的宗花图案。祠堂正厅供奉着堂号、神位、宗匾、宗联。朱文国说,堂号、神位牌、宗匾都是原始文物,已被村民各自珍藏起来。宗匾藏在朱熹32世孙朱益章家中,上面写着“理学传家”4个字,有数十公斤重,曾有收藏家出几万元钱购买。

  自费数万元收集族谱10余本

  朱文国曾自费数万元,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寻根问祖,收集了各地不同版本的《朱氏族谱》10多本。他出示了一套珍贵的朱熹家谱,有5卷之多。家谱由朱家后裔朱凤苞于清朝嘉庆20年(1815年)手撰,记录了朱熹祖先轩辕黄帝之父少典公至文公(朱熹),及朱熹的23世孙必达公入川定居至今的家史达4700多年。

  朱文国称,其中的《迁父墓记》,是朱熹父亲去世后朱熹写的文章,该文在历史中无记载,属绝无仅有的史料文物。另外,家谱中还有朱熹写的《母祝孺人圹记》,文天祥为朱熹之孙元圭公修建峨溪书院写的《峨溪书院·序记》等6篇古文,都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

  朱熹宗祠要做“武侯祠第二”

  另据了解,一个耗资3亿元、占地约500亩、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相得益彰的“朱熹文化城”概念性规划已经全面完成,包括岳麓书院在内的宋代五大书院,将按照1∶1的比例在龙泉驿区十陵镇重建。

  由于朱熹宗祠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近在咫尺,而且同在成都十陵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区内,所以朱熹后裔们有意把朱熹宗祠打造成“武侯祠第二”。

  早报记者胡泽文实习记者黄小容

  人物档案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紫阳等,徽州婺源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对经、史、文学、乐律等有很大贡献。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