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信访听证给当事人明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8:20 潇湘晨报

  疑难案件久拖不决、上访老户“锲而不舍”,是基层信访工作最棘手的“疙瘩”之一。如何解开这个“疙瘩”?河北省迁西县实行“信访听证会”制度,通过搭建平等对话、多方参与的平台,把问题摆在明处,把观点亮在桌面,给当事人一个明白,最终达到息诉罢访的效果。今年以来已有效化解22个疑难信访问题。

  上访“老户”

  听证会把事摆在桌面上

  迁西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初开始实行信访听证会制度,就是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地评议群众的信访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把信访问题的处理与信访人的行为都纳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中。

  李庄子村王庆成为第一受益人。王庆曾于1990年翻建新房,与邻居发生纠纷,多年越级上访不止。迁西县召集有关执法行政部门及专家、律师、人大代表等就此听证,工作人员展示案例所在地平面图,向与会者讲解,听证人员到现场实地查看。根据实际情况,耐心向王庆解释政策法规,最后形成结论性意见,一是对与王庆发生纠纷的东邻的违法建筑由法院负责,限期恢复地貌。二是考虑到王家生活比较困难,超出部分划虚线,不影响其使用,如以后建永久性建筑,再确权。对此双方表示满意。王庆这个多年上访“老户”激动地说:“听证会把事摆在桌面上,让咱老百姓说话。政府办事这么公道,咱再上访还咋做人。”

  听证范围

  主要确定在三个方面

  并不是所有案件都要通过听证会解决。迁西县把听证范围主要确定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屡次重访、缠访、越级访的老户;其次是非常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是案中案,多头案的信访案件;三是可能酿成群体访、越级集体访的案件。

  松木庄村张荣宅基问题就是其中一例。张荣在1998年旧房翻新时未经审批将排水通道占用1.2米,致使11户群众无法排水而上访。张荣拒不拆除违建部分,在有关部门强拆后开始频频上访,理由是他家建房并未超过当地规定的“12米长度”。通过调查和听证达成结论意见,张荣占用排水通道建房属违建,但考虑其经济困难,且子女均长大成人需要住房,占用排水通道要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并在地下埋设排水管道100米,保证附近群众水流畅通。目前问题已得到解决。

  信访听证会不仅有利于解决那些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已处理到位,但当事人仍坚持过高要求、长期缠访闹访的老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因个别工作部门认识不统一、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久拖不决的问题。

  不到一年

  受到普遍欢迎并收到三方面效果

  迁西县在举办信访听证会中,注意区别案情,分层次举行,对重大疑难案件,由县里牵头举行听证,对其他疑难案件,由县直部门和乡镇分别组织,目前已形成县、县直和乡镇层层举行信访听证会的格局。为使听证会不走过场,迁西县对信访听证会制定了操作办法和程序,同时还建立了“广泛调查、依法办事、高效快捷”的理事机制,“民主协商、集中决策”的合议机制和“定期回访、善始善终”的回访机制。

  由于实现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不到一年时间,信访听证会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并收到三个方面的效果:

  一是听证会突出以当事人为主体,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解决问题,搭建了一个解决矛盾的平台。当事人通过信访听证会这个平台,把事情说清楚,有效地解决了“群众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气无处出,有理无处摆”的问题。

  二是听证会以面对面的形式,为信访群众和责任部门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使事实越摆越清,道理越辩越明,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息诉罢访的突破口。

  三是听证会变信访部门唱“独角戏”为相关部门的“大合唱”,形成了大信访的格局。迁西县成立了由主管信访工作的县委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听证领导小组。每次听证会相关部门和人大政法科、政府法制科、纪委信访科和纠纷所在地的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并出席,避免了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增强了处理纠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据新华社电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