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规定“道德富翁”可获相应学分惹争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9:42 现代金报 | ||||||||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道德应该是一种很难量化的东西,但在浙工大之江学院,这一现状很快会有所突破。该校学工办主任王建胜昨天向记者证实:即将推出的《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中明确规定,学院年度“道德富翁”可获相应学分。 “道德富翁”能获多少学分没确定
据介绍,“道德富翁”由该校“道德银行”每学年在“储户”中按储蓄额多少评定产生,人数一般控制在10位左右。成立于去年11月5日的“道德银行”可将学生参加义务献血、志愿者活动、拾金不昧等善举转换成相应的“道德币”存入“银行”,需要时可随时“变现”,如可以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可以申请义务家教、可以听讲座等,迄今为止已有4000多储户。围绕“道德应不应该拿来被估价,做好事到底需不需要回报”等问题,“道德银行”开张前后一度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虽然王建胜认为此举完全可以看作是思想道德课的实践成绩,和通过学习课程获得学分并不矛盾,但同时他也不否认规定实施后肯定会带来争议。“‘道德银行’都能引发那么大的争议,何况是将道德和学分挂钩?”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王建胜告诉记者,“‘道德富翁’到底能获多少学分并没最后确定,而且其中还存在一个主动申报环节,即‘道德富翁’所获学分并不是自动生成的,如果你没有申报,学分也就没了。” 正反双方看法不一 但在记者随后进行的随机采访中,还是有不少该校学生对此表示了明确反对,“无论如何,这都避免不了‘论德行赏’的嫌疑,学校不应该给学生这种不良启迪。” 相对来说,专家们的观点则要客观得多。浙大人文系一位老师认为,从人性角度看,每个人在奉献的同时都是想得到相应回报的,对道德富翁给予学分回报,这既迎合了当今社会人的“投资”观念,也克服了人性本身的弱点。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徐德明教授也认为,就个人来说,当然要提倡无私奉献,但社会完全应该建立一种奉献回报机制以维持道德建设。 省教育厅基本持肯定态度 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又是如何看的呢?采访中,省教育厅宣教处副处长薛晓飞虽然保留了足够谨慎,表示这种方法能否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在高校中推广还要看实际效果,并不断改进,但在言语中还是对此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肯定。“‘道德富翁’可获学分作为高校德育评价方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应该没什么问题,更何况学分制本身对德育课也有一定要求。至于用何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德育成绩,每个高校都有权利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探索。”□记者 周文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