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漂族”: 漂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边缘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30日09:45 江南晚报

  在食堂吃饭,到图书馆学习,去操场踢球,在学校网吧上网……他们早已不是学生,但仍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这是生活在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有名无份,因为他们已经毕业,只是出于各种原因促使他们继续留驻在高校周围。他们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利用学校资源而生存,所以被称为“校漂族”。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校漂族”也日渐壮大,漂泊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这个边缘群
体引起了高校以及有关专家的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为何要“校漂”?

  到底,他们该不该选择“校漂”?

  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漂泊今年26岁的陈安三年前毕业于暨南大学,如今却成了漂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异校人”。“这几年来换了很多工作,总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想想还是学校好,所以就搬回来住了。在这里,一切都比较单纯,至少可以找到一些安慰。”说起“校漂”的原因,陈安的眼神有些落寞,“不想在母校见到熟悉的老师,怕他们失望,也不想在师弟师妹面前抬不起头,所以我选择了华工而不是暨大。”陈安告诉记者,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距离比较近,他偶尔也会回自己的母校,寻找一些大学时候的回忆。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幢小楼里,陈安和女朋友一起租了一个一房一厅的套间,月租六百元。对于目前没有工作的陈安来说,六百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比起外面动辄上千元月租的房子,陈安说这已经是很便宜的了。

  舍不得离开高校舒适的环境平时,饿了到学校餐厅吃吃饭,累了到图书馆“充充电”,闲了到操场踢踢球,无聊时到网吧上上网,刚辞职的陈安过着悠闲的学生生活,但是陈安说这种悠闲只是“表面风光”,其实心理压力非常大。“这几个月的房租都是女朋友在交,我也上网发过很多帖子求职,但少有回音。

  之前辞掉工作,只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坚持到现在,还是想找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现在只能暂时这么漂着,但心里空落落的。”跟陈安的无着落不同的是,同样漂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方谣并不发愁工作和未来,只是因为留恋校园生活,她才选择了漂在学校里。去年毕业的方谣看起来仍是一脸学生气,用家里给的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错的房子,继续着她所“热爱”的校园生活。闲来无事时方谣就去学校图书馆看书、上网,或者去教室旁听她感兴趣的课。用方谣自己的话说,家里经济条件好,“大树底下好乘凉”,等她自己漂得累了、厌倦了,再考虑出国留学,或者考公务员。

  他们为何选择“校漂”?

  在广州几大高校附近,都聚集着出于各种原因而不愿离开学校的“校漂族”。记者采访发现,“校漂族”主要包括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少量坐吃家庭财富的“潇洒派”;为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砝码的“考研派”;以及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离校的“围城边缘派”等群体。

  而“校漂族”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个:家庭资助和自己工作的积蓄。一些家庭条件好的“校漂族”继续过着惬意的学生生活。

  徘徊在社会与学校中间地带的“校漂族”以他们似学生非学生,似社会人又非社会人的生存状态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生存状态往往有相当复杂的心理原因,这是真正起作用的因素。专家认为,总体而言,“校漂族”心理层面上还未完全“断乳”,他们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依靠。

  “校漂族”:到底该不该漂?

  越来越壮大的待就业大军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校漂族”。但是,到底“校漂族”该不该选择“漂”?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多数“校漂族”是无奈选择的结果,把“校漂”作为缓冲期,以从容规划自己的未来,不失为一种正确而明智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漂泊的生涯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

  也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校漂族”虽然多是寄居在学校周围,他们所依赖和主要利用的还是学校的资源:教室,操场,食堂等等。这样一来,学校的压力也就加大了,在扩招不断增加,学校资源已显匮乏的大背景下,“校漂族”无疑是一个负担。

  这样的示范效应如果被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一行列,结果令人担忧。

  此外,专家认为,从培养个人心理素质方面来说,“校漂族”的生活方式也不值得提倡。“校漂族”中的许多人无法适应社会,或者是不愿去适应社会,于是他们把学校当成了可以栖息的象牙塔和避风港。现实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它需要个人去克服困难。而“校漂族”的“鸵鸟战略”是回避现实,躲避压力的一种做法,这样的做法也显然是不可取的。记者在广州几所高校采访时发现,老师们对日益壮大的“校漂族”甚为忧心。

  暨南大学学生处李老师认为,这些“校漂族”在身份上已经不是学生身份,因此他们不应该再占用学校资源。“校漂族”的存在,将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很多学生是因为要考研或是工作不理想而变成“校漂族”的,学校对此并不支持。如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希望学生能够先就业再择业,而不要一味地被这一群体同化。

  另有一些高校的负责人表示,如果过多的毕业生经常以各种名义回校探访,这势必会影响在校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对校园的管理也造成一定的压力,使高校因扩招本已有限的资源更加紧张。因而学校教育不单要教授科学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承受能力,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校园与社会的交接。同时也希望已经走出社会的学生正视及珍惜新生活,勇于在新环境中创一片新天地,不要一味地回避现实。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是解决“校漂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会才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与其毕业后“漂”在校园里,不妨到社会中将自己“打磨”。(少芬)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购房疑难有问必答
装修建材价格查询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